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与重庆齐名长江边这座小镇有怎样的中

山东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59.html

-07-:3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刘乐平

7月26日,晴。坐标:宜宾。

车子驶过宜宾长江大桥,我无意识地哼唱起了《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以为不记得的歌词却突然脱口而出,心里并不是没有一点激动,这似乎是神奇赐予的灵感。

宜宾是长江第一城。说来惭愧,我也是参加这次主题采访才弄明白:长江在上游人们不称呼其为长江,只有在宜宾岷江与金沙江会合后,人们才将其叫做长江。进入宜宾城,才有一种真正开始长江之行的感觉。

到访宜宾,可看的东西太多了,不说蜀南竹海、石海洞乡,也不谈僰人悬棺、峡谷温泉,单单一个长江回合将能够让人惊叹。昨天看到宜宾的采访分组安排,翻到日程表上“李庄”两个字,我就下定主意要去李庄走一走。

岷江与金沙江会合后一路向东,出宜宾大约20公里,在长江南岸便是李庄坝。从宜宾经这里,去泸州、重庆,可直抵南京、上海。若把李庄放到陆地上来看,那么明显地可以看出,处在川滇黔三省汇合之地。

李庄名字里有个“庄”,其实是一个古镇。以一镇而名列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其他三个是成都、重庆、昆明),这是李庄的传奇和荣耀。

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听说李庄是从哪本书里,但是这两个字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温暖的存在——是她在颠沛流离、动荡不安的抗战岁月里,对上万知识分子、顶尖学者和青年学生敞开了怀抱,给了他们一个“平静的书桌”。李庄也因此成就了自己——70多年前,“中国李庄”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终于可以踏访李庄。早上,我们从宜宾市中心出发,驱车往东边20公里就到了李庄。七八月间的李庄,烈日焦灼,湿热难当。也许是天气的缘故,虽是暑假,小镇上却鲜见游客。石板街两旁的商户们大多坐而闲聊。

漫步古镇,李庄如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格局和风貌,抗战时期的历史遗迹也依稀可见。70多年前那段有关文化救赎的历史,如今大多能在东岳庙、张家祠、梁林故居等展馆中找到脉络,只不过有些故事消失于风雨中,有些故事还烙印在时光中。

年,一封从李庄发出的电报让彼时正在四处寻找落脚地的同济大学看到希望:“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同济派人考察,一见钟情。随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中央营造学社等文教机构也纷纷慕名而来,就这样,人口约三千的小小李庄接纳了上万外来人口。

这封著名的十六字电报如今被刻印在同济工学院旧址(现为抗战文化纪念馆)进门的一面墙上,成为抗战史上一段佳话。

在不同的展馆之间流连,不知不觉中,竟掉队了,索性一个人在傅斯年、梁思成、赵元任、陶孟和李济等大师们曾经穿梭过无数次的老街巷内漫步,脑子里幻化出无数过客的身影……

在街边看到“李庄古镇书屋”,信步走进去。店主人热情地迎出来,“要了解李庄,看看这本书——《古镇李庄》,是我写的”。年近七旬的左照环老人,是李庄本地居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李庄历史的研究。

70多年前的李庄,国内外知名,信件和电报只要写上“中国李庄”即可准确送达。历史机缘造就了如此盛景。左照环的父亲当年也曾在同济大学求学,对李庄的这段历史,他儿时常听父辈说起,后来慢慢沉寂,直到近些年,李庄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左照环告诉我,当年,李庄人为了迎接这些大学者和大学生,将几所庙宇里的神像全部用滑轮吊出,集中安置。专管一方土地命运的“神仙”被请出正殿,而手执教鞭的师长和莘莘学子高坐堂上……如此奇景,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川南小镇,不啻是一次创举。

而李庄人也在这样的碰撞中,完成了—次思想的启蒙、一场现代科学文化的洗礼。左照环的母亲曾参观过大学和研究机构办的展会,看到过慈禧太后的洗脚盆、北京人的头盖骨、甲骨文……“普通的农民,突然接触到这些国宝,懂不懂不知道,长了见识是真的。”

