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墩台身专项施工方案范文

治愈白癜风光疗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421/4612133.html

XX特大桥

墩台身施工方案

墩身施工成品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

XX集团有限公司

XX指挥部

XX年XX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二、编制范围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

3.2主要技术标准

3.3地质资料

3.4水文地质特征

3.5地震动参数

四、施工工期安排及资源配置

4.1施工工期安排

4.2主要进场人员、设备以及劳动力配置

五、施工准备

5.1技术准备

5.2施工现场准备

六、墩台身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6.1施工工序

6.2施工准备

6.3测量放样

6.4承台凿毛

6.5钢筋工程

6.6墩身模板安全操作平台

6.7模板工程

6.8混凝土工程

6.9墩台预埋件

七、质量保证措施

7.1质量管理体系

7.2施工前质量控制准备

7.3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7.4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7.5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7.6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7.7夏季高温季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八、安全生产目标及措施

8.1安全生产目标

8.2安全生产承诺

8.3安全管理制度

8.4施工安全措施

8.5吊装施工技术措施

8.6防洪安全保证措施

8.7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九、安全应急预案

9.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9.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9.3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9.4危险源辨识

9.5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及措施

十、文明施工措施

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11.1施工环保措施

11.2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DK12+.1XX特大桥

墩台身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新建成都至自贡铁路XX特大桥设计图》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4)《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

(5)《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Q/CR-)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8)《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9)《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

(12)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调查情况

(13)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

1.2编制原则

(1)确保实现合同求的质量、安全、环保、工期目标。

(2)严格遵守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制度。

(3)科学规划施工场地,保证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较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4)在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及现场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安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二、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新建成都至自贡高速铁路CZZQ-1标段XX特大桥(起迄里程DK4+.~DK14+.,中心里程DK12+.1)桥梁墩台身施工。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

XX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成都至自贡高速铁路CZZQ-1标工程,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境内。线路正线北起成都东站,至新兴编组站结束,线路穿越成都市锦江区与天府新区,接成都市简州新区。

XX特大桥起迄里程为:DK4+.~DK14+.,中心里程DK12+.1,全长.m。本桥为全线第一长桥,起点端与成渝客专并行,先后跨越锦江大道(交角70°)、绕城高速公路(交角87°)、成昆货车外绕铁路(交角17°)、双简路(交角80°)等,跨越成昆外绕线后沿其并行通过。XX特大桥桥址主要位于成都平原台地浅丘地貌,地形平坦,地面高程~m,相对高差10~45m。地表多为旱地、水田及建筑物,人口及村落众多,区内公路纵横,交通方便。

全桥采用双线圆端形实体桥墩,矩形空心桥台,门式墩,承台基础,桩基础,全桥墩台有个,其中#、#墩为门式墩。墩台身明细表见附件1。

3.2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2)正线数目:双线;

(3)设计车速:km/h;

(4)设计活载:ZK活载;

(5)正线线间距:成都东至天府段4.6米;

(6)最小曲线半径:成都枢纽成都东至天府段一般地段米、困难地段米,局部地段根据运行需要选定;

(7)轨道类型: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3.3地质资料

3.3.1地质构造

线路位于扬子准地台之川中台坳,为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是喜山运动早期的产物。跨成都平原、川西褶带与川中平缓低褶带,构造形迹主要为成都凹陷、龙泉山箱状背斜和川中平缓褶皱带中威远辐射状构造。

3.3.2地层岩性

不良地质为泥岩的风化剥落、浅层天然气、断层、背斜。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软土、松软土、成都黏土、泥岩的膨胀性、严腐。

3.3.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桥区不良地质为泥岩的风化剥落、浅层天然气、断层、背斜,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软土、松软土、成都黏土、泥岩的膨胀性、岩腐。

3.4水文地质特征

(1)线路经过岷江、沱江、两大水系,总体上全线都属于长江水系。本桥位于平原区,沿线江河、水库、堰塘分布较多,水量均受大气降水补给。岷江(府河)、沱江及其支流清水河、蒙溪河、濑溪河、东风渠等大小江河、沟渠为常年地表径流。一般河水位受季节性降雨变化,雨季江水汹涌。测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

(2)水质侵蚀性情况:根据水质化验报告,本桥地表水、地下水为:HCO3-,SO42--Ca2+型水、HCO3-,SO42--Ca2+,Mg2+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水质化验资料及《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成都幅),结合钻探揭示情况,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侵蚀性,侵蚀等级为H1、Y1。

3.5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桥位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设防烈度为VII度。

四、施工工期安排及资源配置

4.1施工工期安排

XX特大桥墩台身计划工期为0年9月30日开始施工,1年10月30日完成。

4.2主要进场人员、设备以及劳动力配置

4.2.1主要进场人员配置

4.2.2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4.2.3劳动力计划

五、施工准备

5.1技术准备

⑴全面熟悉设计标准、技术条件和要求,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并提交需设计澄清和解答的问题。

⑵进行标段内工程的地质情况核查。

⑶进行交接桩及桩点复测工作。交接桩包括设计技术交底和现场桩位点交,交接桩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书面交接手续。桩点复测应做好复测记录,并根据复测成果形成复测报告,将复测成果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

⑷组织施工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建设要求,结合施工调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2施工现场准备

⑴根据全线总体施工进度安排,全线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工作同时铺开。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以保证控制工期工程按时开工为首要工作,其次是影响线下工程的拆迁。

⑵测量征地范围,开挖红线用地界沟,清点各种障碍物,平整场地。

⑶临时供电、供水线路和临时便道要尽快建设,及早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签订临时用地和其他各项协议,确保工程建设能尽快开工。

⑷临时工程、过渡工程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临时材料厂、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成品预制场等大临设施尽量集中设置。尽量布置在既有公路附近,有利于机械设备、工程材料运输,减少工程干扰;尽量就近利用工程所在地既有资源和通讯联络条件。

(5)遵循先进性和技术性能相匹配及确保选用设备可靠性的原则进行机械设备配备。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并行施工,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保证按时进场,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对于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便道运输到现场。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机具设备的高效率运转。

⑺结合所在地实际情况,建立消防和保安机制,健全消防和保安制度及措施,配置配齐消防和保安器材及人员,并定期组织消防和保安演练。

六、墩台身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本标段墩台身施工采取流水作业,模板采用整体钢模板,实心墩身低于20m采用整体一次浇筑完成,20m以上分2次浇筑。模板的拆、安采用汽车吊进行,人员上下采用施工爬梯,混凝土泵送入模。

