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火的考古发现四川,对中国历史有
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周年。
三星堆,在这一年里创下了多项考古史之最,说它是今年最火的考古大发现,估计没啥人有意见吧?
去年9月开始,在年发掘的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遗址的基础上,考古人员一口气又发掘出了6个坑,金面具、立发青铜人像、神树纹玉琮等文物“上新”不断。
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图:新华社
这次被考古专家认为是“中国考古史上规模最大、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的一次发掘”,从3月份开始就连连霸屏,不仅央视接连在考古工地开了三场大型直播,冲上微博热搜那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就在最近,三星堆又弄出了大动静!
11月26日,十家媒体和博物馆官方微博发起了一场“三星堆全国找亲戚”活动,在全国11个古遗址中,寻找三星堆“失散多年的亲戚”,让数千万网名玩得不亦乐乎,再次喜提热搜。
来源:微博
四川日报而在国家文物局最近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三星堆遗址再次入选,被认为:
既呈现独特性,又与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古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生动展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灿烂成就,是中华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
据悉,这次发掘将会持续到年春节才会结束。
所以,我们趁着热度,弄清这样一个问题: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历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在其新作《长江文明》中,对此有着深刻的论述,今天,阿信就精选其中的主要观点,为你娓娓道来。
长江文明冯天瑜等著中信出版社图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51.3购买1、三星堆,为何是“长江文明之源”?
年,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相继发掘,出土的上千件珍贵文物所揭示的独特青铜文化立即在全球引发轰动。
铜纵目面具,图:三星堆博物馆
这次的发掘,打破了中国人自《尚书》《左传》《史记》以来数千年的“历史迷信”,即,认为黄河流域才是中华文化唯一的正源。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冯天瑜教授在《长江文明》中指出,这证明,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两大流域文化都有独立发展的完整序列。
总体而言,黄河文化以中游的中原文化区为代表,而长江流域则分为上、中、下游。
它们各自发展,分别沿着三星堆文化1~4期,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序列演进。
图:央视新闻考古成果显示,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存在时间为~年前,其1~4期的堆积在地层上是连续的,文化上是传承延续的。
三星堆文化在第二至第三期(4~年前)达到顶峰,祭祀坑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的数量、体量、造型艺术的成就都是同时期最高的,以其神圣、神奇、神秘的神灵崇拜形象面向世人,展示了长江流域三四千年前的水平极高的青铜文明。
图:三星堆博物馆
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数百件大小青铜器塑像,其人物造型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带的人物形象都有很大差别,可能受到了中亚、西亚文明的影响,这展示了长江流域在青铜时代初期就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青铜树,图:三星堆博物馆
从第四期(年~年前)的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其城墙还在修补加固,遗址范围还在扩大,文化堆积仍然丰富,毫无衰退迹象,3.5平方千米的城池范围仍列西周各诸侯国都城规模之冠。
三星堆文化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末期诸文化中延续时间最久远的。
那么三星堆文化,与巴蜀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3号坑出土器物局部,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文明为古蜀文明,而事实上,巴蜀文化由逐渐迁徙至四川盆地东部的巴人和长期居住在川西平原的蜀人共同创造,是中国先秦时期长江上游的一种区域文化共同体。
巴蜀文化的分布范围以今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包括陕南、鄂西及云贵的部分地区,巴、蜀分别为两大族团中的主体民族。
至战国后期,秦并巴蜀,巴蜀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通畅,巴蜀文化遂成中华文化的核心主体之一。
2、胸怀世界的蜀文化
说到蜀文化,其源头其实并不在三星堆。
川西平原的主体族群是蜀人,其先应属氐羌族系,居于岷江上游的山地高原,即典籍所载“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此后沿岷江向平原地区迁徙。
迁出者约在年前进入川西平原,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早期蜀族。
他们由渔猎经济转向农耕,开创了蜀文化的源头—宝墩文化。年发掘的宝墩遗址成为四川跨入文明门槛的见证。
宝墩古城,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至殷商末年,蜀国之名始见诸甲骨卜辞,如“丁卯卜,共贞,至蜀我又(有)事”。
