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安逸生活,与这九条河息息相关
都江堰是一座以水利工程命名的城市
这注定了这座城市与水的不解之缘
九河十八岸像血脉一样在城市里延伸
因为有九条河穿城而过
形成了都江堰这座城市特殊的城市形态
自古以来沿岸而居
满城水色就这样铺陈开来......
岷江正流——金马河
岷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岷江南麓,分东西两源,东源出自嘎岭,西源出自朗加岭,两源于松潘县红桥关汇合后,自北向南流经松潘县、汶川县,至都江堰市分为内、外江,穿过成都平原后在彭山汇合,继续南流至乐山接纳大渡河,过犍为纳马边河后至宜宾汇入长江。岷江干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乐山以下为下游。
岷江至都江堰鱼嘴后,受都江堰水利工程控制作用重新分配。鱼嘴及外江闸工程将岷江一分为三,一部分是内江,经飞沙堰溢洪道、人字堰溢洪道分流后进入宝瓶口,是都江堰内江灌区的主引水口,控制面积万亩;二部分是经沙黑总河闸引水入外江灌区,经小罗堰枢纽、沙漏堰节制闸分配水量给沙沟河、黑石河;控制面积为.72万亩;三部分是经外江拦河闸排洪水入金马河(岷江正流)。
岷江正流都江堰外江闸以下至新津县南河汇口处之间的河段长81km俗称金马河,为岷江干流的行洪河道。作为岷江泄洪道,金马河以泄洪排沙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岷江于都江堰出峡谷后,因地势开阔,流速骤减,使沙石淤积,河床抬升。经洪水冲刷沙洲遍布、滩沱相间,分流众多。
如今,金马河防洪工程保护区内共有成都的7个区(市)县,即都江堰市、温江区、武侯区、青羊区、双流区、崇州市、新津县,河段全长76.1公里。据统计数据显示,金马河防洪工程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
金马河上建成通车的青城1号桥、3号桥、4号桥和成青大桥,让都江堰市河东、河西两岸交通更加便利,促进了金马河两岸乡镇的商贸、文化交流,整体推进了都江堰市经济文化大发展。
为提升都江堰市城市品质,金马河上的青城大桥改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大桥全面改建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实现高标准建设目标注入新动力,助力城镇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和区域旅游突破性发展、带动城市发展。
▲效果图
同时,正在新建的金马河二号桥闸,将全面串联起沿河两岸发展,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也将从该桥闸上通行,待蓄水面形成后,将成为都江堰城市旅游新地标。未来金马河两岸将成为都江堰市“滨水、近水、亲水”形象展示窗口和市民游客游憩的好去处,“船行都江堰、水映青城山”的绝美景致即将精彩呈现。
▲愿景图
蒲阳河
蒲阳河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人工开凿的河道,是岷江内江四大干渠之一,是内江的极北干流。在原灌县东门太平桥下丁公鱼嘴与柏条河分流,因位于都江堰市蒲村(今蒲阳街道)之南,与彭州蒙阳河汇流,故名蒲阳河。
蒲阳河在银杏街道王家桥纳灵岩山沟、纸房山沟之水,至蒲阳街道纳万丈沟、桐麻沟、麻柳林河板板桥河、南溪河之水。流经灌口街道、银杏街道、蒲阳街道至天马镇进入彭州市境内。右分一支为锦水河,以下正流名青白江。入广汉后,又东南流入金堂县,经青江镇而达赵家渡,与雒水汇合,是为湔江,即入沱江,最终在泸州汇入长江。蒲阳河全长公里,在都江堰境内长18.9公里。
蒲阳河流经的壹街区,还新建了米的景观河颐河和占地66亩的人工湖颐湖,引入蒲阳河的河水,两条河道仿佛一双手臂,把壹街区环抱其中。
壹街区沿河沿湖的地方兴起了一些茶坊,市民、游客来此休憩时,泡上一杯青城茶,在闲适的氛围中享受都江堰山水的馈赠。
蒲阳河上还建有一座有着“小南桥”之称的会元桥,该桥因北接会元街而名,于年重建。桥长27米,宽6米,为两墩三跨拱形的廊桥式结构。几年前又再次修缮了此桥,外观装饰与都江堰南桥极为相似,雕梁画栋,斗角飞檐,煞是好看。
美丽的都江堰蒲阳河绿道规划长度约14公里,与颐湖公园、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服务设施紧密相连而蒲阳河绿道,成了市民家门口的绿色福利。
柏条河
柏条河是岷江内江水系干流之一,因两岸柏木成林而得名。历史上,柏条河为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的其中一江(另一江为走马河)。起于都江堰城区蒲柏闸,在丁公鱼嘴与蒲阳河分流,流经都江堰市幸福、天马,郫都区唐昌、唐元、三道堰等乡镇(街道),至郫都区与走马河分支徐堰河汇流入“府河”,至合江亭与“南河”汇流进入“锦江”。