6.1施工工序

墩台身施工工艺详见墩台身施工工艺流程图6.1-1。

图6.1-1墩台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施工准备

(1)人员进场后,组织有关技术、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2)施工前改移场地内原有管线等,保证施工不受影响。施工场地周围开挖临时排水沟,保持排水畅通。

(3)承台基坑施工开挖范围内,分层回填土夯实,表面整平压实(静压)。

(4)施工前对拌和站、混凝土运输车、水、电、吊车等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及时排除,保证施工中各机械能够正常作业。

6.3测量放样

清理承台顶面,预留钢筋表面除锈去浆,检查承台顶面高差,坐标位置及墩柱预埋钢筋的位置是否准确。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墩身的轴线及各角点的坐标,墩柱坐标也必须经过多人复核验算,以确保墩身方向位置的准确,再利用全站仪放样到承台上根据墩柱到中心控制基线的距离,以及墩柱与墩柱之间的距离,检测放样的墩身点的正确性。检测无误后方可支模,待柱模支好后用线坠测其垂直度,进行调模,在柱模加固时用全站仪在柱模的横、纵两个方向分别架设一次,进行最后的调整。柱顶高在调好柱模后用水准仪给出,给好标高后,必须有另一名测量人员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浇筑。

6.4承台凿毛

(1)凿毛时,在承台上弹出墩身边线,边线往外扩5cm,切割机沿线切割,凿毛按切割线凿毛,避免承台顶凿毛不规整,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机械凿毛时则不低于10MPa。

(2)凿毛要轻微细致,深度控制在10mm,同时把混凝土表面浮浆及松软层全部去除,露出粗骨料,骨料外露应不低于75%,注意不能把粗骨料剔松散了,避免条状、点状或坑式凿毛。

(3)水冲洗并保持湿润:当把浮浆或表面松软层去掉后,大部分粗骨料外露,为了在新混凝土浇筑前保证骨料强度要求,同时达到凿毛效果,必须用水冲洗,把浮浆及残渣清理掉,保证根部干净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直至混凝土浇筑。

(4)在承台与墩身接缝位置,凿毛范围要比墩身模板内侧大5cm。

6.5钢筋工程

钢筋试验需满足规范要求,进场后进行强度、冷弯等试验,合格后方能用于本工程。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区内加工完成,用小车运至施工现场。对加工出来的半成品进行挂牌标识、分类堆放,下垫上盖防止生锈。

钢筋加工前应进行调直、清锈除污,下料和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预埋钢筋的长度应高出承台顶面3m,错开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水平钢筋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25%。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在承台混凝土浇注前预埋墩身竖向钢筋。预埋时在承台钢筋表面采用墩柱纵横轴线定出墩柱箍筋位置,并将此箍筋与承台表面钢筋焊接牢固,在箍筋上分划出竖向钢筋的分布位置。绑扎前搭设单排钢管支架固定钢筋。将加工好的竖向钢筋运至现场,按分划位置进行绑扎固定,绑扎固定应牢固。墩身钢筋、顶帽钢筋、垫石预埋钢筋和接地钢筋。按照设计规格、型号、进行钢筋加工并分开堆放标示,钢筋弯钩按照设计图进行加工,焊接时,采用双面搭接焊时,焊缝长度不小于5d;采用单面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d,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两焊接接头的距离大于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cm,焊接接头的钢筋在同一截面内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25%,应分散错开布置。承台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复核墩柱竖向钢筋的位置并进行调整,并在原钢管支架外侧加搭一排钢筋支架与原钢管连接作为上层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注的平台。

顶帽钢筋绑扎时,在下面按设计绑扎完成,绑扎时钢筋型号、数量、长度间距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绑扎,采用Φ8镀锌铁丝绑扎,绑扎牢固,整体绑扎完成后用吊车吊至墩顶跟墩身钢筋连接牢固,采用单面搭接焊焊接,焊接长度为10d,安装完成后质检员检查钢筋安装定位。

支模前将垫块绑扎在钢筋侧部,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垫块采用与墩身混凝土同标号的混凝土垫块,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表6.5-1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6墩身模板安全操作平台

6.6.1墩身模板安全操作平台方案

1)安全平台沿墩身竖向每2米设置一层。

2)为保证墩身模板安全操作平台有足够刚度,平台骨架采用[80mm槽钢与∠80mm角钢固定成型,[80mm槽钢与∠80mm角钢之间采用双面焊连接,要求焊缝饱满,骨架横向间距按90cm布置。

3)安全操作平台与墩身模板采用钢板(工作台耳座)连接,工作台耳座焊接于墩身模板竖肋槽钢上,焊缝长度不小于8cm。安全平台支架与工作台耳座采用M20高强螺栓固定,螺栓长度不小于5cm,必须时增设垫片。

4)墩身模板与安全操作平台骨架之间满铺木板形成过道。

5)墩身模板安全操作平台防护栏杆竖向采用[80mm槽钢,横向采用Φ42钢管横穿,防护栏杆高度为1米,并挂防护网。

6)人行通道爬梯

在墩身平板侧,搭设组合式梯笼,宽度2m,每层高度2m。爬梯两侧设防护栏杆,栏杆高度1.2m。梯笼内侧设置人形梯,平台为3.5mm厚花纹钢板,平台板中间设置5*50mm角钢加劲。梯笼外侧设置1.54*1.66㎡钢板网防护网。人行梯笼进入作业平台时,梯笼出口两侧支立钢管并挂设安全网,防止施工人员从梯笼出口坠落。

各梯笼节段之间通过在立杆与水平框架连接处设置*6*mm套管贯穿4组、每组2个高强螺栓连接,上下防护网之间通过50*6mm钢板连接,人形梯、平台板、水平框架通过75*6mm角钢连接,每隔2个节段设置*8mm附着角钢支撑与塔柱连接,梯笼结构底座设置**10mm预埋钢板与地面连接。

设置缆风绳对梯笼进行固定,缆风绳采用圆股钢丝绳,直径不得小于9.3mm。缆风绳在远离墩身侧同一水平面上对称设置2根,使其在结构上引起的水平分力,处于平衡状态。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应大于60°,其下端应与地锚采用膨胀螺栓固定连接。