李庄岁月是清苦的。在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参观,我看到梁思成在给外国友人的信中,如此描述李庄生活:“……很难向你描述也是你很难想象的:在菜油灯下做着孩子的布鞋,购买和烹调便宜的粗食,我们过着我们父辈在他们十几岁时过的生活但又做着现代的工作。”

尽管条件简陋、生活清贫,但是无胜枚举的专家学者,他们无不是在青灯苦读下作出巨大成就:梁思成在此完成了煌煌巨著《中国建筑史》,童第周发表了“生物胚胎发育极性现象”相关论文……

苦难激发人的斗志。当年的教授和学子们,他们知道在李庄就此安全了吗?我想未必吧。没有炸弹的一天,就是幸运的一天,他们仍然笼罩在随时可能会到来的战争阴影之中,这种心情下,大家应该都会非常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对学者们而言,潜心学术研究、延续中国文化,这也是他们的抗战。

李庄镇长曾祥立很年轻,在同济工学院旧址门前,他被记者们团团围住,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他都能侃侃而谈。

三年前,曾祥立从教育系统调来李庄担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履新前,他花了很长时间了解李庄文化,与当地居民交流,他希望李庄为李庄的发展注入一些新的东西。

李庄究竟怎么发展,统一思想的过程并不顺利。左照环还记得,早年李庄办过糖厂,上世纪90年代倒闭了。后来,因为紧邻长江,航运便利,运输成本很低,这里便被规划为某大型钢厂的一个基地,后因征地等问题未解决而作罢。

一直到年以后,李庄的发展思路还是围绕着工业。先是规划上马一个食品加工园区,后来招商未果作罢;之后又规划在在离核心景区三四公里的地方搞一个酒业工业园区,也未成形。直到五六年前,共识才得以达成:李庄绝不能发展工业。

根据最新规划,李庄组团(含古镇区域)将打造为宜宾特色文化展示区,主题为“拜水长江,养心宜宾”。规划中对建设大剧院、文创基地、博物馆以及配套相关休闲旅游功能等设施,在展示区中均有考虑。

曾祥立说,李庄未来怎么走,市里早已达成了共识,明确了规划。一言以蔽之,李庄应当依托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特色的抗战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搞活经济。

这些年,在同济大学等的帮助下,李庄古镇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整规划,并引进了一批文创、康养项目。现在,李庄的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接近50%,对于一个西部小镇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容易。

有人说,古镇旅游“东有江苏昆山周庄,西有四川宜宾李庄”。我说给曾祥立听,他很谦虚:“你们浙江的乌镇发展程度要高出我们很多。”

从整体风貌上来讲,李庄和周庄、乌镇相比也许有差距。但是我从曾祥立自信的眼神里分明读出了另一种骄傲。

是啊,中国发展旅游的古镇何止百千,但是李庄却是唯一的,在近百年里你实在很难再找出一座像它那样名噪一时而又作出过极大贡献的镇子来——一个能折射中国文化、涵养着民族精神的古老小镇。

曾祥立说,李庄发展旅游没错,作为地方官员,对这里的文化和历史的挖掘和保护也是一种使命。李庄的巅峰岁月,留给世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气节、精神,是普通民众面对国家兴亡时迸发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他所理解的“李庄精神”。

李庄最早的“发现者”之一、《发现李庄》一书作者岱峻曾这样诠释“李庄精神”的价值:“‘李庄’已不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其凝聚着抗战文化人心中永志难忘的爱国情结。概括‘李庄精神’那就是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忧道不忧贫’的追求。”

曾在大学任教的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在李庄也找到了共鸣。他认为,现在我们很重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而长江文化的发掘也应当引起相当的重视。“不能把文化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为旅游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文化一定会起到非常独特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像李庄这样的古镇,提炼其精神价值,意义非常大。”

站在李庄最开阔的江岸上,江水滔滔,东流不息。希望那盼着“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李庄时代,今天仍能激励着你我,追随先贤不屈、拼搏、乐观的脚步,永不忘却那穿越战火的李庄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