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嘉州古城百年老街上中顺如今成网红
每座老城都有老街,每条老街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老街和他的居民们唇齿相依,和谐共生,在传统与发展中演绎出新的故事。
寻味百年老街成“网红”
乐山岷江河畔,有三条形成于清代的老街,分别是上河街、中河街和顺城街。从街名可以看出,它们多与城墙、河流毗邻相伴,市场因城而开,房屋临河而建,匆匆百年,街道的房屋呈现出多个年代的独特印记,仔细寻味,古旧的气息清晰可见。对于在成都生活了4年的唐女士来说,岷江边上这几条老街就是她心目中的“乐山版玉林路”。这里不仅有麻辣烫、干绍面、跷脚牛肉,同时也有酒吧、茶室、咖啡馆,褪去了都市的竞争与喧嚣,充满“烟火气”的宁静街巷总是让她流连忘返。低矮的房屋下,三两个老街坊坐在一起晒太阳,时不时有路过的熟人和他们打招呼、拉家常。一旁,几只猫狗随意地躺在地上,毫不在意往来的路人,完全一副本地主人的气定神闲……闲逛中,唐女士连忙用手机拍下这些场景,对她来讲,“这应该就是‘老乐山’的味道。”
顺城街上,影子老师的文化沙龙已经开了8年。年,因为看中这条老街的古旧与安静,他索性将自己的小店搬到了这里。因为喜好文艺,影子的店里摆放有不少老物件和旧书籍,约上三五好友前来喝茶聊天,小店成了顺城街上第一个文艺人士的聚集地。渐渐地,对“烟火气”情有独钟的文艺人士越聚越多,而顺城街上也陆续开起了许多有意思的小店。人们不曾想到,“网红”这个词竟与百年老街结合到了一起。
历久古城“老街故事”
嘉州古城从春秋时期蜀王“开明故治”起至今约有年历史。始建于北周的城墙从高标山(今“老霄顶”)上东西蜿蜒而下,形如凤凰展翅,分别延伸至岷江和大渡河岸。尔来逾千年,沧桑的古城墙虽经历代多次修缮、改建,但如今依旧沿河而立、随山蜿蜒,雄踞三江而威然。城墙上,一砖一石都铭刻着时代往事,记录着乐山的兴衰变迁、治水功绩和抵御外敌的历史。与城墙拒人千里的“阳刚”不同,古城内纵横的街道更多地承载着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琐碎让人亲近。
在明代,老城东有一条约六米宽的护城河,百姓称之为“濠沟”。清代后期,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在濠沟外逐渐兴起了三条街道,分别为上河街、中河街和后河街,街道因建于护城河边,故有此名。这三条街道既是乐山城普通百姓的杂居之所,也是商贸往来各类货物的堆放地,历史上,这里热闹繁荣。与上河街平行并立的顺城街,因顺着明代城墙修建而得名,抗战时被日军飞机炸毁,当地百姓损失惨重,许多人无家可归。抗战胜利后,街道逐渐恢复重建,新中国成立前曾为环城路,后改为解放西路,年地名普查时复名顺城街。
据记载,无论是上河街、中河街,还是顺城街,它们在旧时都为城内普通百姓的生活、交易场所,颇具市井气息。然而在不远处的九龙巷,因其巷尾连着九龙祠,所以又多了一分神秘。嘉州古城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地,每当洪水季节,岷江东岸桂榜山下伸向岷江河床中的石梁形成暗礁,犹如水中蛟龙,经常打翻过往舟船,古人把灾祸归结于蛟龙作祟。相传,隋代嘉州太守赵昱率军士千人及男子数万,在临江鼓噪之后,亲持宝剑将蛟龙斩于九龙滩,祸患遂除。
赵昱因治水护城有功,唐代被封为“神勇大将军”“赤城王”,同时被奉为城市守护神。明万历39年前后,知州锺振在高标山西建土主庙,祭祀赵昱。清乾隆17年,知县陈为光捐献俸禄,重建九龙祠(又名龙神祠)于城北,又名九龙书院,所在街巷取名九龙巷。如今,赵昱“斩蛟”的九龙滩和遗迹威烈台早已不存,但祭祀赵太守的九龙祠,以及祠堂前的那条小巷至今仍在。岁月封尘,静待后人走近,剥去迷雾。
弥新特色街区的期盼
年9月21日,第三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前夕,地处中心城区学道街和东大街之间的上中顺特色街区鸣锣开市。这片毗邻上河街、中河街和顺城街的棚户区在经历了一轮拆迁改造后,首次以全新的面貌与世人见面。其时,一场“上中顺·嘉州市集”将乐山的民俗文化、特色商品、特色美食、非遗文化、民间技艺等一一呈现。“最文化”“最好耍”“最好吃”的古嘉州市集热闹场景,通过后人的“挖掘”,跨越百年,重回故地。三年多时间之后,一场招商会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上中顺特色街区。如今,上中顺特色街区被绿色防护网包围,工人们忙着对街区建筑的外墙装饰、电气通讯设备等进行翻新、改造,为迎接全省文旅发展大会做着开市准备。重新规划打造的上中顺特色街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未来,这里将聚合美食、商业、文化、潮流、艺术、民宿、城市体验中心等业态于其中,并以此为支点,撬动周边区域,将游山、游江、游城有机结合,实现乐山文旅全面融合。
采访中,记者看到,在上中顺特色街区升级改造的同时,其周边旧城区域也正在发生变化:在九龙巷,一堵堵老墙被清理出来,民国时期大方砖加红砂石的建筑风貌正逐步还原;在顺城街,反映码头喧闹和市井小吃的人文浮雕小景点纷纷登场,古嘉州的本地文化于这里高度浓缩。“我们以城墙、城门为肌理,在不破坏古旧建筑一砖一瓦的前提下,全面梳理、还原老乐山的码头场景和市井文化,让市民和游客重新找到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上中顺文化街区项目市中区指挥部指挥长吴羚介绍。
与“上中顺”即将到来的热闹不同,如影子老师一样,因为喜好宁静、惬意和“烟火气”而入驻顺城街、上河街的一批文艺小店店主们,在面对不远处商业街建设的如火如荼时,内心有一份隐忧和期待:“让新与旧在这里从容结合,人们既能在这里寻味老乐山的记忆,更能品读新乐山的美丽风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