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镂空版不含答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_______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_____年,地点:云南省_____县,特点:能够制作_____和使用_____火。
二、_____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__,发现时间:年,发现人:裴文中
2、特征:保留了_____的某些特征,_____分工明显,能________行走。
3、生产生活:使用_____石器;过_____生活;学会使用_____,能保存_____。北京人用_____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的能力,学会用____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为__________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_____居民与_____居民的生活
二、_____________的发展(是人类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_____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_____的最早起源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_____的国家)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_____、_____、_____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__________”到_____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①__________种植②_____饲养③_____、④_____石器发展。
5、原始农业的作用:为古代__________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_____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_____联盟
1._____之战:_____帝战败,归顺_____,结成_____联盟。
2._____之战:_____联盟大败_____,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族。后人尊崇_____和_____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__________”。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发明:①__________②制作_____③种植_____和蔬菜④制作_____器⑤发明纺织⑥会煮_____⑦教人们_____⑧制作_____器⑨学会__________知识。
2、黄帝发明:①建_____②制作_____③挖掘_____④制造_____⑤会炼_____⑥发明_____。
3、黄帝时期其它发明:_____创造了文字,_____制作音律,_____发明算盘,妻子_____养蚕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将__________的位子传给_____之人(实行禅让制的是尧舜禹时期)
2、_____治水: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精神:__________、勇往直前、__________。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_____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_____继承了_____的位置,从此_____制代替了_____制。公天下变成了_____。
2、夏商周朝代更替
3、西周_____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_____。标准:按照_____关系远近和_____大小。
(2)对象:_____和_____
(3)内容:①诸侯权利:管理_____和_____,建立_____。②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献_____,并服从周王_____。
(4)作用:加强对_____控制,稳定政局,扩大_____。
(5)等级:天子、_____、卿大夫、_____。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__________后期出现铜器
2、发展:_____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_____、_____及_____等方面,功能由_____器发展到_____器。
3.青铜工艺:采用“_____铸造法”,青铜主要包含铜、锡、铅三种原料。
代表(商朝):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_____的青铜器)。
2、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_____龟甲和__________上的文字。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朝开始,已经具备了汉字的__________。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1.农业:_____后期,出现了_____农具和_____,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_____业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二、王室_____
1.社会动荡,_____制瓦解。2.周王室__________大减。3.__________势力崛起,各自为政。4.周王室_____陷入困境。
三、诸侯_____
1.强大的诸侯以“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和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中原的“诸夏”与周边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
晋文公争霸:城濮大战,__________。楚庄王争霸:_____、_____。吴越争霸:越王勾践_____。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____、____、___三家分____,田氏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争:_____之战(齐魏之间,围魏救赵)、_____之战(齐魏之间,减灶诱敌)、_____之战(秦赵之间,纸上谈兵)
影响:_____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2._____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时间:公元前年,秦孝公任用_____主持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1)政治:①确立_____制,由国君直接派_____治理;②废除_____的世袭_____;③改革_____制度加强对_____的管理;④严明_____,禁止_____。
(2)经济:①废除_____制,允许_____自由_____;②鼓励_____,生产_____多的人可免除_____。③统一__________。
(3)军事:奖励_____,对有_____者授予_____并赏赐_____。
影响:①使_____国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_______________,一跃成为__________的诸侯国,②为以后_____统一全国_______________。
3._____——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时间:公元前年(_____后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发挥出_____、_____、_____等作用,使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
第8课百家争鸣
一、_____与_____
二、__________
(1)原因:战国时期,旧的_________进一步瓦解,新的_____逐渐确立。新旧_____更替。
(2)代表学派
(3)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__________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____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_____和_____;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_____,过上_____的生活。(_____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条件:秦国经过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准备。
3.经过:公元前年——公元前_____年,先后灭掉_____赵、魏、楚、燕_____。
3.结果:公元前_____年,秦王_____建立秦朝,定都_____。
4.意义:结束了_________以来长期________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的_____的_____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加强__________
2.措施
(1)政治
中央:①确立__________制度,②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总揽_______________),③设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掌管_____、_____和_____事务。
地方:实行_____制,全国分为36_____。_____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__的基本模式。
(2)文化:统一_____(书同文),将_____作为通用文字。
(3)经济:①统一_____:以_______________钱作为统一货币,②统一__________。
(4)交通:①统一_______________的宽窄(车同轨)②开凿_____
(5)军事:(蒙恬)北击_____,修_____(西起_____,东到_____)
影响:巩固了_____,促进了各地__________的交流与发展
三、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西到_____,北至_____一带,南达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的表现:①沉重的_____;②繁重的__________;③残酷的_____;_____更加残暴。
2、_____、_____起义(_____起义)
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时间:公元前年。地点:_____。领导人:_____、_____。激励语录:_____不死即已,死即__________耳,王侯将相__________乎?