6.7模板工程

墩台身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制作,由专业厂家加工制作,线形流畅,结构合理,模板进场后需进行试拼装,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模板加工制作原则是:装拆简单,接缝紧密、不漏浆,各向尺寸精确,表面平整,并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确保在砼浇注中不产生变形。模板分块制作,节高1.5~3m,模板框架采用型钢,加劲肋采用扁钢。模板接缝为企口接缝形式。模板整体试拼合格后,在使用安装前用打磨机打磨清洗干净,再均匀涂抹高效脱模剂。

模板墩身施工前,先进行模板的表面处理。模板表面用磨光机进行磨光2~3遍(模板应放置平整),用清洁剂将表面冲洗干净。要求模板表面干净、光洁一致,无黑斑、麻点。

模板表面处理合格后,刷涂脱模剂。脱模剂拟采用脱模剂或其它脱模产品,涂刷时必须保证模板表面涂层均匀,脱模剂的涂刷原则上在使用前进行,以防止过早涂刷导致灰尘存积和雨水冲刷,对于提前刷涂的模板应采取塑料薄膜进行粘贴覆盖,同时在使用前重新刷涂均匀。对于模板立好后无法立即浇筑砼的墩身顶面必须采用篷布进行遮盖,以防雨水冲洗和扬尘粘污模板表面。

模板的拼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前先进行模板的预拼装,掌握模板的拼装顺序、拼装技巧和施工工艺。

墩柱第一层模板安装完后,复测模板轴线位置、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合格后进行后续模板安装。模板对拉杆严格按照墩身模板加工图纸设置,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全部检查精轧螺纹钢对拉杆螺母是否上紧,螺杆外漏丝扣不得少于5扣,且全部采用双螺帽加固;模板间的螺栓采用单螺母紧固,外露丝扣满足规范要求,且不得遗漏。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模板安装完毕进行模板校正:模板安装好后,对其轴线位置、水平标高,各部分尺寸、垂直度进行检校,直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高墩施工最主要的是垂直度的控制,本工程墩身模板安装时测量人员用全站仪全程测量,保证墩身模板的垂直度。对其平面位置、标高、垂直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自检并作好质量评定记录后请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浇注混凝土。

本工程模板安装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在接缝处平齐钢模内表面粘贴双面止浆带以保证钢模接缝密贴不漏浆。模板拼装先将模板整体固定(各模板连接螺栓暂不拧死),待模板一环全部拼装到位后统一进行加固,加固时进行模板的水平位置和顶面标高检查。确保每立一层模板立好后平面位置和高程无误,以免出现整体定型后误差难以调整。支立底节内模倒角应与底部实体段砼浇筑时预埋的防内模上浮钢筋联接。

拆除高墩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75%,必须按顺序拆除,拆除模板时,必须检查螺栓是否完全拆除,不得生拉硬拽。模板堆放必须有规律平整码放,不得乱磕乱碰,随意堆放,以防止模板因为堆放不规则而导致变形。

6.8混凝土工程

浇筑墩柱混凝土时,脚手架、工作平台等不得与模板、支架连接,必须连接时,须经特殊设计计算,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支架不发生位移及变形。模板支架的支撑部分应支于可靠的地基上,必要时应设置防排水设施。

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及吊篮、检查梯、围栏等预埋件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观察模板、脚手架及作业平台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由于墩身砼倾落高度大于2m,采用串筒布料,内部布设四个串筒。墩帽钢筋笼中间部位预留人工振捣下人洞预留孔,待混凝土浇筑至墩帽钢筋底部时,回复墩帽钢筋。混凝土振捣时在墩身钢筋上搭设木板,当做振捣时工人的支撑点,搭设木板的钢筋焊接牢固,随混凝土顶面提升,木板往上提升固定。振捣时安全带固定在上部钢筋上,固定牢固。砼按先四周后中间的顺序沿墩身径向由外到内分层进行,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每一振点的时间为35-40s,每条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不大于50cm,分层厚度30~40cm,靠近模板位置振捣时与模板保持10~15cm间距,防止振动棒扰动模板,振动过程中振捣密实,以砼不下沉,无明显气泡冒出,浆面平整为宜,不能过振造成砼离析,当混凝土浇至墩顶时,将表面的浮浆全部清掉,防止表面产生裂纹,初凝后压光处理。

墩身砼浇筑速度不能大于6m/h,且浇注过程中砼每浇注2米高度,由现场技术员和测量人员对墩身模板的竖直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振捣器使用应注意事项

1)振捣器应缓慢自然垂直插入混凝土中,避免触碰模板、钢筋、管道、预埋件。振捣器与模板间距离宜为5cm~10cm。

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插点距离不应大于振动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作用半径与振捣器功率、混凝土坍落度大小有关,应经过试验确定。

3)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器上下抽动,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10cm,以使混凝土上下层结合密实。

4)现场应认真掌握好混凝土振捣时间,防止欠振或过振。每一插点可按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及出现浮浆并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及出现气泡为判断依据。

5)混凝土振捣完毕后,振捣器应缓慢拔出,以便插孔闭合不留空隙。

对于墩身超过20m,需分段浇筑混凝土的,混凝土施工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边缘应处理平整。分段浇筑时,在浇筑新混凝土前,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洗净,但不得有积水。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5%。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及拆模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表6.8-1混凝土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要求

1)墩柱混凝土应采取控制水灰比,降低骨料温度,减少模板与混凝土间的摩擦力,加强养护,控制拆模时间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及水化热对结构的影响,避免因收缩和水化热产生裂缝。

2)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以减少收缩变形。控制配合比中砂率。夏季施工时,在输送泵送时采取降温措施,以防入模混凝土温度升高。冬季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宜正温搅拌和正温浇筑,并靠自身水化热进行蓄热保温。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实测的混凝土内部中心与表面温度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3)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养护必须根据混凝土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及时调整养护措施。拆模后应立即采用较厚的塑料薄膜进行包裹,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

(3)暑期混凝土浇筑措施

夏季高温气候下,混凝土在施工中易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初凝时间缩短,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夏季高温气候条件下采取以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①加强施工组织措施:在施工现场和拌和站之间配备无线通讯联络和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准备好各种施工机械的易损配件。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反应快速,调度迅速、及时、准确。

②混凝土施工避开每日高温期,选在日气温较低时段浇注。

③采用井水搅拌混凝土,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④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

⑤混凝土运输设置防晒设施,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⑥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和基底喷水湿润,浇筑要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其允许时间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灰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按照浇筑中断处理,同时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平面与结构的中线垂直,接缝处按照规范要求预埋接茬钢筋。

