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这首山水诗,构思绝妙,独出心裁,显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诗言志”这首诗是他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本期依依和诗友分享一首《望洞庭》。小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

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有《刘禹锡诗传》。

刘禹锡诗传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88购买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学习诗词的看官可以读下《格律诗写作快速入门基础知识大全》,会对你的写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赴和州刺史,途经洞庭湖。只见洞庭湖,微波不兴,平静秀美,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分外怡人,诗兴大发。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次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

诗人说,月光下没有风的洞庭湖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这两句,第一层意思是说,湖面无风,水平如镜;第二层意思是说,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绝妙佳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正如宋代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所云: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折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唐诗#

诗友们,刘禹锡《望洞庭》赏读完了,您有何感慨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如果喜欢小女子的作品,请帮忙点赞、推荐,留言或转发,谢谢啦!!!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