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丝路文明青甘环线三
青海的丝路文明青甘环线(三)
青海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闻名中外的古代“丝绸之路”,自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里奇霍芬以学术概念提出至今,也不过百年,而丝绸之路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早。众所周知的传统丝绸之路自长安到敦煌,形成南、北、中三条主要干道。北道起自长安,过宁夏、额济纳旗;中道沿泾河流域抵达平凉,过六盘山,向西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再经景泰、大靖至武威,后沿河西走廊西行;南道经天水、泰安、渭源、临洮至金城(兰州)过黄河到河西;或由临洮至临夏,然后西北行至青海东部,或过日月山、青海湖、柴达木、穿越新疆、直到中亚和地中海。
羌人是青海最早的开发者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青海高原的古代人群主要有羌、氐、戎等部族。大约在春秋战国以后,称迁徙于蜀西南徽外(今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的一支族群为氐;称迁徙于青海南部、西藏北半部和原居地的氐羌仍然为羌。居住在白龙江(羌水)流域的氐羌,汉初称为白马羌,到西晋时又称为白马氐,武都羌又称武都氐。氐、羌本一族,自秦汉以后依据他们所处的历史地理条件才分开称谓。到汉代对诸羌又称为“西羌”。羌人是青藏高原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支古老民族,无弋爰剑支系最大,为西羌盟主,其部族众多,分支多达一百五十种,羌人是青海和新疆最早的开发者。
古羌文化的历史地位
羌族,在中国文明史上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体系,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现有的文献看,羌的出现在商代中后期,但如果从更早的“史料”,即丰富的考古资料去追溯,便可看出,羌人及其文化系源于距今约年至年间新石器时代的渭河中上游地区,并向东西两个主要方向扩展。
传说中炎帝为姜姓,“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实际上就是说,炎帝为姜族,西羌的本源是渭河流域的姜姓部落。它从开始形成之时,在一系列征服其他部落的战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消除了过去部落林立的局面,成为黄河上游地区与黄河中游的黄帝部落分庭抗礼的强大势力,并且“顺着渭水、黄河两岸一直发展到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地。”在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炎帝部落失败。以后炎黄两族建立了具有亲密关系的部落联盟集团,两大集团逐渐融合和同化,共同性渐趋一致,差异逐渐缩小和消失,成为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黄子孙”之称盖由此起也。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羌人就没有华夏族,由此看来,羌族对于华夏族的形成的确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丝绸之路、唐藩古道和茶马古道
青海北起阿尔金—祁连山系、昆仑山系,南至秦岭山系、唐古拉山系,海拔逾米的雪山高峰就约有两千座,而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脉独领风骚。昆仑山以南是动物的天堂,有着黄河、长江、澜沧江的三江源地区。而山北则是著名的柴达木盆地、戈壁沙漠、大小盐湖、水上雅丹。作为青海“北大门”公里的祁连山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冰川雪山、河流沼泽、湖泊湿地,成为河西走廊的“命脉。
青海,地貌南北三分,文化农牧兼蓄,山水万重,扼守冲要,正因如此,历史上多民族在青海的迁徙、融合与汇聚不绝如缕,连接周边、通往域外的交通干道也次第开辟。青海成为中国西部的枢纽地区,成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的羌中道
东方的羌人很早与黄帝部落和东夷诸族混合同化,扩展成为华夏族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另一部分羌人,在与其他部落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失败,被迫西徙。基本路线是沿渭河流域上溯到洮河流域,然后由南北两路进入黄河和湟水流域。到商周时普遍活跃在陕甘交界至青海东部的广大地区。至于西迁的羌人,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无弋爰剑逃往三河间(黄河、赐支河、湟河)的道程是由渭河流域经洮河——大夏河——渡黄河到达湟水流域,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由内地通往河湟地区的“羌中道”中的一段——“河湟道”。公元前-年,秦献公即位,曾兵临渭首歼灭狄戎。无弋爰剑后裔有的向东南走藏彝走廊(“羌氐道”)到达白龙江、岷江流域,越过长江进入云贵高原;有的向南越江河源头,到雅鲁藏布江流域,后来成为吐蕃国;有的向西走“婼羌道”,经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南北——远抵葱岭以西建立婼羌国。羌人迁徙由白龙江、岷江流域经过河湟地区、环青海湖地区至葱岭的西行道路就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羌中古道”。
秦汉时期,青铜时代的青海主人——羌人,卷入了中原王朝与匈奴的角逐,中原王朝的势力随之进入青海河湟地区。这部分展示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汉代青海历史文化及对外交流。随着汉武帝时期“北却匈奴,西逐诸羌”,汉宣帝时期设“金城属国”,青海地区开始逐步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阶段,青海羌中道成为连通东西的交通要道,与靠北的道路共同组成了沙漠丝绸之路。
自公元4世纪以后,吐谷浑人成为青海历史的主角。吐谷浑在青海立国的三百多年间,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东西数千里的草原强国,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兴盛在时间及空间上创造了条件。吐谷浑国致力于经营这条商贸通道,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商贸的兴盛。
一带一路的唐蕃古道
公元6世纪,西藏山南地区建立起吐蕃政权。新兴的吐蕃政权向青海方向扩张,最终攻灭了吐谷浑,唐、蕃双方随即在青海地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军事与政治角逐。展览这部分映现了唐代吐蕃统治时期的青海历史,特别是都兰墓群的发现和对外交流。唐蕃时期兴起一条连接中原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道路,即唐蕃古道,青海成为这条中原与南亚间商贸之道、民族友好之道的必经之路。
丝路之外的茶马古道
在“丝绸之路”以外,还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道路久久地沉寂于人们的视野之外。“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公元11世纪初,吐蕃余绪在青海地区建立了青唐政权,后亡于北宋。此后的金、西夏政权及元明清时期的大一统王朝,日益加强在青海地区的经营与统治。自元朝之后,青海河湟地区呈现出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发展的格局。这一时期,茶马贸易兴起,青海的茶马古道成为连通中原与藏区茶马贸易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这条也许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最神奇的道路,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跨越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印度次大陆。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是人类为了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