⑦砼拌制尽量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现场对砼浇筑速度尽量加快,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内。

⑧混凝土拆模时需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确定,对于托盘以上部分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托盘以下部位拆模时不得损坏砼结构。

⑨混凝土养生

a、养生方法:薄膜覆盖、洒水养生。墩身完成后顶帽设置自动化设备或智能养护设备循环水养生。

b、养生时间: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4d,覆盖、洒水养生,在养生期内不得干湿循环,养生期间,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

6.9墩台预埋件

(1)综合接地

综合接地系统应遵循等电位原则,并应优先利用墩身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

在每根桩基中选用一根通长接地钢筋,基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通过接地钢筋环接,桥墩中应有2根竖向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钢筋连接,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连接,桥墩下部距地面以下20cm位置设置接地端子,并与竖向接地钢筋焊接,墩帽和桥墩下部的接地端子均设置在桥墩大里程侧立面。

接地钢筋之间要求焊接可靠,保证电气连接。墩身接地钢筋沿墩立面中心对称布置2根ф16钢筋,上端采用接地端子与梁上的接地系统相连接,下端与承台环型接地钢筋焊接。墩身施工前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接地钢筋伸入墩帽中,要与墩帽钢筋焊接形成电气回路,深入承台与台顶、底层钢筋网焊接形成电气回路。

接地钢筋网应保证各点电气连接贯通,混凝土施工前应测试无误后方可施工,接地钢筋露出混凝土以外部分需进行外裹素混凝土防腐措施。

接地端子应浇筑混凝土中,拆模后的接地端子与混凝土面齐平或高出不大于5mm。施工后的接地端子孔塞应完整,端子内无异物堵塞。

钢筋安装后,应如实填写质量检验表,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和批准后才能进行墩身模板的安装。

(2)墩顶检查梯

按照设计位置将墩顶检查梯预埋角钢和顶帽托盘凹槽处钢筋焊接牢固,混凝土浇至墩顶时检查预埋角钢位置是否走位,有如走位及时将角钢复位。

(3)吊篮、围栏

桥墩吊篮采用全围式吊篮结构,模板安装完成后,在模板上割眼,预埋吊篮、围栏预埋件,割眼位置准确,预埋件安装完成后用泡沫胶将模板孔堵塞密实,防止模板漏浆。在灌注墩顶、墩颈混凝土时,注意预埋固定角钢支架用的U型螺栓Φ20、连接端栏杆的竖向圆钢和U型圆钢。U型螺栓预埋要求位置一定要准确,U型螺栓一定要垂直于顶帽侧面预埋,上下保证在同一水平面。U型螺栓外露长度要相等,同一个U型螺栓上下两个外露丝头必须保证在一个垂直面上,以保证后续施工的墩身吊篮的垂直度。预埋U型螺栓时,若U型螺栓与墩帽钢筋相抵触时,可适当移动顶帽钢筋的位置。

(4)墩台身沉降观测标

桥台观测标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胸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2对,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胸墙两侧(横桥向)。

墩全高大于14m时,应埋设2个观测标;墩全高不大于14m时,埋设观测标不应少于1个。墩身观测标宜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设置2个观测标时,可在墩身两侧对称埋设。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观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合理的位置。

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变形观测期不应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变形观测期不应少于2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七、质量保证措施

7.1质量管理体系

7.1.1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方针: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创新引领,争创一流。

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行业和总公司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工程质量合格。且工程质量符合公司制定的项目创优规划。

7.1.2质量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

7.1.2.1质量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国家、行业、建设、监理等关于工程质量方针、条例、规定和要求的落实,确保本标段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定期对工程质量和创优规划进行检查评比和指导,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人员配备:

组长:XX

组员:XXXX

项目经理部设技术质量部,配备专职质量检验工程师、试验工程师,施工队设专职质量检验员、试验组、测量组,工班设兼职质量检验员,组建精干高效的质量检测、试验和测量队伍,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在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各个环节,实施施工全过程测量和试验控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实施检测工作。

7.1.2.2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项目经理部以铁道部现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为主线,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以强化责任和管理、施工过程控制为手段,建立一个从设计源头开始到工程计划、质量、安全环保、综合协调、物质设备采购,再到工程试验、项目施工保证的质量保证系统,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职能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详见图7.1.2-2。

7.1.3质量保证措施

7.1.3.1质量管理制度

(1)施工图现场核查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①施工图现场核查制度

人员进场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分级会审,根据施工设计图进一步现场核查,尤其对线路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补勘,确保不因地质资料不准而造成对质量的影响。

②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根据建设单位审批通过的施工方案编制各工序技术交底,同时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意图交底、施工方案交底、施工工艺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安全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

(2)材料、设备、配件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检制度

①对供方生产(制造)的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做好检验和验证。对接收的每批材料,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和验证,认真查验供方的资质证明、营业执照、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证明及顾客满意度相关资料,交付后服务的证据、支持能力等,确保其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和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对各种机械、设备按照采购合同文件的要求,严格进行验证,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运转正常。

②严格“三检”制度,“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即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最终签发隐蔽工程检查证。

(3)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①认真组织制定工艺标准,科学设计工艺流程。项目部正确引导和开展工序样板先行、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程创优活动。严格按照创优规划和措施要求,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工序质量预控。各专业施工队均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审定的技术方案、工艺要求组织施工,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评定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交付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一次达标成优。

②项目部试验室除配备常规的土工、混凝土、砂浆、钢材、水泥等试验仪器设备外,还配备一些目前国际、国内较先进的检验设备,项目部试验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取样、制作试件,对拌和站现场监控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测量队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项目部测量员在工程管理部及测量队领导下对现场进行监控量测,控制尺寸及标高,确保满足测量高精度的要求。

严格所有原材料进场前的检验控制,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水泥、钢筋、外加剂等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批量或数量进行抽检。对砂、石料等材料进行成分、材质、强度试验,并严格控制其粒径及各种成分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对拌和站的砼进行跟踪质量检测,和易性、坍落度等各项指标达标。混凝土浇筑现场按规定进行坍落度和含气量、泌水率试验并记入施工记录,保证砼强度试验的频数、试件组数达到规定要求。

加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检测,以满足结构使用寿命的设计要求。施工前,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裂性、抗钢筋锈蚀和抗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验;混凝土灌筑中,按规定制作物理力学及耐久性检查试件;预应力压浆材料中掺加阻锈剂,并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控制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混凝土使用寿命的要求。

