四川通济堰入选2022年度世界灌溉工程

罗思源廖帅封面新闻记者李庆王越欣

10月6日,第24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73届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执行理事会,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会上公布了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位于四川省眉山市的通济堰入选。据了解,这也是眉山市首个获得世界性殊荣的灌溉工程。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评选始于年,着眼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

四川省通济堰始建于西汉景帝末年(公元前年),是岷江中游的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时至今日,通济堰仍然灌溉成都、眉山两市的新津、彭山、东坡、青神4县(区)52万亩土地,惠及人口百万。灌区是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策源地,灌区内的太和镇永丰村就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闻名全国。同时,通济堰灌溉工程水系为眉山提供了高质量的景观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今后通济堰灌溉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加显著,在城乡供水和环境保护方面作用会更加突出。

通济堰在历史上曾称六水门、蒲江大堰、馨堰、远济堰、通济堰、桐梓堰、解放渠,年恢复通济堰称谓。

据史料,通济堰为西汉时期蜀郡太守文翁主导修建,距今已有年。建成后,经过历代改造,形成了延续至现代的渠首枢纽(包括拦河大坝、引水渠堤、通航水缺、控制标准等工程设施)的大致布置格局。它是岷江流域古代少有的有坝引水工程,其拦河坝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

随着灌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原有渠首工程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年改建成永久性引水拦河坝(混凝土重力坝),结束了通济堰低坝引水的历史。拦河坝改建工程荣获年中国水利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大禹奖。另外,通济堰还获得四川省“文明灌区”“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据介绍,四川省水利厅、眉山市委市政府和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高度重视通济堰申遗工作,希望通过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梳理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同时传承灌溉工程治水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申遗始于年,在申遗过程中,眉山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积极沟通对接,申遗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专家的大力支持。

今年5月7日,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公布,通济堰入选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10月6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宣布,通济堰成功上榜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历时两年多,通济堰终于如愿以偿,为眉山捧回第一块世界级的“金字招牌”,成为“三苏故里、人文眉州”第一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