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等价的角度,看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30/5503599.html

提到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不是都江堰和郑国渠。这两个伟大的水利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他们巨大的作用。关于这两个水利工程的故事有很多,

都江堰修筑的背景

战国时期,经过春秋各诸侯的一番激烈的厮杀吞并,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国力越来越强大。都江堰修筑时期,刚好是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说这个可能小伙伴还不是特清楚,如果说《芈月传》中芈月的儿子嬴稷,是不是就更清楚了。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在位达55年,深谋远虑,攻城掠地,使秦国版图迅速扩大,秦昭襄王的宏伟理想就是要灭山东六国,统一中原。再加上秦军素有虎狼之师的称号,还有战神白起这样的牛人加持,当时的秦国在军事实力上,无疑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强的。秦昭襄王觉得自己的理想并非遥不可及,为统一天下积极谋划。

巴蜀地区是在他的父亲秦惠文王时期平定的,他们父子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千里沃野,巴、蜀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素有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于是秦昭襄王委任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但是,当时的蜀地虽然土地肥沃,却也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冰就任后,经过一番仔细的勘察发现,要想治理好水旱灾害,首先得把岷江的水患根治了。但是刚刚上任郡守的李冰一没钱,二没势。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样浩大的基建工程,怎么办呢?李冰琢磨半天,只有一个办法。这么庞大的基建工程,得找投资人投资才行。他就是当地的一把手了,地方没钱,他太清楚了,那只能往上找了。找中央,找秦王。

找秦王要钱,那你得有拿得出手的理由才行,当时,秦昭襄王正在为备战没有足够的粮草而忧虑心烦,这时候谁来找秦王要钱,不是火上浇油吗。但李冰的策略是,我不是要给您找麻烦的,我是来帮您解决问题的。他是这样跟秦昭王说的,只要能把蜀地的水患治好,我就可以保证,以后您打仗有用不完的粮草。秦昭王一听,顿时大喜,决定全力支持李冰的治水工作。就这样,流传千古的伟大工程就此开始啦。

都江堰的作用

当都江堰修建成功后,蜀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百姓的岷江水患被彻底根除,造就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而蜀地丰富的物质基础,让秦国实力大增。李冰修筑完都江堰,又开始治理水旱灾害的问题,大力种植灌溉粮食,最终李冰完成了对秦昭王的承诺,让秦国有用不完的粮草,毕竟在古代作战中,粮草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素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雄厚的物质基础,是秦国能傲视群雄的基础。这为以后的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最为坚强的后盾。

作为都江堰修建的核心人物李冰,被后人尊为川主。在洛水旁边的高景关和洛水之间的地段关口两侧后人修建有大王庙、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

从今天管理学的角度,李冰的智慧就在于,他知道他的老板最需要什么,他也知道他的老板能提供给他什么。他还知道,自己未来能给老板带来多大的效益。要老板投资,你就得明确地让老板看到未来的收益远远超过投入。如果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拿什么说服人呢?更直白一点就是,你有多大的价值,才配得到多大的扶持。

这句话放到郑国渠的修筑者——郑国的身上,更是体现得活灵活现

航拍郑国渠

郑国渠修筑的背景

公元前年,长平之战之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进攻了,六国中韩国是秦国的东邻,面对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首当其冲的韩国非常恐惧,担心韩国随时可能被秦吞并。

秦王嬴政即位之初,韩国为了拖延秦国东进的步伐。公元前年,韩桓惠王就采取了非常拙劣的疲秦策略。派著名的水工郑国作为间谍,游说秦王赢政,让秦国在泾水和洛水之间,修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可以发展秦国农业,其真实的目的是耗竭秦国实力,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下攻打韩国。

秦王嬴政深知要一统天下,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本来也正准备大力发展秦国水利呢,看了郑国的方案策划书,秦王嬴政当即就拍板决定投资,任命郑国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这一水利工程。郑国也没客气,在修建过程中是不断的要嬴政追加投资。追加的实在过火,韩国的疲秦阴谋就败露了,嬴政很愤怒,还没人当把握当冤大头呢,你是第一个哈,决定要处死水工郑国。但是郑国临刑前的一段话,让嬴政又收回了命令。

郑国是这么说的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意思说,韩王叫我来作间谍修水渠,不过延续韩国几年的天数之命,但是,此渠如果修成后,对秦国乃是万事之功之利。多简单的一句话,但包含的绝对古今通用的真理,可以换成今天通用的理解,就是你的投资,我会千百倍地给你赚回来。

秦王嬴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就没有杀害郑国,并放手让郑国继续修渠。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做郑国渠。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郑国渠修成后灌溉农田面积达多万亩,使秦国继西南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之后,又在关东地区建立起了巨大的粮仓——关中沃野。

结语:

两项水利工程,在秦国的境内沃野千里,粮草充裕。而不管是李冰,还是郑国,他们在进行这种大规模基建工程的时候,都是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的。但和他们为当时和后世创造的价值来看,这些投入又变得九牛一毛。无论是秦昭襄王,还是秦王嬴政,都是眼光深远地看到了他们身上未来的价值。才能义无反顾地支持他们,百姓支持他们也是相同的道理。

而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是否能得到一些启示呢?人生是一场修行,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是不是该让自己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让自己首先有价值,才会让自己的修行之路更加顺畅,更加宽阔。

个人观点,同意的就点个赞,转发下,

历史沧澜欢迎小伙伴提出不同意见。

参考资料:《史记河渠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5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