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瓶颈深化改革创新模式

偏方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是农村。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带动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集体发展活力。成都市温江区自年起即积极探索以“两股一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年纳入全国首批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地区。多年来,温江区在农村集体经济领域持续深耕发力,通过出台优化农村集体经济顶层架构和运行机制、激活农村集体资源要素流通、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资金杠杆撬动等组合政策和工作举措,在构建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地位、扩大集体经济体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探索出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温江经验”。年,温江区被农业农村部纳入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60个区县,荣获“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成都市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区”等称号。

近年来,温江区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以及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等重大战略集成推进,聚焦农村资源要素激活,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聚焦改革瓶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温江区聚焦资源价值“度量难”(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市场发育滞后,农村产权价值评估认定难)、集体资产“经营难”(村、社区“两委”干部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缺乏细分市场调研、项目经营能力,集体资产保值难、经营难)、金融资本“下乡难”(农村产权的金融属性尚未有效激活,政府是涉农信贷风险分担的主体)三大难题,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导“资源资产化、资产股份化、资金项目化”,盘活了沉睡的资源资产,发展了农村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夯实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制度基础。全区盘活闲置宅基地55.8万平方米、闲置农房35.77万平方米,利用宅基地建设产业项目35个;有偿退出宅基地.5亩,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宗,交易规模达5.56亿元。

二、突破三大难题,引领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涉及全体成员共有的集体产权,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需要以明晰价值、完善权能为基础才能在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前提下有效实现盘活整合。但当前农村集体资源盘活普遍面临资源价值“度量难”、集体资产“经营难”、金融资本“下乡难”的共性挑战。

温江区在改革中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三大关键性瓶颈重点发力,主要采取了以下突破性重要举措:

(一)聚力破解资源价值“度量难”,壮大集体经济体量

一是推进土地使用权折价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价格参照区域内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招拍挂”价格,采取市场化方式与投资人共同组建乡村产业发展主体,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获得稳定收益,实现土地“资源”变“资本”。永宁街道天王社区将4.61亩建设用地作价.8万元入股“茅歌水韵”林盘火锅庄园项目,每年获得10万元的稳定收益+浮动收益。二是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入股。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的社会人文价值、产业经济价值,创新构建生态价值转化评估机制,对区域林盘、花木、水系、湖面等生态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推动“生态股”向“资产股”转化量化。万春镇幸福村集体经济组织聘请四川国润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量化评估前期建设的20公里村道、绿道和余亩湿地、林盘等生态资源,估值达3.91亿元,并折算为集体资产股权,成功以生态资产入股幸福音乐公园、田园圣恩等13个项目,年实现生态资产分红收益65万元。寿安镇岷江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良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入股岷江书院项目,作价万元、占股5%。三是推进财政资金“投改股”。将部分可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营的财政投入形成的增量资产界定给村集体,有效充实村集体资产。万春镇高山村运用财政投入的乡村振兴基金和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万元修建的乡村旅游广场、长廊、产业园区道路,所形成的固定资产转化为高山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村集体在引入项目合作中将其作价入股,每年可分红25万元。

(二)聚力破解集体资产“经营难”,提升集体经济效益

一是厘清职责边界。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后,以集体经营性资产对外承担债务,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资产采取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注册成立公司的,设立成立决议、内控制度、定期报告“三道防火墙”,厘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公司之间的经营、管理边界,公司主要参与市场经营、承担风险,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约定获得稳定经营收益。二是创新合作方式。将乡村优势资源开发与城市人口和资本入乡、农民创新创业等改革联动推进,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出租、合作、入股、阶段性让渡经营权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实现人、地、钱、技术等多要素的高效集聚。和盛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引进龙腾梵谷火锅庄园项目,拉动消费人流人/日,周边果蔬、肉类、禽蛋等农产品年均消费余万元,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创新农民互助组织“合作+分红”。探索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模式,和盛镇陈家渡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财政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折价入股到“月食河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紫薇公园项目,按照“群众自愿、股份量化、进退自由”原则,面向所有村民公开募股,收益按照5:3:2进行分配,即50%用于合作社成员分红,30%用于紫薇公园的再投资,20%归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紫薇花节期间,合作社实现旅游总收入万元,带动社员户均增收0余元。

(三)聚力破解金融资本“下乡难”,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一是创新引入市场化资产处置企业。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收储公司或国有平台公司作为不良抵贷资产处置企业,参与处置的企业共同建立“农村产权收储联盟”,同时银行、处置企业签订“抵押资产市场化处置两方协议”,银行、借款人和处置企业签订“抵押资产市场化处置三方协议”,共同约定配合完成资产处置,打通产权交易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商业银行放贷信心。二是创新农村金融“五方定价”价值评估机制。针对资产产权价值评估需求,专门组建由银行、处置企业、借款人、专家和当地村委会推荐人员组成的五方价值认定小组,根据资产的多元属性进行合理评估,交易和处置价值以评估价格为参照标准,由银行和处置企业再进行具体协商,推动农村产权价值得到金融行业认可。三是创新融资风险缓释机制。设立万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不良抵贷资产处置由传统的“债务收购—抵押物处置—净值分配”向“市场化处置—差额补偿”转变,有效降低政府风险。

三、凸显改革成效,创新集体经济经验

年,温江区农村集体资产达到10.5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2亿元,占比为30.4%,较上年同期占比增长了14个百分点。在全区范围内确立并夯实了农村人口、土地、股权的“三固化”基本框架,形成了“三会四权”的治理结构。清晰的集体成员界定和高效的治理结构使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在集体资产开发利用中发挥主体性地位,通过集体资源资产盘活进一步促进了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有效、运行有序,并实现了对生态资产、财政投入资产的合理利用。

具体而言,温江区的探索取得了三个方面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效和经验:

(一)有效推动制度规范制订,构建激活集体产权要素的制度体系。温江区自先后承担国家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制定了系列政策,规范了农村产权流转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成果被吸纳进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探索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继承取得集体资产股份的做法被纳入《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

(二)有效盘活乡村资源资产,探索实现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可行路径。在改革过程中,温江区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房屋、生态资源、农民闲置资产等乡村资产合理利用的可行方式,通过支持集体自主开发、与社会资本合作或入股开发等多种方式提高乡村资产价值,在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三)有效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强化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动力支撑。温江区通过聚焦问题导向的一系列产权制度变革,明确了农民的产权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权能,有效解决了因产权边界模糊、城乡要素权能不对等造成的农民主体缺位、乡村资源闲置或无序开发等问题,引导城市的非农资本和人才进乡入村,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7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