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中的都江堰

文/杨旭兵(四川都江堰)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涉权请告之署名或删除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多选择依山傍水逐而居,中国历史的两河文明,即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北黄河文明,南有长江文明,由此诞生中华民族龙的传人。

华夏文明年历史,属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老华夏民族生生不息,我们灿烂悠久历史文化,是世界人文明的组成部分。

都江堰是一座因水而兴,因堰成名的宜居小城市,响誉中外的五A级三遗城市。都江堰流域早人类活动遗址,可以追溯年——年之间。新石器时代大约年前芒城遗址,是川西先民生活从事农耕生产活动遗迹,考古发现,都江堰早期人类活动比三星堆还早,多年前就发现有渔农耕,岷江流域孕育古蜀文明,以初步形成人类发展的社会化进程模式,以及后来蚕丛、鱼凫建立蜀国构架。

今天的都江堰灌溉面积近千万亩,泽被川内四十多地县市,受益人口一千万左右。

作为一个都江堰人,对都江堰的热爱敬拜无以言表,每次闲游散经南桥,过宝瓶口到飞沙堰,再到首工程“鱼嘴面对先辈的伟大智慧和创造,重敬之情由然而生。

当我站在渠首:“鱼嘴”工程处放眼远望,白雪垲垲的千里岷山,近视山青林密的大熊猫栖息之地,再看眼前奔流不息绿如绸带的岷江水,东润泽天府粮仓成都平原,感觉先辈的智慧空前超极。

两千多年前古蜀先民,在郡守李冰的率领下,充分发挥超级智慧,将一个庞大复杂又系统的水利工程,设计出一种新的跨时代理念。在设计原理上,尊重易理道法,以山为形,势而,顺其自然,再加人工疏导。使得整个水利工程由远而近,形成一个与天、地、人自然融合有整体。

四六分水呈现渠首“鱼嘴”处,一撇一捺,人字形状,将滚滚奔流的岷江水巧妙分开,根本不需要什么机械原理,依靠自然的力量,在岷江心人工修筑形如鱼嘴形状的堤坝,将上游来水自然分开。体现出古代人们的智慧和自然,天人合的自然理。

从高空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就像两条水中游动的鱼。我们华夏道教文化阴阳图案,不就是两条游动的鱼吗?岷江水流湍急,在古代要以人工将水合理调配非常艰难,还必须要有一个东西将水四六分开。那就是用竹编成笼内放石头,用马槎固定,想在什么地方调配水资源,那就由人们自由掌控。

作为都江堰的三大工程之首的“鱼嘴”,乃是整个水利工程的龙头,先秦时期的李冰当时任蜀郡太守,深知当时秦国实力,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历任几代秦国统治者,都在统一天下作准备,治理好蜀郡,充分发挥利用水资源,将成都平原作为秦国统一天的后兵源和粮,以作为一个安全稳定的大后方,富庶的成都平原人口众多,战略物资富,古代战争主要是兵源、粮食、兵器、必须要有的三保障。建立统一强大的帝国,首先要准保农水利灌溉和粮食生产,由人工控制加自然调,充分利用水力流动原理,外江在灌溉期四分为主,洪水季节则是外江为六,内江为。

内江六分水,确保成都平原以及周边区县农田灌溉。洪水季节外江排洪泄,减少内江河道洪水压力,保证成都平原不受洪水带来的灾难。

我国古代先为了能够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飞沙堰”排洪道,减少宝瓶口水流压力。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自然弯道,形成江水环流冲,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不论是强大的秦、汉时期,还是唐、宋时代,包括以后的元、明、清,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都江堰的治理非常重视,堰功道左右两边十二尊青铜塑像:(西汉)的文翁、蜀汉)诸葛亮、(唐初)的高俭、章仇兼琼、(宋代)刘熙文、赵不优、(元朝)吉当普、(明代)卢翊、施千祥、(清代)强望泰、阿尔泰、丁葆桢。被后世尊称为治蜀治水十二贤,他们的功绩永远留在百姓心中。

由此可见,都江堰的设计原理,就能得知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多厉害,多年来都一直处于工作的状态,不得不佩服我华夏民族聪明。由于都江堰的工程效用下,才成就了成都平原,才有富饶天府之国。

都江堰流域面积水旱从人,富庶繁荣历来就是人口衍生之快的地方。从古到今不乏文人墨客在这里修学描摹,充沛的水资源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人们生活也就非常富裕。这块风水宝地自然也就被外界许多人知道,秦岭巴山在古代消息闭塞交通不便,到四川才知道,行路难·蜀道难。有了都江堰灌溉的自然调配,加上成都平原风调雨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西汉辞赋大司马相如,上任四川成都,深深热爱这方土地。与卓文君在邛崃、文君井、成都的琴台路、上演自由恋爱的故事,东汉张陵在此创教传道,仙居青城山,范长生在“长生宫修行炼,寻找长生不老之方,孙思邈青城山采药济民救人,李白的蜀道难成名于唐时剑阁道,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写下许多名篇佳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愿天下人人安居他最大心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地寒士尽欢。

历史的变迁,都江堰的山水之美留下许多感人故事。词赋大家司马相如才华横溢的杨雄返乡归,水之柔美孕育出温婉茹丽的杨玉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更有花蕊夫人的铁骨豪情:十四万人齐解甲·恨无一人是男儿。

党和国家领导人,将都江堰放在人民大会堂,放在主席、总理、元帅、的心中,放在他们的办公桌上。

年5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视察都江堰,年3都江堰水利工程,迎来共和国领袖、年年朱总元帅两次亲临视察、年9月小平同志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视察都江堰,此后中央领导先后来到这里视察调研,一座水利工程,几代共和国领导人心中牵挂。

中国是农业大国,水利兴国家兴,水利是农业命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并寄予着谆谆嘱托和希望。看看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有几个像我们这样的县级市有此殊荣,有几个成为世界文化三遗之地。

近代书法绘画大徐悲鸿、张大千、董寿平、廖平、邓远忠、瞿飞、雷启厚、张宗品,他们中有的定居于此,在这方有营养的地上寻求创作灵感,深深地留恋这方灵山秀。他们用心、眼、手、笔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夺天的山水画卷。为大美都江堰留下佳名篇。

都江堰这方文化水土营养丰富,养育岀活跃在中国文坛马及时、王国平、马瑛、刘刚、邱岗、何民、汪浩、文洁、赵家明、马万林、安、黎明泰、文君、大批热文学的人们,为讴歌都江堰的山山水水默默奉献,他们的诗歌、词赋、散文、上了教科书,上了各大杂志报刊,许多刋物杂志,在这块文化土壤中吸收了营养得到了飞发展,《岁月都江堰》、《灌县龙门阵》、《灌县老故事》、老年文学》、《玉垒诗刋》、《都江文荟》、《遇见都江堰》等名气早已响彻四川声誉传遍全国。

每当中游客来到都江堰,站在南桥上享受着凉风拂面,面向宝瓶口、飞沙堰、夫妻桥、二王庙、鱼嘴,对先辈功绩的追忆,依偎在栏杆上,静静地放眼远眺,虔诚地向滚滚奔流而来岷江,双手合闭目许愿:极福之地上天眷顾,天佑都江堰,拜水都江堰,上善若水之都,世界水利教科书活字典,世界水利建筑设计之经典。

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来到都江堰由衷地感叹: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给这个古老而传奇的城市,铸造出一张响誉中外的靓丽名片。

作者杨旭兵

作者简介:杨旭兵,四川省都江堰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岁月都江堰编辑部主任,作品散见《四川散文》等报刊杂志,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6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