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教涵濡清代犍为知县张官五
编者荐语:
犍为文庙旁有一处清代建筑——奎阁,其修建者是乾隆中期的知县张官五。他在犍为任官期间颇有政绩,注重培养人才,重修印清书院,申请增加科举录取名额,提升了犍为县的人文涵养,即所谓曰“德教涵濡”。
图1犍为文庙——奎阁(向传君摄)德教涵濡:清代犍为知县张官五◎向传君在犍为县现存的古建筑中,犍为文庙最为知名,是我县目前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明代以来,有多任犍为知县对它进行过重修、维修或增修,使它得以屹立至今。在文庙旁有一处清代建筑——奎阁,其修建者是乾隆中期的知县张官五。他在犍为任官期间颇有政绩,注重培养人才,重修印清书院,申请增加科举录取名额,提升了犍为县的人文涵养,即所谓曰“德教涵濡”。一两任犍为张官五,字以贤,浙江萧山县人。乾隆中期,他曾二任犍为知县。
张官五,出生于乾隆九年(年),是浙江绍兴府萧山县监生。据嘉庆十九年版《犍为县志》(下文简称为嘉庆志)卷6《官师志》记载:“张官五:萧山人,监生,乾隆中任(犍为知县)。”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卷2《履历片(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朝)》和卷22《履历折(乾隆朝)》收录有3份张官五的履历卡。其中一份记载:“张官五:浙江人,年四十八岁。由监生遵豫工例捐纳吏目,分发签掣四川,借补安岳县典史,历升知县。”落款时间是乾隆五十六年(年),据此可推算张官五的出生年代,亦可知其由监生例捐成为吏目,分发到四川为官。
据道光十六年版《安岳县志》卷8《封建志》记载,乾隆三十四年(年),张官五借补任安岳县典史。这一年,他仅26岁。又据嘉庆十七年版《乐山县志》卷6《职官志》记载,乾隆三十六年,张官五署乐山县典史。
乾隆四十二年(年),张官五升任犍为知县。对其始任时间,史料记载不一。据同治三年版《嘉定府志》卷23《职官志》记载,他于乾隆四十五年署犍为知县;而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卷5《职官志》却作“乾隆四十三年”。其实,这两处记载均有误。据嘉庆志卷9《艺文志·文》有犍为县举人余台的文章《重修印清书院碑记》载:“(乾隆)四十二年春,我邑侯张公名官五,以浙东伟才授任兹邑。”因此,张官五任犍为知县始于乾隆四十二年。这一年,他才34岁。
张官五曾两度担任犍为知县,第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年)至四十四年,第二次是在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而在乾隆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是刘德钦临时署任犍为知县。
嘉庆志卷9《艺文志·文》又有余台的文章《印清书院创置义田碑记》,其中记载:“己亥(乾隆四十四年,年)秋,邑侯刘公以儒林重望来署犍篆,甫下车,即值童子试。”邑侯刘公,即指刘德钦。又根据同书卷3《建置志》记载:“张纲墓……(乾隆)四十六年,知县张官五以铁蛇渡官地租钱每年四千八百文,作春秋二季祀墓之费,永为定规。”乾隆四十六年(年),张官五在犍为县有以上事迹,据此可知其在刘德钦署任之后再次任犍为知县。
因此,张官五在乾隆中期曾经两度任犍为知县。
图2张官五印章(摘自乾隆五十五年《沅州府志》)二德教涵濡张官五任犍为知县期间的政绩非常突出,对犍为县的贡献很多。史书不乏对张官五的褒扬,其中传颂最多的是他注重培养人才,重修印清书院,申请增加犍为县的科举录取名额,提升了犍为县的人文涵养,所谓曰“德教涵濡”。嘉庆志卷6《官师志》赞其“慎重廉明,爱士增学,修举废坠,邑人至今传颂,官至东昌府知府。”