从西周至春秋中期,杜宇治蜀,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地区,创造出“天府之国”的灿烂文化。
此后,古蜀文化区的东部边缘,因巴人入川而向川中退缩,但其在西部扩展不少。与岷江上游的氐羌族系“蚕丛”东来同步,氐羌族的“邛笼”随之进入巴蜀。
碉楼和村寨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冉駹夷者……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其影响则远波黔滇乃至东南亚地区。
接下来,才演化出了我们所熟知的三星堆文化。
4号坑出土铜扭头跪坐人像,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年前的广汉三星堆遗址是龙山时代到商代晚期的古国都城废墟,出土了大量不见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青铜像等高等级文物。
8号坑局部,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文化以土著成分为主,同时大量采借外来文化。
其文化交流的对象不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滇、越等区域的文化,甚至还汲取了古印度和中亚、西亚的文化养分。
冯天瑜在《长江文明》一书中认为,这些清晰说明,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通过这条中西交通的古道,古蜀与缅甸、印巴乃至中西亚的众多古国实现联系,为中华文明的孕育增添了色彩。
3、巴人与巴文化
相比于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蜀文化,作为巴蜀文化的另外一个重要源头,巴文化长久以来都不太为大众所熟知。
巴人的来源扑朔迷离,大抵而言,其在商代晚期尚居汉水上游或鄂西清江一带(甲骨文中的“巴方”),于春秋末期进入四川盆地东部的山地、丘陵之中。
商代大型牛卜骨,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
巴人族团迁徙性强,以渔猎经济为主,其农耕起源较晚且始终处于弱势,少有类似古蜀人的农业文明特征,其活动范围内少有大规模农业中心聚落,未见类似蜀文化遗址的数百平方米的祭房、卵石祭祀台和公共威仪性建筑等部族祭祀遗存。
在宗教信仰上,巴人与其近邻楚人类似,重鬼尚巫,其“盐水女神”传说、“巫山神女”神话以及白虎神话与传说等绵延至今。
巴人以虎为祖先信仰物,其乐器青铜器多有虎钮,为中原所无。因四川盆地河网密布,巴蜀之民多逐水而居,尤其是巴人先民曾长期以捕鱼为生,故鱼崇拜盛行。
战国青铜虎钮錞于,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巴人葬俗特色鲜明,盛行船棺葬。最早的船棺葬发现于年6月广元昭化县宝轮院船棺葬墓群和巴县冬笋坝(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冬笋坝)。
除此之外,巴人还流行悬棺葬仪,即亲人死后,亲属将其遗体殓入棺,之后捆绑绳索将其从山顶往下吊放,置于插入悬崖峭壁的木桩之上。
巴人的悬棺葬仪延绵不绝,直到今天,人们乘船经过三峡,还可以依稀见到那万仞绝壁上的崖葬遗柩。
4、巴蜀的经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战国中后期秦人的到来,为巴蜀地区带来了强烈的社会冲击和先进的科技文化,当地经济文化出现了飞跃式发展。
在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则日益繁盛,奠定了成都“天府之国”的物质基础。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这里是中国》
汉承秦制,巴蜀在中央王朝的悉心治理下,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西汉前期,巴蜀的粮食就曾赈济了全国的灾荒。
至西晋时期,成都平原呈现一幅“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栋宇相望,桑梓接连。……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的繁盛景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蜀锦的盛行,故成都又得“锦官城”美名。
蜀锦,图: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相对安定的巴蜀一跃而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被诸葛亮喻为“天府之土”。大批中原士人入蜀,后又引进西北十余万流民及大批南方僚人,大大推动了巴蜀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
唐高祖李渊在攻陷长安之后,立即派兵攻占巴蜀,当时“天下饥乱,唯蜀中丰静”,巴蜀粮食充足,可运往关中救荒,富饶的巴蜀之地,再度助中国归于一统。
唐朝稳定局势之后,关中地区仍长期缺粮,李唐王朝仰赖蜀地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才开创了盛世局面。
终唐一朝,成都皆为西南经济重心,滋养并回护着最后一个定都关中的中央王朝。
《明皇幸蜀图》局部,唐,李昭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时期,巴蜀士人“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以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蜀学”与二程“洛学”、王安石“新学”鼎足而立,共同构成了北宋学术的三大主流。
及至南宋,蜀中再出张栻、魏了翁两大理学宗匠。张栻不但传衍了蜀学的道脉,还远赴湖南长沙,创办城南书院,开创“湖湘学派”,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
宋代是巴蜀文化的巅峰。据统计,宋代蜀籍宰相多达27人;宋代巴蜀文献达种以上,是此前巴蜀文献总和的两倍多。
杜甫草堂,图:《这里是中国》
宋末及明末,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连遭摧残,文化趋于停滞,至清末才得以复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