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铁证天赦山,阿坝州又多了一张新名片
阿坝州那点事儿
汶川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
作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一直是咱们阿坝州的骄傲。
今天,汶川让咱们阿坝州又多了一张新名片!
中国·汶川大禹华诞庆典暨大禹文化旅游节活动新闻通气会,于今日(7月4日)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
小编从通气会上了解到,汶川发现“天赦山”,为大禹故里再添新证。
至此,绵虒镇、石纽山、刳儿坪、草坡、天赦山、涂禹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大禹降生地与乡人崇禹的历史地名链。
会上不仅带来了精彩的民族特色表演,还宣布今年汶川将开展以“大禹华诞庆典暨大禹文化旅游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全力打造“大禹故里”品牌影响力。
偷偷告诉你“大禹华诞庆典暨大禹文化旅游节”将于7月8日正式开幕哦~
赶紧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历史名人——大禹。
↓↓↓
他是四川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并位列首位。
他生于六月初六,
是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因治水有功,被选为国家继承人。
他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的政治制度。
他叫禹。因卓越的功绩,被称为“大禹”
大禹,汶川人
史载大禹的故乡,就在汶川刳儿坪。《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也说大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艺文类聚》卷11与《太平御览》卷82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
长于西羌,西羌夷也。”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水经注》广柔县说:“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
据清嘉庆《汶志纪略》记载,广柔废县在咐县城(威州)西南72里的大邑坪,自汉至晋皆然,清初尚存遗址。
确认过历史,大禹确实是汶川人。
禹的传说,国家级非遗
阿坝州大型口述历史系列纪录片
《禹的传说》
▼
(片长:29:17,WIFI下观看更流畅)
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最早关于大禹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商颂》。《史记·夏本纪》《五帝本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竹书纪年》《蜀王本记》《水经注》等历史文献中也均有大禹的记载。
大禹的家乡位于古汶山郡,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岷江上游。当地禹穴沟、洗儿池、刳儿坪均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禹的故事。
禹王庙、大禹祭坛都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治水英雄的尊崇。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汶川都会举办隆重的大禹华诞庆典活动,由羌族释比主持,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将祭品敬献在大禹像前,用传统形式表达对大禹的崇敬和缅怀。
年5月23日,《禹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7月4日,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将籍贯在汶川的大禹列为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
弘扬大禹公而忘私和疏导九河的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看大禹,来汶川
近年来,汶川县对大禹文化资源,羌族民俗风情资源、农业资源等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初步形成了大禹文化观光、羌族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并通过组建专班研究,开发文化资源、编制文创项目等多措并举大力挖掘,开发大禹文化。
大禹华诞庆典活动,即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它传承者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作为大禹的故里,汶川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项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汶川都会举行大禹华诞庆典活动,怀念他的治水功绩,并祈求他保佑风调雨顺,河流安定。
每年的大禹华诞庆典活动也是热闹非凡、仪式满满、再现大禹治水场景……一项一项仪式,一个一个活动,这场盛事将汶川的热度再次达到“沸点”。
如今,汶川作为大禹故里,已将古蜀与藏羌复合文化集成体,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禹文化要素相融互动,争奇斗艳、相得益彰。
↓↓↓
来汶川探寻“大禹”为您导航
大禹文化探秘游:
成都--都江堰--绵虒镇(石纽山刳儿坪、涂禹山、圣母祠、大禹祭坛、大禹书院)--威州镇(姜维城、禹王庙、玉垒山、西羌文化街)--雁门镇雁门关--成都
古羌文化体验游:
成都--绵虒镇(羌锋村、大禹村)--威州镇(西羌文化街、布瓦村)--雁门镇(萝卜寨、芤山村)--龙溪乡联合村(羌人谷、阿尔沟)--成都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