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诗说大佛丨佛说千古事,诗留百代传

从到,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年的历程。风雨百年,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诗篇,中华民族也迎来了伟大的飞跃。

为歌颂百年党史,期间,大佛景区将通过“图说、诗说、画说、票说”四个大佛专题,回顾乐山大佛百年变迁,彰显建党年的光辉业绩。

乐山大佛景区

作为一个有着

厚重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

以及优美风光的旅游景区

百年来

无数文人雅士、名僧大德在此留下佳篇名作

送张嘉州

苏轼〔宋代〕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

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

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注:苏轼(年1月8日—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宋元祐五年(年),苏轼任杭州太守,得知张伯温即将赴任嘉州,就写了这首诗送他。

登尔雅台怀人

郭沫若

年秋返嘉州,登尔雅台怀玉阶先生

依旧危台压紫云,青衣江上水殷殷。

归来我独怀三楚,叱咤谁当冠九军。

龙战玄黄弥野血,鸡鸣风雨际天闻。

会师鸭绿期何日,翘首燕云苦忆君。

注:郭沫若,诗人、剧作家、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年秋,郭沫若因老父病故,由重庆返回故乡乐山沙湾奔丧。利用丧事办完的空余时间,重游家乡名胜地大佛寺与乌尤寺,并就这两处游览分别写下了《重游大佛寺》、《登尔雅台怀人》两首诗,抒发当时的心情和观感。

今天,不如跟随诗词脚步

来体验百年来如何游览乐山大佛景区

百年间大佛景区景点发展

百年景点变迁

诗说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

以其伟岸的身躯,慈祥庄严的面容

震撼着来此观瞻的每一个游客

百年来,一首首诗词

记录下当初大佛的瞬间!

凌云寺石佛像

马一浮

梵相知从不动生,奔流度刃总无惊。

观心但指门前水,说法时闻柳外莺。

岁久风波忘起灭,江宽云日变阴晴。

尘中苦爱丘陵险,反掌难期宝地平。

注:马一浮(~),幼名福田,后改名浮,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年,著名理学家马一浮游大佛寺和乌尤寺,并在乌尤寺留住,开办复性书院。

年良友全国旅行团考察乐山大佛

清平乐凌云胜景题照

李半黎

流莺劳燕子,载绕嘉州岸。

泼墨凌云浓浅淡,载酒游人不断。

翠峦丹壁青峰,唐佛坦荡心胸。

抚奏三江琴水,常聆暮鼓晨钟。

注:李半黎,男,(年11月—年3月),原名李周祜,汉族,河北高阳县南蒲口乡吴庄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四川日报社党委书记,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书协理事。

年维修乐山大佛发髻

嘉州

尹文敬

重踏嘉州路,乡山实可亲。

峨眉绿送黛,沫若碧环城。

大佛齐山凿,青桑夹道迎。

寇氛到此绝,恍见太平民。

注:尹文敬,年出生,四川乐山人。字伯瑞,号莘氓。年北平大学毕业,年又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经济学博士。次年回国,历任四川大学、北平大学等校教授。曾与千家驹等组织中国财政学会。著有《财政学》、《国家财政学》等。

年乐山大佛全貌

乙卯春游凌云山

帅蕴德

唐时凿壁几经秋,曾戴玲珑十二楼。

群玉峰头招九老,灵山法鼓梵声悠。

注:帅蕴德(—),名万荣,自号留云阁主,四川乐山县青衣坝麻柳沟人。民国十五年()毕业于成都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科。新中国成立前历任乐山县立高等小学、乐山县立初级中学(先后两任)、乐山县立女子初级中学、康定师范学校、成都建国中学、雅安省立中学、乐山乐嘉中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继任乐嘉中学校长至年,后调乐山师范学校任教至年。著有《留云阁诗词》。

年6月,著名摄影家孙明经(后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艺谋、顾长卫、尤勇、邓伟等的老师)摄三江合流处观大佛。

