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专业户消失三高类忽悠式重组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6.html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韩永先北京报道

上交所7月8日晚间发布的年上半年并购重组情况称,今年上半年沪市上市公司披露各类并购重组交易余单,涉及金额达到亿元;在重大资产重组方面,沪市共披露重组方案45单,涉及金额近亿元;共实施完成重组方案25单,涉及金额近亿元。

并购重组此前呈现的乱象得到有效治理,涉及高估值、高商誉、高承诺“三高类”“忽悠式”重组在今年上半年受到重点监管。

盲目、跟风跨界重组减少

据上交所透露,年上半年,沪市并购重组产业并购依然是主流,基于同行业、上下游整合的重组逻辑成为市场主旋律,前几年比较盛行的盲目跨界、跟风跨界现象进一步减少。

上半年,沪市重大资产重组中产业并购的交易规模逾亿元,远高于跨界重组规模,从行业看,产业并购较为活跃的行业主要有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化工、医药、有色、国防军工等规模效应较为显著的领域。

这其中,打通上下游、收购同行业、转型新技术是沪市并购重组的重要动力。例如东风科技通过吸收合并,实现集团零部件业务的整体上市;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完善地区业务布局;岷江水电通过资产置入,转型为国网云网融合业务平台。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初衷,往往在后续业绩承诺期的实现情况也比较好。年年报显示,聚焦产业并购的公司业绩承诺达标率也更高。

北京某大型券商分析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前两年掀起的并购重组潮累积的风险在年出现集中爆发,高估值、高商誉甚至内部交易、关联并购带来的市场风险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相关的上市公司也认清了并购重组乱象带来的经营风险,年底年初,A股市场并购重组引起的高商誉集中出清,大量公司计提并购资产商誉减值,多家公司出现巨额亏损,造成股价暴跌,有的公司甚至因此出现了控制权变更。今年上半年,并购重组审核监管更加严格,市场经验也让并购重组回归理性。

另外,上交所指出,在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沪市国企并购重组也成为主流,年上半年,沪市国企共进行各类并购交易次,发生交易金额约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4单,涉及交易金额近亿元;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1单,涉及交易金额亿元。

而沪市民营企业共进行各类并购交易次,交易金额约亿元。其中,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1单,涉及金额近亿元,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4单,金额亿元。

上交所称,并购重组在助力民企加速转型升级、抵御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同期,海外并购也呈现出围绕产业升级的显著特点,不少公司主动深化国际布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例如,博威合金收购合金材料制造商,紧扣技术创新拓展精密细丝业务;继峰股份收购德国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深化国际化布局。

此外,并购重组在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部分股权转让、控制权变更、资产处置或注入等市场化并购重组方式,沪市部分前期陷入困境的控股股东的流动性已明显改善,质押平仓风险隐患进一步缓解,有效避免了局部风险的扩大。

高溢价、乱停牌现象不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前两年动辄几倍甚至十几倍高溢价并购重组,今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并购重组公司的估值溢价有所回落,重组“三高”有效缓解。

据上交所数据称,今年上半年,沪市重大资产重组标的平均估值溢价率为%,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整合类并购的平均溢价率为%,同比下降约50%;跨界类并购整体溢价水平,从年上半年的%下降至%。

从三种不同估值方法来看,上半年重大资产重组已披露估值方法的,采用收益法评估的占比52%,溢价率平均值为.77%,中位数为.63%;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的占比39%,溢价率平均值为98.59%,中位数为89%;也有个别采用市场法评估,平均溢价率约7.55%。

并购重组以往的“三高”现象回落明显,并购估值相对更为理性审慎,交易双方博弈也更为充分和务实,高估值、高商誉、高承诺的监管趋严下,并购重组市场乱象得到较为有效的治理,单纯追求股价或题材概念的并购重组显著降温,报表式重组逐渐淡出市场,投资者也更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5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