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水文站
位于江南水乡的铜陵市大通镇,拥有近年的悠久文明史,镇内有一座大通水文站也是历史久远。
水文站,顾名思义就是观测、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文、气象资料的一个专业机构。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而气象要素则指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大通水文站在长江水系变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观测角色,不仅历史影响深远,且至今仍承担着收集长江重要水文资料的重任。
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专设有长江水文局,下辖7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分别设在重庆、宜昌、襄阳和上海等七地,并在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上共设有攀枝花、宜宾、涪陵、安庆、大通、南京等个水文水资源勘测机构。这些机构测量的长江干、支流水位、流量、流速、排沙量等,是研究长江水系变化十分重要的水文资料。
上世纪70年代前,我国小学《中国地理》教材上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标注的是“大通”,直到年后新修编的《中国地理》教材,才将长江中下游分界点从“大通”上移至江西的“湖口”。当初,我国为何要将长江中下游分界点定在“大通”?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长江在大通改变了流向: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大通,突遭九华山余脉阻挡,转为由南向北奔流,掉头北上;二因大通是东海潮涨水上溯长江的最远点,因此形成“长江在这里拐弯,海潮到这里回头”的自然奇观;三是国人最初对长江源头的认定有误:将四川境内岷江源头误认为是长江源,觉得长江总长仅多公里,在大通设为中下游分界点比较合适。此后经科考发现,岷江只是长江上游一条支流,长江的真正源头并非“岷江源”,而是青海境内沱沱河源头——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长江总长因此增至公里。于是,专家们认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除了看地形,还要看其水文特征。后经反复论证,专家们认为:长江中下游从水文地理上看,湖口确是最合适的分界点。
因大通的特殊区位,早在清代就设立了大通水文站,后来也并没有因为长江中下游分界点上移湖口而撤销,大通水文站至今仍是长江上非常重要的七大水文站之一。虽说大通以下长江干流上建有南京等多座水文站,但因其江流混入了淮河入江的流量与东海海潮倒灌的海水,一直至今,长江入海的流量仍以大通测量的江水流量为准,而由大通水文站测量的长江水位涨落是长江下游是否发生洪涝灾害重要的考量数据。
清代设立的大通水文站原址位于铜陵长江大桥南引桥下游米左右处,后因年长江暴发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水文站房屋被洪水冲毁,洪灾过后长江水文局便将其站址迁移至大通上游十公里的江边(今属池州市贵池区)进行复建,但大通水文站的名字仍在延续——因为它代表着我们依偎、探索、关怀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渊源历史。
原标题:《大通水文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