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湔江蜀源探秘之十五湔江河谷蜀源文脉
图文/舟歌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唐/杜牧《赤壁》),余秋雨先生曾说过,“人类其实还非常无知,连对自己文明的关键部位也完全茫然。”我们从这句话中,是不是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启迪?如果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广汉三星堆的那场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如果不是这次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所引起的一场历史文化学界的革命,如果不是这场革命所带来的科学春风冰释化解了华夏历史天空上的千年迷雾……人们至今还不知道在汉代就曾被赞誉为“千里沃野”的天府之国,后来又被大诗人李白纵情歌吟成“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的川西平原的北部黑油油的土地下面还堙埋着一个神秘的王国——“三星堆王国”,它是我国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这辉煌的远古文明从何而来?谁是它真正的主人?它的文明为何如此高度发达?它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原文化有什么区别和渊源?它为什么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踪无影?它后来又去了什么地方?等等。因此,用科学的方法来全面客观地研究探讨古蜀时期那神秘的“三星堆王国”所掩藏的惊人秘密,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只要我们仔细留意,神秘的“三星堆王国”其实是一个早已尘封在我国古代典籍和传说中的神秘国度。学者们普遍认为,“古蜀文明”是文化史学界最为神秘的文化现象之一。在没有科学的考古发掘之前,人们对古蜀王国的认识仅仅是雾里看花、管中窥豹,因而才有专家惊誉“雾都王国”的称谓。
对蜀国记载相对详细而又普遍引用的是巴蜀奇书《华阳国志》。本书“蜀志”的第一句就是:“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指杜宇)、开明。是时……,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看来,古人对“蜀”这个神秘的王国也是知之甚少,语焉不详。但就是这些零碎简单的记载也够学者们研究探索一辈子的了。直到今天,仍是考据古蜀国的权威典籍。“人皇”即指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氏”。这句记载说明早在伏羲氏时代,就已经有蜀族祖先“蜀山氏”存在了。神话传说,在开天辟地的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居住的劲族部落羌人就南下与居住在长江流域的土著结合,经过许多年后形成了强大的炎帝部落,并与黄帝部落称雄九州。炎帝以羌姜为姓,蜀山氏是其中的一支部族。“蜀”就是指当时“竹树”(俗称青杠树)叶上生长的没有经过人工驯化的野蚕。后来,这个民族将野蚕驯化后吐出的丝茧用于织锦,因而这支部族就被称为“蜀山氏”。“蜀山”也就是指能生长和饲养桑蚕的圣山。它包括今天的岷山和龙门山脉的西南部一带。更大范围地来说,也包括从岷江到嘉陵江流域的广袤深丘、浅丘及坡地。可见,当时的蜀山氏是一个人口众多、实力强大的大部族。《华阳国志·蜀志》又载:“蜀之为帮……上圣则大禹生其乡,媾姻则黄帝婚其族。”这就说明“五帝”时期,这里与中原的关系十分密切。
黄帝的正妃教化人们栽桑养蚕的嫘祖就是蜀族中的一位伟大的女性。一脉传承,后来,颛顼、鲧、禹和蜀地蜀族也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由于远古时期交通条件所限,现今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茂汶盆地曾是蜀人自黄河流域从青藏高原大陆架“南下”的故土。这里从叠溪以下存有河谷和台地可供耕种、放牧和植桑。其中,有一位蜀王就带领族人栽桑驯蚕,使野蚕变成家蚕。家蚕和野蚕最大的不同就是家蚕丛居可以抽丝织锦、野蚕独处不能抽丝织锦。于是,蜀国第一代先王以养蚕织锦为业的“蚕丛氏”就应时而生。专家们认为,这个裂变过程大体在我国历史上夏代建立前后的余年之间。但茂汶盆地很小,再发展桑蚕业,已经没有川西平原边缘那样优越的地理条件了,举族南迁势在必行。从地域历史的研究来看,这个迁徙发展的过程一定绕不开湔江河谷。
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北部的湔江河谷地处川西平原西北边缘,这里是古蜀文明的摇篮。在这里,至今还残存着很多与历史有关的古蜀记忆,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位于小鱼洞镇蜀王山下的鱼凫古镇已有多年历史,建筑布局小巧玲珑,古色古香,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极富艺术观赏性。景观结构为“两湖”及秦移民古羌族建筑,设计风格使人叹为观止。从西侧台地鸟瞰古镇老街的古建筑群落,其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风光尽收眼底。老街沿湔江河畔而建,西靠山坡,东临湔江,呈带状布局,酷似鱼形,具有川西小镇风貌的典型传统建筑文化气质和建筑特色。因而,它不仅是研究古代川西建筑的极佳场所,而且也是古代题材影视片的极佳外景拍摄场地。古镇虽然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毁,但至今还给来过这里的人们留下了难忘深刻的印象,它残留的历史记忆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古蜀文明的信史旁证。
《平原》(8):太阳
太阳
这只孤独的风筝
被平原深深的情丝牵着
周而复始地
在天空飞翔
如今,它躲藏在
平原的怀抱
飞翔在我的梦中
我感到平原
在用手轻轻地
抚摸我的前额
手掌如轻轻的波浪
爱,独占平原的怀抱
平原的四季总是春天
平原
在你宽广的怀抱
我永远是个孩子
我给你哭声
你给我微笑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