乐山大佛岩

戈壁舟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

看不厌一弯蛾眉,三江秋水,

盈盈的碧波,多情的叠翠。

任你岷江怒吼,青衣大渡争流,

大佛脚踏三江,一步也不退后。

听完了黑夜的哀吟,听不尽白昼的欢歌。

看江帆展翅翩翩,似雁阵云里出没。

声声号子,号子声声。

冲破了大江雨雾,冲破了巫山烟云。

注:戈壁舟(——),诗人,原名廖信泉,又名廖耐难,成都人。-年先后参加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学生救国联合会、民族解放先锋队。到延安,年考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年到伊克昭盟中央民族学院任教。年到新华社前线分社作随军记者。历任《群众文艺》编辑、西北文联创作室主任西安作家协会秘书长等职。年8月,诗人戈壁舟游乐山大佛,吟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著名诗句。

年10月第10期《人民画报》刊载的8开乐山大佛彩照

凌云寺

楼适夷

岩壁摩挲寻虎迹,清泉涓滴见龙湫。

青衣春色来天地,欲学东坡载酒游。

注:楼适夷(年1月3日——年4月20日),男,原名楼锡春,现代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浙江余姚人。年6月来凌云山参加郭沫若研究学术活动,并留下诗作。

年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胡絜青

依山塑大佛,巨足阻水涨。

佑我亿黎民,全球虔诚乐。

注:胡絜青(年12月23日——年5月21日),满族正红旗人,原名玉贞,笔名燕崖、胡春,号洁青,北京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夫人。年3月10日,94岁高龄的胡絜青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赋诗一首。

如今的乐山大佛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

乌尤山属钟灵毓秀之地

山上便有千年古刹乌尤寺

百年来

乌尤寺与大佛逐渐连为一体

其上美景,频频有诗文流传

诗说乌尤

“山形似乌牛,林深处处幽”

游乌尤山

叶圣陶

乌尤耸翠接凌云,石磴虚亭并出尘。

差喜名山侍老母,可堪美景非良辰。

江流不写兴亡恨,云在自怜漂泊身。

木末夕阳淡无语,归樵渐看下前津。

注:叶圣陶(年10月28日—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年10月初,初到乐山的叶圣陶来凌云山游览,并写有游记。

以前的乌尤寺

如今的乌尤寺

乌尤寺

黄炎培

临江山寺号乌尤,寺外三江合一流。

到此豁然成意远,东坡百尺读书楼。

注:黄炎培(年10月1日-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出生于川沙镇内史第,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年参加同盟会。年,与王献唐游乌尤寺所作此诗。

年的乌尤山

如今濠上大桥已将凌云、乌尤连为一体

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

朱德

一九四四年写于日寇南侵黔桂时。

回顾西南满战云,台高尔雅旧情殷。

千村沦落悲三楚,四位英雄丧廿军。

北国翻新看后劲,东邻陨越可先闻。

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注:朱德(年-),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此诗写于一九四四年日寇南侵黔桂时。

如今的乌尤寺

乌尤远望怀陈俊卿烈士

马识途

君言天下秀嘉州,为吊英魂登乌尤。

泊泊青衣绕江树,汹汹大渡浸绿州。

休嗟旧雨多零落,应喜新风唱宏猷。

昔日江山指点处,钢龙飞舞过洪流。

注:马识途,男,本名马千木,年1月生于重庆忠县,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书法家;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马识途数次来凌云山指导四川郭沫若研究会的工作,并为凌云山碑林“陪翁碑廊”写楹联:“来看绝妙画,共赏无声诗。”又为沫若堂写楹联。

历经岁月洗礼的乌尤山

诗说腾飞的大佛景区

日新月异

进入新千年的大佛景区

凭借山、水、佛、城为一体的巨大优势

依托改革开放后巨大的发展机遇

新景点、新亮点、新体验层出不穷

景区发展日新月异

春风赋诗飘远方

灵均

凭阑无语波光漾,大佛脚下嘉定坊。

竹影婆娑花弄影,春风赋诗飘远方。

注:灵均,本名张跃,是乐山大佛位守护人之一。年4月26日,经过修缮后的大佛以崭新的面容出现在众人面前。从那天开始网名为“灵均”的“铁粉”雷打不动地在乐山大佛景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7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