(4)质量责任追究、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①质量责任追究制,从项目经理部到工程施工队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终身责任,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从严格技术把关入手,抓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②质量事故申报制度,质量事故处理严格按铁道部及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7.1.3.2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建立三全控制措施,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全员参与控制。质量保证控制措施详见表7.1.3.2所示。

7.1.3.3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详见表7.1.3.3所示。

表7.1.3.3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1.4控制和防止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

7.1.4.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和防止措施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和防止措施如表7.1.4-1所示。

表7.1.4-1钢筋焊接质量通病控制和防止措施

7.1.4.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和防止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和防止措施详见表7.1.4-2所示。

7.2施工前质量控制准备

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技术质量要求和施工的技术标准,认真复核墩台身坐标。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无误后再行现场放样。如有不清楚或不明确之处,及时跟监理组和业主现场工作组沟通,或向业主和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报告。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具体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程序的内容要求,编制施工计划,确定适用的施工设备并落实配备,施工中着重控制手段、检验设备、辅助装置、资源(包括人力)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根据施工的技术要求,对本桥的施工工序,按分部分项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编写施工工艺,以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3、施工前要做好各部位、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规定的内容及监理站、驻地监理组的相关要求做好技术交底,按照三级技术交底的要求,使各级施工作业人员清楚地掌握对将要进行施工的部位、工序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技术规范要求,对特殊和重点部位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3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1)配齐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施工前岗位培训,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需要,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须持有效上岗证,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的技术、工艺要求,了解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情况,以确保工程施工能正常运转。

(2)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变更令及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按照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合理组织和调配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员,使工程优质、高效、低耗进行。

(3)配齐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各类设备。设备必须经检修、试机、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场施工。并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规定”及“施工机械操作规程”,各类设备在施工中的作用,满足整个工程施工的需要。

(4)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工程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5)组织强有力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控制。测量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是推进工程指挥棒,我们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测量质量控制的要求,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做好测量原始记录的保存归档工作。

(6)对已经认可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严密的过程监督和控制,保证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期望,并加强监督的力度和控制的手段,使工程的每个部位、工序均达到优良标准。

(7)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操作规程,高起点、高要求地做好每一道工序的“第一”,将每个“第一”的检验数据结果定位在全优起点上,并以此为样板,通过高标定位的全方位控制手段,确保每道工序、每个部位、整项工程最终达到省优工程以上。

(8)通过严把过程检验和试验关,保证工程施工每个部位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控制。严格按照“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保证四级验收制度的效能,及时组织质检员、施工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对各工序进行自检,并按检验点分类和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验、试验、标识和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制订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达到其实施效果。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单位,经现场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9)质量检查程序

墩台身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由施工班组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现场技术员,由技术员对其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上报项目部质检人员,由质检员组织班组、技术员对其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由质检员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接到验收申请后对其工序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记录,并批准进入下道工序。

墩台身施工检查工序为:检查承台与墩身(桥台)接合面凿除是否露出新鲜石子,并清洗干净;检查该批钢筋质量保证书,并通知试验监理工程师,进行有关抽验,检查钢筋力学性能、接头质量试验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是否按图纸加工安装,检查钢筋接头类型、接头位置、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模板进场后,应逐块检查是否平整光滑(对组合钢模应检查边角是否整齐)、相邻两板表面高差允许偏差1mm、检查表面是否清洁、支撑是否牢固;检查柱顶、底面中心位置、垂直度是否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内;检查砼保护层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检查砼运输、浇筑、振捣等工艺是否符合要求,运输宜采用砼运输车辆,保证砼坍落度、和易性在规定范围内。现场测试砼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试件制作及其取样是否有代表性,同条件养护试件温度记录及留置符合规范要求;墩柱拆模后,用塑料薄膜制成完全不透气的封套,养护至7天。

7.4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本桥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强制搅拌,电子计量控制,信息化管理,混凝土拌制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所有原材料进场前,试验室会同监理工程师对原材料按照试验规程的检验批次进行抽样,与配合比要求不一致的原材料严禁用于本工程,检验合格的材料单独堆放并标识清楚。

(3)混凝土拌和站配备的拌制设备和计量装置,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各种搅拌材料的配量偏差为:水泥、粉煤灰、矿粉、水和外加剂不大于±1%,粗、细骨料不大于±2%。

(4)混凝土搅拌均匀,颜色一致。混凝土一律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最短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并按照高性能要求的程序进行拌和处理,拌和站派驻相关的试验人员进驻,随时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拌和过程、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

(5)采用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至现场后调车配合漏斗送入模,其搅拌、运输混凝土至全部混凝土卸出时间不超过分钟。卸料时出料口与接料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m,以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6)使用插入式捣固棒时,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40cm,振动时间20~30s,操作时依次垂直插入混凝土内,拨出时速度要缓慢,相邻两个插入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捣固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为5~10cm。

(7)浇筑混凝土连续进行。

(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草袋、土工布、塑料薄膜等保水性较好的材料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期限按《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规定办理。浇水以能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度,当气温高于15℃时,最初三天,白天每隔2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两次;三天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严密覆盖,保温保湿,不浇水养护,当最低气温低于0℃时,采用暖棚保温养护,防止混凝土被冻坏。

(9)混凝土拌制时,按不同标号、不同配合比、不同工程部位分别制作试件。墩台身施工时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或根据混凝土验收标准有关要求制作。混凝土56天抗压极限强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强度。

7.5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当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拌和、运输、浇筑和养护达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监测混凝土芯部和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大于65℃,内外温差、与环境温差不大于20℃,当温差有过大趋势时,采用适当措施将其降低。冬季施工时,施工中需增加冬季施工措施,混凝土采取保温养护或暖棚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混凝土内部急剧升温,而且混凝土属于热的不良导体,混凝土散热能力相当差,故混凝土中心与混凝土外部形成较大温差,从而产生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受温度应力作用而发生膨胀或收缩,造成混凝土开裂。