神奇的柏条河流传着“李冰开江”“二郎担山赶太阳”“鲁班造船妹修碾”的传说故事,还曾经历过20世纪20年代毗河作战的惊险和20世纪30年代修建灌县第一座水电站的神奇历史。
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柏条河两岸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锦江绿道的加快建设,农商文旅体产业融合的植入,更让这条河流及两岸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柏条河悠久的历史、充沛的水量,造就了发达、富庶的农副业。沿线天马镇一直以来都是都江堰精华灌区的核心区域。
走马河
秦蜀郡守李冰创建的都江堰由渠首和干、支、斗、农、毛五级渠系组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鱼嘴分岷江为内外两江,流出宝瓶口的内江又分成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4条支流流向成都平原。其中,“穿二江于成都之中”,就是开凿柏条河和走马河。该河经灌口街道、幸福街道、奎光塔街道和聚源镇,在江西滩入郫都区。
走马河起水于都江堰市区仰天窝闸,流经聚源镇分一支流为徐堰河,至郫都区两河口分一支流入沱江。从都江堰市区“走江鱼嘴”至郫都区两河口一段称走马河,两河口以下称清水河,成都市送仙桥以下称“南河”,至合江亭与“府河”汇流后,进入锦江。
走马河两岸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沿河片区农副产业发达,是都江堰市重要的粮油、蔬菜、禽蛋基地,以水稻、小麦为主,玉米为辅的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亩左右,油菜、蔬菜、川芎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
走马河流经川西平原腹地,受丰沛的水源的滋润,孕育了多个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古镇,也留下了一些风景优美、传说神奇的地方。
今天,随着走马河绿道延伸段动工建设,从城区到聚源等走马河沿岸的镇(街道),将再次华丽转身,呈现出现代商贸气息浓厚、现代农业发达、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江安河
江安河,传为蜀汉时开凿。古名望川源,后称新开河,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内江四大干渠之一。该河经灌口街道、奎光塔街道和聚源镇,在三邑桥下入温江区、郫都区交界处。全长km,都江堰市境内长19km。
地处江安中路的龙潭湾,已经成为市民游客趋之若鹜的美食一条街。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江堰市在江安河畔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快铁站,“天府号”动车组驶上成灌快铁轨道,双城生活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今天,在流经聚源镇的江安河畔,灌区映像是都江堰精华灌区示范工程展示项目之一。
黑石河、沙沟河
现在我们一提到都江堰水利工程,首先在脑海中反应出来的是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渠首工程。其实都江堰水利工程远不止这些,渠首分水是由一座横断岷江的拦河大闸和闸左右两条引水总干渠以及总干渠内一系列的闸枢纽组成。闸左(岷江东岸)的总干渠名叫内江总干渠,其河口引水段就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闸右的总干渠名叫外江总干渠,我们习惯上叫沙黑总河。
沙沟河和黑石河是经沙黑总河分流的两条河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沙沟河自今漏沙闸向南流,过都江堰市玉堂街道西,西纳赵公山前螃蟹河、石定江、药王山沟诸山溪汇入,流至唐家碾,右分环山支渠(原称上官堰、大寨渠),南过沿江,至民兴乡(今属青城山镇)二江桥分水处,左支为沙沟河,右支为泊江河
黑石河,古称“黑石江”。清光绪《增修灌县志》:“黑石河在县西五里,右分岷江之水,南流二十五里至布袋口官堰,堰下为木江河,东南流入岷江。”;《都江堰水利述要()》:“黑石河乃索桥下约五六里正南江右分之一支。南流至布袋口,左分一支穆家河,即下游与羊马合者也。黑石正流经大兴场、八角场下,右分一支龙安河正流至黄鹤堰下,入崇庆县,南经廖场、中兴场、万寿场,东南至三江镇,与羊马河合。”
沙沟河流经的石羊镇是河西农商经贸重镇,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北周天和四年(公元年)在此设清城县,这里的古城村有个叫杜家墩子的地方,就是古青城县治所所在地,至今还流传着花蕊夫人的动人故事。
