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城的建城史和重要水系
战国晚期秦惠文王二十二年(前年),张仪灭蜀,公元前年,张仪、张若兴筑成都、郫城、临邛三城,并按秦国都城咸阳的格局和建制来规划成都城。
当时,城市已规划为大城和少城。少城为商肆区,大城为民舍区,大城是后发展起来的区域。这是成都最早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
秦国设“市长”管理少城市场,这“市长”一职最早也产生于少城商业区。到战国晚期,成都城已有规整的城垣,有规范的街道布局,有初步的城市区域功能分工,有盐铁官与市官市长管理税收和市场。
这套规范化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按《华阳国志》的记载,叫做“与咸阳同制”,是完全仿照当时秦都咸阳城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城市管理制度来操作的,表明最早的成都古典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已达成熟水平。
到秦统巴蜀后,陇蜀两地长途贩运的商人多迁于蜀,张仪专门修筑成都少城来安置这些商贾。经过累代的经营,成都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之所,发展成为秦汉时代有名的商业都市。
到西汉末年,成都更成为全国除长安以外的商业五都之一,设“五均”管理。
成都市民阶层的出现应在战国至秦汉时期,这是成都市民阶层最早见诸文献记载的开始,故公元前年兴筑成都是成都筑城有确切纪年之始,是成都早期城市建设史。
成都因水而兴,因水而居,因水而富。都江堰、锦江及沙河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摇篮。
成都水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特征是无坝自流灌溉,它是历代蜀人勤劳治水的结果。早在鳖灵时代,就凿金堂峡、开离堆,开始了都江堰水系的治理。到战国时期秦国时,蜀守李冰开都江堰和穿成都二江,成都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因此而发展起来。
锦江是岷江中游的干流和重要水系,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延伸,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锦江对于推动成都城市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锦江是平原蜀人古江源文化的诞生地,是成都对外联络的通道。锦江赋予成都水绿天青的自然环境,并为发展优越秀冠的人文环境提供了条件。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的自然美,成都的天生丽质,素来为人们所称道但这种美离不开锦江“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的优良自然条件。锦江造就了富有文化意蕴的游赏习俗。文人在锦江之滨的雅集与唱和,留下了歌颂成都的华丽诗文。
成都市东边的沙河,古称“凤凰水”、“升仙水”,对成都城市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战国秦汉时期,李冰、文翁治水以后,沙河,即古升仙水成为二江的重要辅道。同时,它在军事上也有着重要的北向防御地位。沙河自古即是城市的泄洪道,是蜀人独有的“眠山导江,东别为沱”的治水方法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