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统一说普通话,古人是怎么进行沟通
现在,随着国家的推广,普通话越来越普及,出门在外即使你不会当地方言,只要你普通话讲得好也可以做到沟通无障碍。现在都将的普通话,如果穿越回古代,古人能听懂我们说话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古代汉语的发音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上古音从西周到汉朝的汉语发音,中古音从南北朝到唐朝的汉语发音,还有今古音,从宋朝到清朝的汉语发音。他们的发音差距也非常大,比如说同样是青青子衿,这句用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发音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胡人,他们不断的南迁,他们讲的胡语中原的汉语融合,导致了汉语语音发生了变化。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今天的闽南语,粤语,广东客家话和江浙的吴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发音,原因就是最初的汉语使用者在胡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他们不断的南迁,衣冠南渡,把古汉语的发音带到了南方。所以,这些在普通话之外最多被使用的方言其实才是古人说话的真正发音。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不少朋友疑惑,古代没有录音机,也没有拼音,你凭啥知道当时的发音呢?大家说的不错,古代的确没有拼音,但古人也有自己的注音方法,叫做反切法。什么是反切法呢?简单的说,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前面的字取其声母,后面的字取其韵母和音调,比如说山峰的峰用反切法注音,为房声切,就是去房字的声母,去声字的韵母和音调,这样就能推导出峰字的发音。
中国人早在年前就开始使用反切法了,今天的学者通过隋朝的发音复推出中古音。但是上古音的复推比较麻烦,还要借助亲属语言,比如藏语的发音规律,但这些都是复推,不可能和古人的读音完全一致了,我们只能通过复推感受一下当时人发音是什么样的。
在今天之所以用普通话读唐诗,还能押韵也是因为中古音的韵母和今天变化没有那么大,所以大部分唐诗,今天读起来依然押韵。但若读上古时期的诗,大家就会发现不怎么押韵了,比如诗经。这还只是在不同时期的发音,除了上古音和向中古音发展,或者中古音向近古音发展的时间的人比较会对发音困惑,生活在发音演变完成后的人是不是就可以在全国进行无障碍交流了?
依旧不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有众多的方言。汉语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汉语方言的差异性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他的差异甚至大过欧洲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比如说葡萄牙人是可以听懂西班牙讲话,但一个东北人听江西人给家里打电话,基本上就像听一门外语一样。最难懂的是吴语温州话,据说抗战时期抗日武装都会用温州人做情报员,因为不怕被偷听,反正你听也听不懂。
汉语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系,分别是官话,粤语,吴语,闽语,湘语和赣语,每一种方言又细分为许多片区。这些方言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说原住民语言根基的影响,地理环境的阻隔等等。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历史上移民所导致的语言分化与聚合,比如说历史上北方胡人内迁,导致了北方官话语音的变化,再比如秦朝南伐百越,大量军人官员移民两广,影响了粤语的形成,所以今天中国每一种方言背后都有他深厚的历史原因。也正是因为移民的原因,现在湖北话和四川话非常像,云南话有点像南京话又有点像四川话。
湖北的朋友在外面说话总被认为是四川人,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湖北话像四川话呢?四川话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西南官话是云贵川等地的方言,全球有超过2亿使用者。为什么湖北人讲四川话呢?因为今天四川人大部分并不是古代巴蜀人的后裔,而是湖北人的后裔。明朝开始就有大量湖北人移民四川,最大规模的移民发生在清朝初年,因为明末张献忠屠川。
这张献忠是跟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据说他小时候跟他爸爸在四川做生意,被当地地主欺负过,所以对四川人产生深仇大恨。起义之后,他就带领军队大肆屠杀川人,岷江以北四川人几乎被他杀光。所以在起义平定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皇帝就下令大量移民湖人充实四川。那时候的湖北隶属于湖广省,所以历史上称这件事就叫湖广填四川。
湖北人移民后,四川的原住民只占全部人口的三层,四川人的主体已经是湖广人。当时湖广人讲的是江淮官话,带到了四川,就慢慢融合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也就是四川话。所以不是湖北话像四川话,而是四川话来源于湖北。
再说说云南话,云南最早的原住民并不是汉人,也不讲汉语,虽然战国开始就有内地人移民云南,但始终没有撼动原住民占云南人口的多数地位。在语言上,新来的内地移民被当地人同化,也就不怎么讲汉语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大量向云南地区移民内地人口。
移民人口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军队。明朝在云南建立了很多的卫所,就是军事驻屯区,这就有大量军人和军属移民云南。另外一类人就是南京人,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原来的南京人不放心,担心他们造反,所以就强行移民南京人到云南去。明朝移民政策改变了云南的人口构成,内地移民开始成为云南人口的主体,文化上也就顺理成章的占有强势地位。清朝时又更多四川湖广移民进入云南,新旧移民讲的话慢慢就融合成了今天的云南话。这就是我国古人的语言变迁了,接下来说一点和现代人普通话相关的事情。
笔者在查找资料时也查到一个段子,说民国初年投票决定官方语言是粤语还是北京话,最终一票之差输给了北京话,否则今天我们的新闻联播就得用粤语了。其实这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儿,今天我们讲的普通话,民国时候叫做国语,是北洋政府当年确定的。
当时的首都在北京,所以北京话自然有优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全国大部分北方省份方言的发音和北京话略同,而其他地方的方言,特别是南方,没有两个省是相同的,两个县相同的都不好找,所以北京话具有普遍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北京话指的是北京官话,而不是北京胡同里的北京话,也就是说京片子说的并不是普通话。北京官话来自于明清时期北京官场使用的话,而它的发音基础则是来自于明朝初年的南京官话。为啥呢?这就得问问明成祖朱棣了,今天普通话说得最标准的也不是北京,因为年采集标准音的时候去的是河北滦平,那个地方说的普通话应该最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