茂林修竹的石羊镇朱家湾林盘,因沙沟河的滋润而郁葱,在这里林盘绿道河流相伴,无论是闲坐还是漫步,都非常适宜,被游客们成为朱家湾天然氧吧。
沙沟河、黑石河流经的芒城遗址,位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芒城村。发掘结果表明,这是一处距今年—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芒城遗址的发现,将都江堰市的文明史前推了多年。
沙沟河、黑石河流经的青城山镇,拥有全国最大的海棠花种植基地,是全国首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传承基地、四川省“盆景之乡”的美誉。
沙沟河、黑石河流经区域有川西林盘、湿地公园、大地景观、民宿农庄、特色美食、有机果园等连接起来,小伙伴们可以在这里找回失落已久的乡愁记忆……
沙沟河、黑石河是岷江以西地区的两条重要河流,它们不仅收纳沿山地区山溪沟河形成的洪水,最大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引水灌溉了都江堰、崇州、大邑、新津等百万亩良田,为这些地区的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功绩,是河西人的“母亲河”。
螃蟹河
螃蟹河源出玉堂街道赵公山南麓山王庙沟,由西北流向东南,沿途接纳南华沟、马家沟、汤家沟,至玉堂街道南0.5km通玉桥处汇入沙沟河,属于山溪河流,全长约15km。
导江堰
导江堰在内江三泊洞起水,城区段又称杨柳河,流经灌口街道、银杏街道、蒲阳街道,全长17.53km。
杨柳河水很浅却深不可测,溯源那条名叫杨柳的河,既是壕、又是堰、更是岁月。西汉文翁应该是“兴于后”的第一人。在他率蜀期间,兴学化民,兴修水利,其中有一项很瞩目的工程,就是从内江开渠引水灌溉北部山区。
于是有一说,杨柳河就是此间辟出的深丈二宽二丈的壕,引入内江水,成为护城河。不过有一点没争议,文翁“穿湔灌繁”,在三泊洞取水,倒是方便了杨柳河的开凿。唐宋以远,灌县无城,缘山傍水、巨木为栅,杨柳河护城一护就是近千年。
年,在本土水利专家官兴文的主持下,以杨柳河为上段修建导江堰,历时5年,延展十余公里,环绕城北山麓,灌溉了数千亩“望天田”。今天,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杨柳河已在架架水车、座座拱桥、梯梯石阶、尊尊雕像的点缀下,涵纳云影天光、交融人文情怀,成了岁月的脉络、古城的符号。
回眸那些装扮河岸的柳,既是树、又是防、更是沧桑。杨柳河边的柳,是在宋代元祐年间才开始大规模种植的。据载,时年永康军判官刘随为完善城防、减轻民赋,率城百姓“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界线”,“贤官厚惠费人思,遍插河柳十万枝。
▲摄影:折耳兔
春瘦沿街三月柳,魂销秋水一囊诗。”就是后人对这段往事的记述。原本杨柳为河命了名、为城设了防,就该与河流一道,把风月和丽日邀约到一起,把兴盛与恬适聚拢到一处,在潺潺流水、悠悠水车,青青苔藓、浅浅蹄印,飘飘柳枝、款款佳丽,斑斑墙垣、黢黢屋梁,窝窝雀巢、啁啁鸟鸣,汪汪犬吠、裊裊炊烟的景象中与这里的人们经年累月地共度春秋。
“城在山水间,人在画中游”,都江堰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这里无疑是人和自然融合发展的美丽宜居之城。
▲摄影:云卷云舒、何勃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里既留下了“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的壮美磅礴,也留下了“翠驿江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的深情表白。
▲摄影:折耳兔、向力民
身处在这座枕水而兴,因堰得名的城市,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够体会到一种古老、悠远、具有特色的水文化气息。
这里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城嵌田园。每天的生活都是和“水”打交道。清晨,沿着水边的城市或乡村绿道,跑步、健走、打太极、练瑜伽;下午,坐在水边的茶楼喝茶聊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都有安排;晚上,或是和好友在水边来个美食聚会,或是饭后欣赏南桥美景……
▲摄影:云卷云舒、折耳兔
小编按:(图据折耳兔、云卷云舒、向力民、何勃、每日都江堰、青城山都江堰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文来源于:又见都江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