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由高原流进天府之国的岷江

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古人曾把岷江认作是长江正源

岷江,是长江上游源自岷山的一条大支流,古人曾把岷江认作是长江正源。《水经》说,“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郦道元注此条曰:“岷山,即渎山也,水曰渎水也,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指边境之外),江水所导也”。“江”在《水经》中专指长江,说岷山导江、大江所出,都是说长江发源于岷山。这是因为岷江流域开化较早,而且岷江水势浩大,古人对它认识很早。如果要溯金沙江而上去探寻长江正源,那在古代还是难以到达和想象的事情。

岷江水系示意图。范晓绘图

岷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流经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特别是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这是一片膏腴之地,不仅数千年以前就诞生了让人着迷的古蜀文明,长久以来,也是中国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重心所在。

岷江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岷山山脉中的松潘高原,由源头至都江堰,为岷江上游

这一段,岷江穿行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的岷山、邛崃山、龙门山等山脉,形成险峻的高山峡谷地貌。这里是羌族与藏族的聚居地,历史上也是古羌族群繁衍生息之地。不少考古证据表明,正是古羌族群由岷江河谷东出龙门山,进入成都平原,才开创了灿烂的古蜀文明;

松潘高原的岷江之源。范晓摄影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畔的桃坪羌寨。范晓摄影

岷江由都江堰出龙门山入成都平原,再到乐山,为岷江中游

岷江在都江堰出龙门山,进入辽阔宽广的成都平原。岷江也由峡谷中的收敛状汇聚水系,转变为辐射状的扇状河系及其冲积平原,这块平原是中国西南部最大的平原,面积约平方公里。但成都平原不像大河下游近海的低地平原,它的海拔约在米至米之间,实际上是长江上游支流的一个高位的倾斜扇状平原。古人正是利用了岷江出龙门山的河床高点以及山前平原的地势落差,开创了自流灌溉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得以奠定了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根基。

由上游向下游眺望岷江在龙门山的出山口。远处山口外为都江堰城区及成都平原,近处岷江左岸的建筑为紫坪铺水电公司的办公楼。范晓摄影

成都平原在远古的时候,丛林密布、湖沼遍野,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由岷江上游迁徙而来的古蜀先民,最初是在成都平原西北部地势较高的山前地带定居,例如三星堆这样的古城遗址。然后才逐步向平原中心扩展,而且都江堰早期的开拓,主要与防治洪水有关,秦汉以来,才发展成举世闻名的、以灌溉为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

流经成都平原的岷江水系,以及平原上的农田与村落林盘。范晓摄影

在成都平原发散分流的岷江河道,在平原南端的彭山江口重又聚合归一,进入眉山-乐山浅丘平原。在到达乐山之前,岷江穿切了龙泉山南段的余脉,形成岷江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和平羌峡。

岷江中游青神至乐山之间的岷江小三峡景色。范晓摄影

由乐山至宜宾,为岷江的下游

岷江在宜宾汇入金沙江,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后,才始称长江。因此,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而岷江河口,就成为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

岷江下游,乐山五通桥岷江河心洲上的菜地。范晓摄影

岷江下游,乐山五通桥河边的菜市。范晓摄影

大渡河和岷江,谁是谁的支流,这是个问题

岷江在乐山接纳大渡河,也堪称岷江干流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因为,大渡河的年径流量大约占到整个岷江年径流量的80%,而且不仅是水量,大渡河全长公里,也比全长()公里的岷江长了许多。因此,严格的说,岷江应该是大渡河的支流,而不是相反。这又是一个与岷江曾被视为长江正源类似的问题,历史上被视为不毛之地的大渡河流域,古人对它的认知,自然不能和流经天府之地的岷江相比,因此大渡河也就约定成俗地被称为岷江的支流。

泸定冷碛附近的大渡河河谷。范晓摄影

大渡河畔的安顺场一角。范晓摄影

大渡河汉源乌斯河至乐山金口河之间的金口峡。范晓摄影

大渡河左岸大瓦山下,乐山金口河区永胜乡赶场的村民。范晓摄影

岷江在不同节点上的年径流量也很有意思

岷江在不同地点断面的年径流量:岷江接近入成都平原之山口的紫坪铺,亿立方米;岷江出成都平原的彭山,亿立方米;岷江接纳大渡河之后的五通桥,亿立方米;岷江接近入金沙江之江口的高场,亿立方米。

岷江的水量流经成都平原后反而减少,这是因为历史上都江堰的开拓,曾经“东别为沱”,将一部分水量通过沱江排走,以利泄洪;另外也因为年以后修建的人民渠、东风渠引岷江水至川中丘陵地区,以扩大灌溉。

如果和黄河作一个比较,在黄河入华北平原的花园口,黄河的天然年径流量约为亿立方米,仅及岷江的64%。由此也可知岷江水量之丰沛。尽管岷江仅仅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但是在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排名中,岷江竟然在长江、珠江、黑龙江、雅鲁藏布江之后,名列第五。当然,这很大一部分贡献来自大渡河。

岷江上游(包括大渡河上游)是地球上地形反差最大的地区之一

岷江上游(包括大渡河上游)处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受隆起的高原地块边缘一系列断裂的影响,这里也是地质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方,所以伴随着西边巍峨的雪山峻岭隆起,东边盆地平原的沉陷,使这里成为地球上地形反差的最大地区之一,由成都平原至岷江上游支流杂谷脑河右岸的邛崃山脉主峰——海拔米的四姑娘山,直线距离不过68.3千米,而高差却达到约米;由大渡河河谷至其右岸的大雪山脉主峰——海拔米的贡嘎山,直线距离仅26千米,高差竟然超过米。

