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三苏出川与望乡上许永强
三苏出川与望乡(上)
许永强
嘉祐四年(年)秋凉时节,苏洵带着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两位新科进士及妻子,从家乡眉州(今四川眉山),走水路出川,前往东京(今河南开封)办理注官手续。从嘉州到江陵,过三峡,直到荆州上岸,水路余里,舟行60日,过11个郡。一路上父子三人心情舒畅,遍览古迹,触景生情,互相唱和,共作余篇诗赋,合为《南行集》。“江上同舟诗满箧”,这也许是父子三人在一起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嘉祐初年(年),父子三人第一次出川到东京,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由此而来。
精妙冠世大慈寺
苏洵大器晚成。年少应举失败后辍学。娶妻后,程夫人对其游荡不学“耿耿不乐”。在妻子的支持下,苏洵“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后来,他受到益州太守张方平的欣赏,但一生与功名无缘,悉心教导两个儿子读书。苏家家教很严,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儋州,还梦见小时读书被父亲抽背,作诗《夜梦》。
嘉祐初年,苏洵见苏轼、苏辙学业有成,文才初露,于是来到成都拜访张方平。在成都,苏轼拜访了同宗兄弟苏惟简,苏惟简是大慈寺的主持。兄弟情深,苏轼为大慈寺留下了不少墨宝。在欣赏了寺内唐代画家卢椤伽笔迹以及唐僖宗与从官文武75人画像后,苏轼赞赏有加,题名:“至和丙申季春二十八日,眉阳苏轼与弟苏辙来观卢椤伽笔迹”,并写了“精妙冠世”4个大字。“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宝月大师苏惟简还派亲信悟海前去探望,并希望苏轼为大慈寺“大宝藏”作记。年,宝月大师圆寂葬于成都城东塔子山,苏轼悲戚而作《宝月大师塔铭》。
新津离眉山不远,是回眉山的必经之地。年,苏轼、苏辙奉父亲命到成都拜见益州路转运使赵,返回眉山途中,专程到新津的修觉山游览。修觉山有座六角飞翘、卓然独立的六角亭,又称纪胜亭。时值秋季,19岁的苏辙看江水连空,江风旷野,动静相宜,心情大畅,挥笔写下《绝胜亭》:“夜郎秋涨水连空,上有虚亭缥缈中。山满长天宜落日,江吹旷野作惊风。爨烟惨淡浮前浦,渔艇纵横逐钓筒。未省岳阳何似此,应须子细问南公。”如此景色,苏辙感觉只有岳阳楼能与之相提并论。
张方平向欧阳修推荐了三苏父子。嘉祐初年(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出川,自阆中上终南山,走上古栈道,经大散关进入关中,再向东进入河洛平原,前去汴京参加科考。嘉祐二年(年),苏轼、苏辙兄弟俩同榜中进士,置于高等。正当兄弟俩春风得意,家乡传来了母亲程氏夫人不幸逝世的噩耗。他们闻讯悲痛惶恐,匆匆返程奔丧。
初发嘉州识郭纶
嘉祐四年(年),苏轼兄弟服母丧期满,随父苏洵沿岷江,经嘉州、渝州、忠州、夔州,出三峡转陆路进京。自眉山至江陵,三苏父子共作诗文篇,编为《南行前集》,由苏轼作《叙》;自江陵至京城,共作诗文73篇,编为《南行后集》,由苏辙作《引》。两书合称《南行集》,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
到达嘉州(今四川乐山),父子三人一起游览龙岩山,苏洵有诗《游嘉州龙岩》:“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流露前途未知的复杂心情。短暂的休整期间,苏轼、苏辙认识了一位英雄人物郭纶。郭纶出身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少数民族,为将门之后,勇猛善战。兄弟俩对英雄人物发自内心地崇敬,又为其不幸遭遇深深惋惜,两人都以《郭纶》为题,作诗同情、称赞这位英雄。
苏辙的诗记载了郭纶的战斗经过,言其勇猛:“郭纶本蕃种,骑斗雄西戎。自言将家子,少小学弯弓。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平生事苦战,数与大寇逢。”苏轼的诗则云:“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几百年后,苏轼的这首诗引发了清代才子纪晓岚的共鸣:“写出英雄失路之感。”有学者研究,苏轼在眉山生活的21年里,所作诗词并未存世,这首《郭纶》是如今我们能读到的苏轼最早的一首诗。
在嘉州登船,父子三人写有《初发嘉州》同题诗,写沿岷江水路南行所见的景物,诸如乌牛山、九顶峰、弥勒石佛、三江汇流的湍急水势等。苏洵先议后叙,叙中蕴含议论感触:“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通过描写舟行水上、峨眉、乌牛逝于身后的景物变换,含蓄凝练地表达了对人生前途的感慨。苏轼则夹叙夹议,叙中带情:“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与父亲的简练沉着相比,苏轼显得志得意满,充满旷荡浩然的人生遐想与欣悦情怀。苏辙则叙写为主,杂以议论:“放舟沫江滨,往意念荆楚。击鼓树两旗,势如远征戍。纷纷上船人,橹急不容语。余生虽江阳,未省至嘉树。巉巉九顶峰,可爱不可住。……谁能居深山,永与禽兽伍。此事谁是非,行行重回顾。”叙述描写详尽细致,远超父兄,也有少年得志、不甘沦落出世的心怀与理想。除了《初发嘉州》外,三苏父子同题诗还有《题仙都观》《神女庙》《题三游洞石壁》《荆门惠泉》《襄阳怀古》5首。
船上看山如走马
行至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父子三人收到眉山同乡、苏洵的旧交任遵圣要来同他们道别的消息,便在江安泊舟等候。直到傍晚暮色苍茫,双方在江边见面,兄弟二人都作诗答谢相送之意、表达惜别之情。三苏与任遵圣、任师中兄弟情谊深厚,留下了多首诗词。
州古称“僰道”,苏轼、苏辙兄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