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标准化到底有多牛
眼罩头枕二合一
上期游戏获胜礼品
本
期
游
戏
游戏一:谁是卧底
平民:秦直道
卧底:高速路
本期难度升级,
增加“空白卡”一名。
在高手云集的历史圈,
卧底该怎样迷惑群众?
空白卡如何跟风自保?
平民与卧底之间的PK,究竟谁更胜一筹?
游戏二:你来表演我来猜
没有来到现场的小伙伴,可以根据上面两张照片,猜下答案哦!
提示:《纪录片目录》
本
期
主
题
《复活的军团》
一、秦的由来
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
公元前年,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镐京,周王朝被迫迁都。在周天子向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秦人就这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二、秦成功的原因
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万而已,60万秦军的后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呢?
在一个铁制农具和牛耕刚刚开始使用的时代,秦国用什么供养这支5、60万人的军队进行经年累月的战争?对于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说,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是惊人的。秦国的国力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
(一)武器
1、秦剑——青铜剑
(1)秦剑的长度
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因为青铜材料容易折断。
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剑,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更容易刺到敌方。
现代对出土的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2)秦剑的外形
这种设计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
青铜剑上有三条90多厘米长的棱线,将细长的剑身分成八个面,手工要完成这样的表面加工有很大的难度。
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2、秦弩
(1)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米,有效杀伤距离在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
(2)秦弩通过机械传递,可以轻松是扳动扳机。
(3)弩机上的望山,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发的位置,望山还可以作为瞄准器,可以准确命中敌人。
(4)三棱形箭头
①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②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空气动力学);
③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金属配比基本相同。
(5)弩机
部件可以互换。在战场上,秦军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使用。
3、铍:3米5左右长,相隔十几年的上产日期,造型和尺寸却完全一致。
4、矛:7米长,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
5、戟:长度在2米80左右
6、战马: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厘米。
(二)完善的体系:物勒工名
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马俑坑中的兵器上面,大多刻着"相邦吕不韦"。
吕不韦作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蕺"。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大批量地制作高质量的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
(三)排兵布阵
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军阵的最后边有三列横队,其中有一列是面朝后的,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它防止敌人从背后袭击。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的士兵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
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这四面的围绕之下,中间是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这是由38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间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四)军粮运输
1、灵渠
秦军南下征伐土著人,军粮不足,运输困难(时间长)。秦国当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船队从巴蜀一带的粮仓出发,进入长江的支流湘江,再通过这条运河到达珠江的支流漓江,后勤物资就完全可以用水路送到战争前线。
当时的秦人面临着巨大的工程难题。湘江和漓江之间直线距离仅4.8公里,但两江高低相差几百米,运河开通,渠水将狂奔而下,根本无法行船。
然而秦人却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工程。这条33公里长的运河开通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内河运输网。灵渠建成后,粮食运输畅通无阻。第二年,秦军就平定了土著人的反抗,帝国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南海之边。
2、长城
平定了南方之后,匈奴人就成了秦军最后一个对手。公元前年,大将军蒙恬挥师北上,秉承秦始皇的旨意,去解决匈奴问题。为了防御匈奴人,三十万秦军开始维修、改造破旧的长城。
长城不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长城的首要作用是预警。这些最高处的烽火台就是了望哨,为了提前预警,有些烽火台甚至远远突出于长城之外。
在长城沿线,秦军修建了许多由坚固城墙围起的小城,这里是戍边军民的居所,也是长城工事上的战斗支撑点。在离开长城有一定距离的后方,秦军又修筑了屯军要塞,这些要塞既能够容纳众多的军队,又可以囤积大量后勤物资。在出击匈奴时,就成了大部队的前进基地,也是长城防线的战略纵深。
蒙恬大军用时一年多,基本上完成了长城的维修和改造,开始与匈奴骑兵开战。以长城为依托,装备先进的秦军只用了一年,就打败了匈奴铁骑,匈奴人退到了大漠深处。深切体会到长城战略价值的秦始皇,从此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秦帝国从内陆征发了万人,沿着0公里长的北部边疆,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防工程。
3、秦直道
秦国供应北方军队的粮草主要来自于山东半岛。从那里到北方草原,直线距离0多公里,运粮的队伍要两次穿越太行山、至少三次渡过黄河。
史书上记载: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平均每消耗石粮食才能剩下一石供应军队。为了向前线输送粮草,成千上万的民夫死在了路上。为了解决后勤运输之艰难这一问题,秦国修建了秦直道!
直道所过之处,地势险恶、人迹至今罕至。但它劈山填谷,甚至越过海拔米的子午岭而不回避。秦国如果没有掌握精确的大地测绘技术,是无法在如此辽阔复杂的地域内完成这些工程。而且秦直道道路的修筑是在山上夯筑的,由于夯筑得十分结实,直道上树木至今也无法成活。
多公里长的直道,为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
4、秦栈道
陕西省南部,高大的秦岭横亘在秦帝国的心脏地区和四川盆地之间,两千多年前,修建了秦栈道。
(五)农业管理制度
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两件事:耕田和打仗。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耕战策略最终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抱负。这一国策具体是怎样执行的?
1、播种
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2、牛耕
牛的地位在秦国的耕战国策中至关重要。
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3、农具
农户归还官府的铁农具,因为使用时间太长而破旧不堪的,可以不用赔偿,但原物得收下。
(六)粮食增产
1、都江堰
多年前的成都平原不能够稳定地为秦军提供粮草。在李冰来到巴蜀后,出任最高行政长官。在最恰当的地方将岷江一分为二,洪水季节,江水漫过水坝,从远处干涸的河道泻洪;干旱季节,岷江水被李冰的水坝送进宝瓶口这个狭窄的通道,灌溉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这就是古代水利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修成以后,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四川叫"天府之国",就是这个时候造就的。秦人天才的水利工程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在都江堰之后,秦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2、郑国渠
秦国的都城咸阳建在关中平原上,这一带是国家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区。但是,由于降雨量稀少,都城粮食的战略储备受到影响。
郑国来到秦国后,告诉秦王嬴政,在关中平原上的泾水和洛水之间挖一条大渠,把两条河连接起来,利用泾水丰富的水量灌溉洛水一带的干旱土地,关中就不怕干旱了。这条大渠将有公里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郑国的这个建议马上就得到秦王的同意。
渠修到一半秦始皇才明白:修郑国渠是韩国的阴谋,是为了消耗秦国国力,使秦人腾不出手攻打韩国。但他仍旧饶恕了间谍郑国,让他继续修渠。
郑国渠全长多里,灌溉农田多万亩。它是继都江堰之后秦国又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关中变成了肥沃之地。
(七)军功爵位制
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你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说你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总结:秦国制度完善、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建造工程,将秦国推向了统一!
扫
码
关
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