大渡河右岸的四川最高峰——海拔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以及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大冰瀑布与冰川。范晓摄影

岷江上游这种地质地貌背景,也使这里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地震活动带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之一。除了举世瞩目的5.12汶川大地震以外,历史上岷江上游(包括大渡河上游)屡见破坏性的强震,其中最著名的有年6月1日,大渡河流域的磨西7.5级地震、年8月25日岷江上游的叠溪7.5级地震、年8月16日与8月23日松潘的两次7.2级地震,这些地震都造成了大规模山体崩塌与滑坡,并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磨西地震、叠溪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分别造成大渡河、岷江断流,尔后堰塞湖又溃坝,给下游造成严重洪灾。

5.12汶川地震在岷江上游映秀至汶川段形成的山体崩塌与滑坡。范晓摄影

5.12汶川地震在紫坪铺水库库区形成的山体崩塌与滑坡。范晓摄影

岷江流域的横断山区,虽然地质灾害风险很高,但破坏性强震毕竟只是有较长时间间隔的短暂事件,沿着河谷谷地及山坡上的台地,人们择优而居,与雄奇险峻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在这青藏高原与东部低地的过渡地带,形成了以“藏彝走廊”著称的文化极其多样的多民族多族群聚居区,以羌族、嘉绒藏族、木雅藏族、彝族等最具代表性。在这里,山寨、碉楼、梯田、果园、巉岩、森林、雪峰、深峡,构成一幅幅壮丽的图画。

大渡河上游大金川峡谷中的甲居藏寨。范晓摄影

大渡河上游瓦斯沟河谷中的“康定溜溜的城”。范晓摄影

岷江流域巨大的地形落差,蕴藏了丰富的水力资源,由此成为中国西部水电开发的重要区域

目前,岷江上游干流由都江堰至叠溪,已建成10座梯级电站;即使流经成都平原的河段,也遍布小水电站和水坝;而成都平原以下的彭山至宜宾的岷江干流,也已规划了14级水坝,部分已建成和在建,意欲完全实现人工渠化。急流奔腾的大渡河干流,规划了24个梯级,已建成12级,有3级在建。人们在获取水力发电利益的同时,已使岷江流域的自然面貌发生了极大改变,自然河流多已被一级级人工水库所代替,沿河谷的许多城镇、村落、耕地被淹没。

大渡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龚嘴电站水库,年建成投产。现在是泥沙淤积最为严重的水库之一,已丧失水库调节及防洪功能。上图远处为龚嘴电站大坝及大坝上的闸机。范晓摄影

在大渡河龚嘴水库上穿过的成昆铁路大桥。范晓摄影

在大渡河龚嘴水库捕鱼的当地村民。范晓摄影

大渡河干流最下游一级的安谷水电站。范晓摄影

年7月,将被大渡河瀑布沟电站水库淹没的汉源县城一角。范晓摄影

年4月,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蓄水前因即将被淹没而被拆除的汶川漩口镇。漩口镇曾经是由成都与汶川之间的交通重镇。范晓摄影

在以前,岷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区,属于河流的侵蚀区,大量砂石泥土,被风化剥蚀并搬往下游。一系列梯级水库群建起来后,大量泥沙沉积在水库里,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已经有大渡河的龚嘴、铜街子等电站水库严重淤积的前车之鉴。5.12汶川地震后,岷江上游的山体遭受严重破坏,大量的崩塌滑坡、以及随后暴雨带来的泥石流,使得泥沙俱下,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加剧了岷江上游诸多电站水库的泥沙淤积,尤以岷江上游最大的紫坪铺水库最为严重。

年4月,正在修建的横跨紫坪铺水库的都汶高速公路大桥,水库尚未正式蓄水。范晓摄影

岷江上游截断岷江的紫坪铺水库大坝。汶川地震中大坝遭受破坏,大坝朝向上游的钢筋混凝土面板产生多条破裂。下图是工人正在对产生破裂的钢筋混凝土面板进行修复。图片摄于年6月。范晓摄影

年4月27日,紫坪铺水库的泥沙淤积。范晓摄影

年5月7日,紫坪铺水库的泥沙淤积。范晓摄影

年2月21日,紫坪铺水库的泥沙淤积。王一忠摄影(注:王一忠是居住在紫坪铺水库边的汶川水田坪村村民。)

年9月3日,紫坪铺水库的泥沙淤积。王一忠摄影

年9月5日,紫坪铺水库的泥沙淤积。王一忠摄影

年4月17日,紫坪铺水库的泥沙淤积。王一忠摄影

5.12汶川地震后,自然环境的自我调整与修复、地质灾害活动的相对稳定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这需要人们去认真应对。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与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岷江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灌区的不断扩展、工业园区与城市新区的大量取水,原本水旱从人的成都平原也已缺水,流经平原的岷江干流——金马河,一年中有七八个月几近断流。流经成都主城区的锦江,因没有足够的生态流量,水质污染难以根治。

岷江是滋润哺育了天府之国的“母亲河”,如何与河流及其自然环境更好地相处,实现岷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人们面临的长期考验与挑战。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