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内部散热不良,混凝土内部膨胀而表面收缩,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形成混凝土表面裂纹。另一方面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膨胀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受拉强度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强度正在上升时混凝土能够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大体积混凝土会出现裂缝。一旦形成深层裂缝或贯穿裂缝,切断了混凝土结构的断面,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将造成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破坏,使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破坏主要为内外温差而产生破坏,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要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主要是控制混凝土内外相对温度和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混凝土中心的绝对温度。混凝土的温度特征反映为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和混凝土最终稳定温度(或外界气温),三个温度都是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施工措施予以控制。本方案主要针对前两个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纹,按其深度一般可分为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两种。⑴表面裂缝:表面裂纹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表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引起的。混凝土的表面龟裂和浅层裂纹均属于这种类型。⑵贯通裂缝:贯通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混凝土逐渐降温,这个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所可能产生的贯通整个截面裂缝。这两种裂缝不同程度上,都属有害裂缝。从控制裂缝的观点来说,表面裂缝的危害较小,而贯通裂缝则会影响结构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性,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①选用低用水化热硅酸盐水泥,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②采用分层浇筑,减小水化热的聚集。

③在墩身中设置冷却管,以均匀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冷却水管大多采用直径为25mm或19mm薄壁钢管或铝管,按照中心距1.5~3m交错排列,水管上下层间距宜为1.5~3m,并通过立管连接。考虑到降温效果,也可设多个进出水口,具体做法如下:(1)先结合温控要求,确定冷却水管的布置,施工时严格定位,管与管接头采取弯头、丝扣连接,在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水密实验,振捣时严禁直接振捣预埋的冷却水管。

④在大体积混凝土附近选择合适的冷却水源,水温在20℃左右,施工中要求:

a.混凝土温度与冷却管之间不超过25℃;

b.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大于每天1.5℃;

c.安装水泵降温供水量大于每小时20m3,冷却水在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通入,这是因为此时混凝土己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混凝土内部温升正开始急剧上升。

d.采用覆盖薄膜加盖草袋的保温养护措施,气温允许的条件下采用蓄水养护。

7.6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混凝土工程安排及措施

准备雨期施工的防洪材料、机具和必要的遮雨设施。

工程材料特别是水泥、钢筋应防水、防潮;施工机械防洪水淹没。

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施工;对有排洪要求的河渠内工程全部安排在枯水期间完成,对有可能受洪水危害的工程,在雨季施工时应有防洪抢险措施。

(2)施工措施

①雨期基础施工应防止雨水浸泡基坑,若被浸泡,应挖除被浸泡部分,用与基础同样的材料回填。

②基坑要设挡水梗,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设集水井,配足抽水机,坡道内设接水措施。

③基坑挖好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或垫层,防止被水浸泡。

④施工前对排水系统应进行检查、疏通或加固,必要时增加排水措施。

⑤雨后模板及钢筋上的淤泥、杂物,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干净。

⑥雷区应设置防雷措施,露天使用的电器设备要有可靠的防漏电措施。

⑦水中墩要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免的时候要随时注意把握天气变化情况。

7.7夏季高温季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夏季浇筑混凝土,为考虑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对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

夏季浇筑混凝土的措施:

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按夏季施工处理。

设置降温设备或棚架,对水泥、掺合料、砂、石的贮存仓、料堆等进行遮阳防晒降温处理,或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采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和水,并对水管及水箱加遮阳和隔热设施。

④采用检验合格的深井水或在拌和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和水的一部分。

⑤控制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大于45℃。

⑥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不大于30℃,大体积混凝土(水平面积大于10m2并高度超过2m的灌注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28℃。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不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⑦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混凝土,运输容器设防晒设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控制水化热的措施:热工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需进行热工计算,确定降温或保温措施。根据计算所得混凝土最高中心温度确定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结构芯部与表面混凝土)和表层混凝土与环境温差满足不大于20℃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下列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内外温差。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或掺加较多的矿物掺合料降低水化反应产生的水化热,降低内部温差。适度掺用缓凝剂,延缓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速率,降低内部温差。结构芯部埋设循环水冷却管,降低内部温差。将原材料放入冷棚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冰水,降低入模温度。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⑧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其间隔不宜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⑨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⑩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或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⑦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⑧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挡风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八、安全生产目标及措施

8.1安全生产目标

(1)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

(2)安全目标:职工责任事故死亡率、重伤率为零;杜绝发生建设工程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现场一线施工人员负伤率控制在1.5‰,杜绝发生办公区域、生产作业区域和现场驻地火灾事故;劳保用品发放及时率达到%;职业病发病率为0。

并严格按照《成兰铁路公司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通知》(成兰安〔9〕62号)要求,杜绝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杜绝因建设引起的一般A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遏制因建设引起的一般B类及以下铁路交通事故。

8.2安全生产承诺

项目部及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将严格遵守业主制定的各项安全保证措施及规定,始终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方针,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树立全员安全意识,为施工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设备安全及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所有施工人员无条件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并接受运营有关单位的指导监督。我们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既有线的安全。

8.3安全管理制度

在施工中,坚持安全活动日的学习制度和安全例会制度、建立安全措施先报批后执行制度、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工班“三上岗”和“三工制”制度、建立事故档案制度。制定高空作业安全专项规定、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力架设养护作业制度、防洪防火的安全专项规定、突发事故处理作业安全专项规定等,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8.4施工安全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领导。项目经理部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对现场安全进行全面管。

图8.4-1安全保证体系图

(1)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24小时旁站制度,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不安全苗头,尤其是倒车过程中要有专职安全员统一指挥。

(2)对施工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考核。

(3)施工现场严禁非施工人员逗留,要设立明显作业和禁入标志。

(4)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

(5)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6)夜间施工的作业场所,主要通道要设置足够的照明,并要求相对固定,确保施工安全。基坑必须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及安全色标,并用钢管搭设防护栏进行刚性防护。

(7)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建立健全的各项消防管理制度,现场动用明火,必须要有审批手续,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8)指派专人监护,并坚守岗位,在吊装现场设置围栏、警戒线、警告牌等安全警戒标志,吊装设备旋转半径内不得有人员进入。检查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缆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保证安全可靠。分工明确、人员坚守岗位,并按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9)本工程临时用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末端设专用保护线,重复接地。当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大于10Ω。

(10)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各级开关箱必须配备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段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11)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

(12)开关箱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开关箱内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电,每台设备有自己的开关箱,禁止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13)总配电箱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m。

(14)用电设备应派专人看管,应有良好的接地、接零和漏电保护装置,严禁带电作业。非电工不准随时拆卸或修理电器设备,对过路电缆用电杆架空。

由于墩身高度普遍大于2m,属于高空作业范围,作业时需要搭设脚手架,因此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和脚手架搭设、拆除是安全防护的重点。

(1)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①高处作业前,作业单位要制订安全措施,措施要完备、可靠并符合现场实际。