1.重修书院
重修印清书院,是张官五重视文教的一个体现。
印清书院,原名为龙池书院,书院的房屋历经岁月,已经日渐倒塌毁坏。张官五到犍为知县任后,招募工匠,重修书院,使得廊宇焕然一新。余台《重修印清书院碑记》一文记载他“勤于吏治,德教涵濡。凡有关于政教者,靡不毕举。而于人才作育之地,尤殷殷加意焉。”
同书卷3《建置志》载:“印清书院:县城西,旧为真武观,在龙池中,故以龙池名……(乾隆)四十二年,知县张官五拓地重修,学使刘锡嘏更今名。”
书院重修之后,改名为“印清书院”。张官五又邀请名师前往书院讲学。不仅如此,张官五每个月还会亲自前往书院,出题考核学子的学业,鼓励学子要勤勉学习。据此,也可以看出张官五重视培养人才。
图3印清书院(摘自嘉庆十九年版《犍为志》)2.增加学额
成功为犍为县增加学额,则是张官五为犍为县的文教作出的又一长远贡献。
嘉庆志卷9《艺文志·文》有犍为县进士李元模的文章《邑侯张公详请增学额碑记》,其中记载:
我邑侯张公,以浙东伟人来治吾犍,爱民重农,通商惠工,尤加意于造士、修圣庙、建奎阁,以培养人才为首务……及公下车后,复为葺书院,置膏火,延师督课,文教益振。公以学额甚隘,岁、科两试,每惜遗珠,欲为广之,乃备文,力请于各大宪。蒙制府督学使核奏,仰荷圣恩,俞允文武各增学四名,永为定制。皆我公特详申请之力也。同书卷3《建置志》又记载此事:
学额:中学额取十二名。按,邑原额取岁、科文生各八名,岁入武生八名。乾隆四十三年,邑绅士袁世英、余台、李元模等,合词呈请增额。知县张官五据呈转请咨题。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奉旨允准,奉文于乐山县文、武学额内各减拨四名,犍为岁、科试各取入十二名廪膳生,二十名增广生,二十名岁贡生。三年一贡。由以上记载可知,四川的岁试和科试,原本只在犍为县文生、武生里各录取8个名额,张官五向上级申请后,文生、武生各增加了4个名额,泽被县人。当然,这应该离不开乾嘉时期犍为盐场在川内雄居第一的大背景。
三政绩斐然张官五在其他方面的政绩,同样也很突出。史料记载的以下这些事情,亦可见其政绩。
1.纾解百姓困苦
乾隆四十四年(年),犍为县百姓青黄不接,米价昂贵,百姓口粮非常紧张。张官五为纾百姓之急,开仓放粮,接济百姓。对此,嘉庆志卷4《食货志》记载:
乾隆四十四年,因青黄不接,米价昂贵,民食维艰。知县张官五详请,粜过常监仓斗谷四千二百一十一石。所有粜价,当经报明贮库。即于是年秋成,照数买补还仓。出收请销在案。尚有赢余银,俱经批解司库,掣批在案。2.修建官舍和阁祠
张官五在任期间维修了犍为的城墙、知县衙门和各种楼阁、祠堂。对此,嘉庆志卷3《建置志》记载:
“城池:……国朝乾隆中,知县林瑞泉、王樗芳、官德、玉格、张官五随时培补。”又记载:“知县署:……(乾隆)二十年,知县林瑞泉建‘迎熏亭’三楹。四十六年,知县张官五全行修葺,改‘迎熏亭’为‘迎熏堂’。缭以曲廊,磊以山石,于后复置三楹。其南置书舍三间,颜曰‘万斛香’。西置厢房四间,后为‘亦吾庐’三间。”他还创修了诸多建筑,比如奎阁、水神祠、龙神祠、真武阁等。嘉庆志卷2《方舆志》记载:“汊鱼子:县北十里,蟇颐滩右……(犍为)知县张官五、姚令仪、沈念兹先后捐俸,拓石立祠,以祀水神。自乾隆五十一年建庙后,水势较前稍杀。”
同书卷3《建置志》记载他还新建了龙神祠等建筑:
“龙神祠:县城西,乾隆间知县张官五新建,即白衣庵前殿。”“真武阁:县西一里大定山巅。先是,署知县万士斌善勘舆,谓文庙辛方宜高。乾隆四十年,知县张官五创议建阁,即以龙池观内铜铸真武像迁阁中。”“奎星阁:文庙前,乾隆四十年,知县张官五新建。”对于奎阁,同书卷9《艺文志》有张官五撰写的《募修奎阁引》。奎阁原本是犍为文庙的一个建筑,是犍为文庙的重要一部分。可惜的是,张官五创修的建筑中,如今只有奎阁犹存。
