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庄学本岷江流域叠溪

01庄学本(-),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于至年间,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他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藏羌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但直至20世纪末,他的影像才被逐步发掘,其在摄影史上的贡献和地位被重新定义。今年我有幸作为一名对口援助人员来到理县,我随身带着《庄学本全集》,我希望能沿着庄学本的足迹,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当下的川西,向心目中的摄影导师致敬。▲年庄学本边地十年考察初期留影(图片来源网络)02叠溪镇位于阿坝州茂县西北部,岷江上游,这里地踞“雄关高岭”,是松潘到茂县的古道,历来都是商贸繁荣、重兵把守的边城。叠溪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从内地经茂县运往松潘、甘肃、青海的马茶、日用品等,以及从甘青牧区运往灌县、成都等地的土特产、羊毛、皮张、鹿茸、贝母等药材的马帮都要经过叠溪。年8月25日,叠溪发生了一次7.5级强烈地震,山崩地裂、城陷墙倒、山河改易、岷江断流、积水形成11个堰塞湖,叠溪古城及附近24个村寨毁灭。死亡达余人。叠溪因“叠溪大地震”而闻名中外,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址,享有“中国的庞贝”之称。

▲年的叠溪古镇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摄(图片来自网络)

▲年的叠溪古镇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摄(图片来自网络)

▲年的叠溪古镇陶然士摄(图片来自网络)

03年11月,庄学本经过叠溪前往松潘,旅程极其惊险,下面摘自他的日记:“二面的山特别的陡峭,水面的宽度约二里,在数处的海边还留着几根树尖,如同标尺,表示出此间的水已比震前加高了数十尺,海边从前有沙湾、大桥等几个村寨,早已完全埋没在水中,只有老于行旅的几个乘客,还能依稀指出它的地点。沧海茫茫,使人发出凭吊海底游魂的感想。”

▲太平村淹没处年庄学本摄

▲树梢在湖中年庄学本摄

▲“下海”形成处年庄学本摄

▲太平埠年庄学本摄

▲待运物质年庄学本摄

“我们好不容易手足并用攀爬上这个凶恶的山坡,这里已经是观音岩,半腰中间有一条上临绝壁、下临深渊之十里长的小路,是著名的一段险地。自从地震到现在,此次已经被流石击入海溺死的旅客有几十名,但是我们终于踏上这条线路。路是仅有二三尺宽,坡陀上下,很多简直不是路,是来去客人踏成的一片足印。经过几个险峻的拐角,于大风时不敢稍微伫立一下,二面的山峰间劈劈拍拍连续的在那里发声,望上去有一群小石子在流坡上往下奔跑,这种景象每易令行人起一种不自觉的惊惧...从此又继续着峭壁巉岩的山路,攀援得使人累气,岩壁愈后愈大,简直如野熊的搏人,直到尽头的岩壁稍宽。当我们到坝上的时候,驮脚们已赶了牲口先到了。但是中间一个赶驴的头上已经受到流石的赏赐,发顶上挂了彩呢,这是何种惊怕啊!”

▲松潘至茂县途中年庄学本摄

▲开山筑路年庄学本摄

▲观音岩山神年庄学本摄

04从茂县县城出发,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叠溪镇,从高处往下看,就是叠溪海子,当时地震造成的堰塞湖现在是著名的风景区,当年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地裂,叠溪古镇中心陷落米后瞬间消失,据说冬季水清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古寨的遗骸。

△叠溪海子摄于年4月

△一辆翻下山的车摄于年4月

△叠溪镇背后的山体摄于年4月

△因疫情影响空荡荡的街道摄于年4月

叠溪小学中有一座“点将台”,据说是唐代女将樊梨花练兵的地方。点将台是一块巨大的平顶巨石,上立有一座碉楼,在年的叠溪大地震中,点将台原有约10厘米宽的小裂缝被震成现在的能容一人通过的大裂缝。在年的汶川大地震中,点将台上的碉楼完全垮塌,现为修复后的面貌。

△叠溪积水疏导纪念碑

△点将台

点将台四周刻有佛像,有唐贞观四年()所刻摩崖造像22龛,计石刻佛像78尊,主要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及观音菩萨以其胁侍像。龛旁有石刻题记19处,皆记造像的始末。题记说明佛像系当时唐翼州刺史李立嗣及其僚属发愿所造。佛像面貌丰盈,衣褶处线条流畅,具初唐风格,为阿坝州境内唯一唐代石刻群。茶马古道除了军事、经济战略意义之外,也是一条文化交流大动脉,从中原逐步流传开来的佛教,更是通过茶马古道传向藏族居住地区,叠溪的唐代摩崖佛像可以说是阿坝藏族地区比青藏高原地区更早接触佛教的证据。沿着海子开车一路往沟里走,当年庄学本就是在这里的“上海”“下海”的埠头坐船前行的,看到路边有一座观音庙和土地庙,不知是否就是庄学本当年拍摄的倒塌的观音岩山神。

△观音庙摄于年4月

△土地庙前的石狮子摄于年4月

△求子观音

△人偶

END

灰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