②不符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的材料、器具、设备、设施不得使用。

③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不准投掷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坠落。

④在存有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位置作业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⑤高处作业与其它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下,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进行作业时,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⑥高处作业应与地面保持联系,根据现场情况配备必要的联络工具,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

⑦在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作业方式进行带电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绝缘工具或穿均压服。

⑧高处作业动火工作必须遵循公司相关安全管理标准。

⑨因事故或灾害进行特殊高处作业,包括强风、大雪、雾天、夜间、悬空和抢救高处作业,应制定作业方案并经部门负责人报安环部和公司有关领导审批。紧急情况为抢救人员时,可由部门负责人在保护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口头批准,作业后立即报安质部。

(2)脚手架搭、拆及使用安全措施:

①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经过体检合格。

②搭、拆时应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佩戴正确。

③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拆卸前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在确定无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方可开始拆卸作业。

⑤严禁人乘在吊蓝里进行拆卸作业,严禁超载。

⑥脚手架卸料平台应铺设牢固,二侧防护应严密。

⑦搭、拆时应设立警戒区,有专人负责指挥并记录。

8.5吊装施工技术措施

8.5.1防止吊车倾覆安全技术措施

(1)起重设备起吊过程发生倾覆的主要原因如下:

1)因严重超载,致使对起重机倾覆边的倾覆力矩大于稳定力矩,导致起重机倾覆。

2)起重机未安装起重力矩限制器安全保护装置,操作人员无法准确掌握重物实际重量,致使超载运行导致倾覆。

3)起重指挥人员未经安全技术培训,不熟悉起重吊装作业安全基本知识,特别是在作业前未向起重机司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无实际起吊重量说明,即在重量不清的情况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4)地基承载力不够,地基塌陷导致起重机重心不稳发生倾覆。

(2)预防措施:

1)严格按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表和起升高度曲线作业,起吊物品不能超过规定的工作幅度和相应的额定起重量,严禁超载作业。

2)在进行起重吊装作业前必须制定作业指导书,并对起重机司机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起重机械指挥、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应熟悉所操作机械的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安全规定。起重机械作业时,指挥、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注意力集中。

4)定期加强对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培训,通过事故案例讲解和学习,增强其安全意识,提高其操作和防事故能力及起重相关人员紧急情况下的避险能力。

5)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确保吊装工作场地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及时对不满足要求的场地进行硬化加强。

8.5.2防止钢丝绳断裂安全技术措施

(1)起重设备起吊过程发生钢丝绳断裂主要原因如下:

1)钢丝绳质量:钢丝绳采用的材质以及钢丝绳的质量是影响正常吊重的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2)超载:作业过程中多数断裂的原因都是因为起吊重量严重超过钢丝绳承受的拉力。

3)滑轮缠绕次数:每缠绕一圈对钢丝绳都是一种磨损,多次缠绕加剧磨损,故而容易断裂。

4)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环境可减少钢丝绳作业过程中的磨损。

5)保养情况:好的保养措施可以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2)预防措施:

1)严禁起吊超过额定范围的物品,杜绝斜拉猛吊。

2)根据作业要求以及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钢丝绳,如果使用程度过高的话,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及时更换。

3)根据作业环境的情况,合理地进行钢丝绳的润滑工作,做好记录周期,避免出现长时间不润滑。

4)在作业过程中避免出现突然的冲击,造成钢丝绳受力瞬间增大引起断裂。

5)做好防护工作,钢丝绳在高温或者腐蚀环境中钢丝绳的寿命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断裂。

8.5.3防止吊钩脱钩的安全技术措施

(1)起重设备起吊过程发生吊钩脱钩主要原因如下:

1)防脱挂钩装置失灵、损坏导致的脱钩。为了避免脱钩,吊钩配置有一个防脱钩装置,在钢丝绳挂到吊钩之后,司索需要放下防脱钩装置。司索如果忘记将防脱钩装置放下,或者是防脱钩装置出现疲劳故障,就有可能会导致脱钩。

2)超额吊装导致脱钩。吊钩是U形的,其有承重的上线,如果承载的起吊物过重,会将吊钩拉变形,导致脱钩。

3)振动和冲击导致脱钩。在起吊的时候,应该平缓运行,如果急停急走,导致钢丝绳脱离吊钩。另外,在吊装的过程中发生碰撞,也会导致脱钩。

(2)预防措施:

一方面需要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吊钩的选择方面要慎重,确保吊钩的品质,两方面结合才能有效避免吊钩脱钩。

8.6防洪安全保证措施

⑴工程开工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编制实施性的防洪抢险计划,提交审查批准后实施。

⑵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汛期施工要立足于“防”字,坚持“防重于抢”的方针,要在汛期来临之前,对防洪组织机构、动员教育、措施落实、抢险预案进行全面检查,把防洪所需的资金、设备、物资、人员重点作出安排并予以保证。检查中发现问题或隐患,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⑶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设置气象联络站,及时获得气象预报,掌握汛情,以便合理地安排和指导施工。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制定防洪防汛制度,设专人值班,全面组织灾情预防和抗洪抢险工作。在抗洪抢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施工队选择技术状态良好的机械设备、车辆担负抗洪抢险任务。

⑷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抗洪抢险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积极完成生产任务,紧急情况下,听从调动,奔赴抢险,完成抢险任务。联络通信工具要保持畅通,同时配置必要的抢险物资和人员,做好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工作。做好施工防范及各种临时防排设施,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

⑸详细调查并掌握洪水资料,检查易发生水害地段的施工安全,做好施工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对影响施工的运输道路,要及时进行改善、整修和加固;对常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要在雨季之前备足,并增建必要的防雨防洪措施;对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材料库、活动房屋及机械设备等应设在洪水位以上。

8.7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⑴电缆的接头不许埋设和架空,必须接入接线盒并附在墙上。接线盒内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⑵所使用的配电箱必须是符合规范要求的铁壳标准电箱。配电箱电气装置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⑶开关箱的电源线长度不得大于30m,并与其控制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⑷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必须编号,箱内电气完好匹配。

⑸接地:工作接地的电阻值不得大于4。保护零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并由电工每月监测一次,做好原始记录。

⑹保护零线必须选择不小于10mm的绝缘铜线,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

⑺所有电机、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⑻所有的电机、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应装置二级漏电闸保护器。