说来也奇,或许正是由于张官五对于文教的重视,在乾隆四十五年(年),奎阁落成的这一年秋闱,犍为人李元模、杨德英2人考中举人。同年冬,犍为人周元豫、杨承露2人又考中武举人。次年,李元模又联捷成为进士。此前30年间,犍为县竟无一人考中进士。上一位犍为籍进士是他的父亲——李拔,是乾隆十六年(年)的进士。李元模考中进士后,也成就了“父子进士”的传奇。
图4“父子进士”墓砖3.留下人文遗迹
张官五或许还为犍为县留下了一些人文遗迹。如今,在子云山有2个“云亭晓烟”的碑刻,其中右下方的题字,过去多以为是乾隆初期犍为知县宋锦题写。但此题刻之右有“乾隆戊戌孟秋吉”的刻字,左落款隐约可见“犍邑……敬修”等刻字。乾隆戊戌年是乾隆四十三年(年),时任犍为知县是张官五,而非宋锦。因此,此题刻极有可能是张官五所题写(见图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官五任犍为知县期间,从乾隆四十六年(年)开始,又以犍为知县护理嘉定府分驻四望关通判。
因此,张官五任犍为知县期间,是个富有人文情怀、政绩突出的官员,值得铭记。
图5云亭晓烟(朱璜摄)四后期事迹从犍为县离任之后,张官五得到了升迁,继续在四川其他地方为官,后来因为上级的举荐,分发到湖南、山东等省任职。
乾隆四十八年(年)五月,经上级向朝廷上奏,张官五升为绵州直隶州知州,次年即正式赴任绵州。不久,又调任华阳知县。这里并非是降职,而是前去承办省城工事。事竣,入京觐见皇帝,乾隆帝恩准了对他的保举推荐,认为其堪当知府之任。
乾隆五十二年(年),张官五被分发到湖南,补授沅州府知府。次年,又署任湖南粮道。此前,张官五的仕途一帆风顺,屡得升迁,但此后却因受到牵连,仕途出现波折。
原来,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利用湖广帮船,私自用于运输木材。乾隆五十四年(年),李天培私用帮船之事案发后,张官五受到牵连,被革职拿问。其实,他并未参与其中。所以,在乾隆五十六年四月,案件查明之后,吏部认为“张官五系隔省之员,不过交往通情,非逢迎上司可比,情节均尚可原”,皇帝也有旨,准其捐复原官。
同年十一月,张官五补任山东东昌府知府,次年正式到任,直至嘉庆四年(年)八月离任。嘉庆志记载,张官五“官至东昌府知府”,对于其后的事迹,未见相关记载。
总结而言,张官五任犍为知县期间重视文教,政绩斐然。他创修的奎阁,如今已屹立数百年,为犍为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参考文献:1.清·嵩山修,谢香开、张熙先纂:《东昌府志》,清嘉庆十三年刻本;2.清·龚传黻修,涂嵩等纂:《乐山县志》,清嘉庆十七年刻本;3.清·王梦庚等修,张希珝等纂:《犍为县志》,清嘉庆十九年刻本;4.清·吴鞏、董淳修,潘时彤等纂:《华阳县志》,清嘉庆二十一年刻本;5.清·濮瑗修,周国颐纂:《安岳县志》,清道光十六年刻本;6.清·文良、朱庆镛等修,陈尧采等纂:《嘉定府志》,清同治三年刻本;7.清·张官五、吴嗣仲修:《沅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8.清·文棨、董贻清修,伍肇龄、何天祥纂:《直隶绵州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9.民国·陈世虞修,罗绶香、印焕门等纂:《犍为县志》,民国二十六年刻本;10.北京市中国书店发行:《清实录》,中华书局影印,中华书局,年11月第一版;11.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0月第一版。说明:本文是犍为县级科研项目《犍为城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之《犍为历代县官汇考》阶段性成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