经过:_____起义→攻占陈县,建“_____政权”_____称王→直逼_____,_____反扑→_____、_____被害。
结果:失败,_____、_____被杀害。
意义: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起义:_____在_____之战中灭秦军主力;_____攻占_____,灭掉_____(时间公元前年)
成语典故:(人物)_____:(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汉之争
性质:为__________的战争
经过:_____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_____,善用_____,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_____兵败自刎,_____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西汉建立和“_____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年,_____建立_____朝,定都_____,史称_____,_____就是汉高祖。
2、__________政策
(1)目的:为了巩固_____和稳定_____
(2)概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1.政治上:
①颁布“__________”,削弱诸侯国势力(__________的建议)。
②建立刺史制度,派刺史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巩固了中央集权。
2.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汉武帝接受_____的建议,把_____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在长安兴办_____。以儒家的《_____》、《尚书》、《礼记》、《易经》、《_____》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_____人才,_____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经济上:(目的:为加强朝廷对__________的控制)
①_____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②设____官,实行____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____,平抑_____。
影响:使国家的_____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基础。
4.军事上:派_____、_____北击_____
5.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_____时期。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东汉建立(25年——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_____夺取政权,西汉灭亡。_____建立的新朝,被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_____(_____帝),定都_____,史称东汉。
二、光武中兴:
(1)目的:为了巩固政权
(2)措施:①释放_____,减轻_____的负担,减轻_____;②合并_____,裁减_____,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__________内迁,缓和_____矛盾。
(3)影响:到_____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_____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三、__________交替专权(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点)
1、原因:皇帝年幼,大权旁落。2、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四、_____起义(失败)
1、时间:年2、领导人:_____(创立_____)3、特点:有_____、有_____
4、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5、影响:沉重打击_____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_____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以西,现在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_____两次出西域简表
3、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①促进了_____与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_;②开辟了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的交流。
二、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公元前60年,设__________,作为管理_____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意义:标志着____开始正式归属_________,管辖范围包括今_____及_________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东汉明帝派_____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在西域期间,还派_____出使_____(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死后,他的儿子班勇继续经营西域。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____之战与____之战
二、三国鼎立
1.三国政权简表
2、三国时期开始于____年(____建立),结束于____年(____灭)。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于年。
3、年,____派____率船队到达____(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____的兴亡(年——年)(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年,_______称帝,定都____。
2、统一:____灭____,实现了统一。
3、灭亡:公元年,内迁的____人灭掉____。
二、____之乱(晋惠帝在位期间)
背景:____建立后,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八王之乱:①史实: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
②影响:____衰落;____人南迁,形成我国历史上第____次大规模的________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期:____、____时期
2.民族:____、____、羯、____、羌(五胡内迁)
3.迁入地:____时,陕西、山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____。
4.____国:____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____国。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统一了黄河流域。氐族贵族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____汉文化修养很高。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一、____的兴亡(年——年)
1.____建立:年,____称帝,定都建康。
2.特点:________共天下
3.兴盛:____成功抵御了来自____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____。____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4.灭亡:年灭亡。
二、____的政治
1.-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____、齐、梁、____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___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_是____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2.____武帝萧衍以后,政治日益败坏,发生大规模叛乱。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____。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带去了________和________与________;(主要原因)②南方________优越;③江南____少,社会____。④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努力。
2.主要表现:
(1)农业:①大量______被______,________增加,兴修了很多________;
②________有很大改进③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_______、冶铸、_______、造纸、制盐等有显著发展。
(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____交流和城市繁荣,____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____贸易,南北趋向平衡,为我国________的____奠定了基础。
4.启示:重视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________,引进____,采用先进的________。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____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____,与南方的____形成对峙的局面
2.____之战
①时间:年;②交战双方:____和____;③结果:____大败____④特点:________;⑤典故:________、风声鹤唳、________、东山再起;⑥影响:____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________状态。
二、________改革
1.背景:4世纪后期____拓跋部建立北魏,年____统一北方,____拓跋部仍保持____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2.____改革
(1)措施:①年迁都____;②推行____措施:说______;穿_______;改____;与________联姻。
(2)影响:促进了________,增强了____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____
1.主要表现:
(1)经济、生活方面:内迁各族与当地____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学习汉族____技艺、从事____生产,逐渐从____业生产转为从事____生产;汉族也学习各族____经验,学习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政治方面:十六国____政权的统治者,与________合作,沿袭________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________制度。
(3)文化方面:内迁各族大多使用____语;西北民族____、____受汉族人民喜爱。
(4)民族心理:“____”“____”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____与____逐渐减少。
2.民族关系的总体特征: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________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____,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________。
3.民族交融的影响: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____②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文化和____文化③为以后____时期________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4.秦汉以来政权沿革
三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方:____朝:____、____、___、____;北方:_____国—_____)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