⑼室外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灯具不得低于2.4m。地下室固定照明要全面布置,照明电压不得大于36V,并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⑽施工现场严禁使用花线、塑料胶质线作拖线箱的电源线,严禁使用木制的拖线箱、板及民用塑壳拖线板。

⑾现场照明:照明电线绝缘良好,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有效接地。室外照明灯具距地面不低于3m,室内距地面不低于2.4m。

⑿配电箱、开关箱:使用BD型标准熔断器,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V和V两种电压等级。

⒀架空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水泥杆、木杆)上,严禁架设在脚手架上,架空线装设横担和绝缘子。架空线离地4m以上,离机动车道6m以上。

⒁接地接零:接地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2,一组二根,接地间距不小于2.5m,接地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⒂配电线路:电缆使用五芯线,严禁使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根线替代五芯电缆;电缆按照要求架设或埋设。

⒃用电管理:施工现场用电必须编写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批后实施;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九、安全应急预案

9.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XX特大桥墩台身施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以人为本,积极自救,协同应对”的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在本预案确定的组织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按照既定的分工,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充分发挥应急机构的作用,保证事故救援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

(2)快速反应。钻孔桩施工突发事件发生后,项目部、分部及有关部门和架子队应迅速响应,按照本预案的响应程序和工作要求,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向现场调集救援队伍和所需的物资、装备,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3)以人为本。切实履行项目部的主体责任,把保障员工、人民群众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产,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4)积极自救。本着救援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自救、互救,以自我保护、自我生存为基点,在非常情况下实施有效的救援。

(5)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9.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9.3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应急处理工作流程见图9.3-1.

图9.3-1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图

9.4危险源辨识

9.5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及措施

9.5.1高空坠落应急预案

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各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各自的分工与职责,迅速展开营救。

(1)迅速将伤者移至安全地方,让伤者安静、保暖、平卧、少动。

(2)立即拨打与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在急救中心专业人员未到达之前,应根据事故现场的整体情况、位置和伤者的伤情、部位,在排除人为加重伤者伤情的情况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4)伤者发生休克,应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根据部位的受伤情况做胸外心脏挤压法(但必须注意骨折的部位)。

(5)若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早用干净的干布(灭菌敷料)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

(6)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用绷带或布包扎。

(7)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用绷带或布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上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的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8)发现伤者手足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的,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9)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10)在施救的同医院,医院抢救时,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9.5.2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1)抢救疏散组立即使伤员脱离危险区域。

(2)救护组确认疏散出来的人员伤势情况,救护人员按规定着装并佩戴防护用品。

(3)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立即组织抢救,观察受伤人员情况,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保持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医院救治。

(4)若出现颅脑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及时止血,医院治疗。

(5)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9.5.3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1)机械伤害应急准备措施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进行一次按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留。

2)设备中心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4)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2)应急处理措施

1)机械伤害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义务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安全员,各班长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外包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做好相关辅助工作。

2)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项目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立即外抢救工作,相应人员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9.5.4触电应急措施

触电事故是人体触及带电体,事故发生得十分突然,往往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项目采取各种方法,力保无触电事故发生,如果一旦发生触电事故,项目将立即采取触电急救措施:

(1)迅速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关键是“快”首先通知值班电工立即赶到出事现场,采用拉闸或用电工工具、木棒、木柄斧头等绝缘器材,临机应变,以最快速度移开或切断电线,让触电者脱离电源。

(2)简单诊断

判断是否丧失意志、观察是否有呼吸检查颈动脉有否搏动观察瞳孔是否放大,根据具体情况,立即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放正体位,平放于地面上或木板上,拍肩呼叫并拨打。如无假死现象,让其仰卧,保证空气畅通,安静休息,待医务人员检查治疗;如出现假死现象,立即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肺复苏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掌握在12—16次/分钟,胸肺复苏频率保证70---90次/分钟,直到赶到,中途不得放弃急救。

十、文明施工措施

⑴合理规划施工平面:运输道路的布置,尽量利用既有道路和永久路基,与仓库、水泥、砂石、钢筋等堆放位置结合布置,并与场外道路连接;临时设施的布置,避免二次搭建,现场办公室要靠近施工地点,作到“三通一平”,电线不漏电,管线不侵限。

⑵合理施工组织:有项目概况标牌,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安全、质量交底;做到工完料净。

⑶规范施工、文明施工:工地有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各工班负责人必须现场搞好交接;有冬雨季施工措施;砼施工必须有配合比通知单;有合格的计量工具,并按规定正确使用;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施工时避免损坏地上和地下管线。

⑷安全:危险处所设置醒目标志、围栏;不穿凉鞋、拖鞋施工;现场有安全员,并佩带袖标;现场有安全警示牌,工地要有看护人员。

⑸现场材料:存料场的库房要规划布置合理,场地夯实,有防污染、防潮湿措施;材料堆放整齐;收料认真,精打细算,定额发料,不浪费;水泥分批号堆放,坚持先进先用,防湿、防潮;钢、木、模板堆放一头齐,一条线。

⑹机械设备:停放场地平整坚实,不积水;机械设备性能良好,无跑、冒、滴、漏现象;灭火器材、避雷装置齐全;机械设备有专人管理、操作。

⑺资料:各种技术资料、统计报表等齐全、完备、准确;按时呈报完成实物工作量及进度,并且数字准确;能够提供工程质量、材料消耗、经济效益的台帐。

⑻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搞好路地共建,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严肃群众纪律。做到施工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并为当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要尊重当地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严格遵守民族政策。

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11.1施工环保措施

(1)合理布置施工便道,尽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不在便道两侧就近取土。施工营地合理选择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2)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营地住宿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周围水环境。

(3)在运输易飞扬的散料时,装料适中并用蓬布覆盖。储料场松散易飞扬的材料用彩条布遮盖。避免运输、装卸过程中和刮风时扬尘。

(4)经常清洗工程车辆车轮和车厢。

(5)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构件预制等场地选择尽量远离居住区。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11.2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工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情况,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1)合理安排工序,及时清运废弃的土方。

(2)弃砟场地选择应参照设计提供的位置,事先向当地县级水保主管部门确认,再办理土地手续。按设计要求构筑挡护工程,等同于主体工程管理,并注意布置截、排水设施,防止产生地质灾害。

(3)对施工临时用地,应本着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少占地或不占良田、耕地,并注意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考虑表土回填以利复耕或进行绿化恢复。

(4)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

(5)当工程跨越村庄和水源地时应先将排水措施和拦挡措施布设好,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原排水设施,并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5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