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翠屏鸥鸟赴约临三江水清鱼跃冬色美
准备起飞的红嘴鸥。易树琴摄
红嘴鸥与人类和谐共处。易树琴摄
红嘴鸥嘴里叼着市民喂的食物。易树琴摄
休憩的红嘴鸥。朱思雨摄
初冬时节,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迎来了又一年的迁徙季。近日,在宜宾市翠屏区长江地标广场一带,红嘴鸥再度赴约翠屏,尽情饮三江水、食四方物。
红嘴鸥的嘴和脚皆呈红色,喜集群,常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等。近年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前后,都有许多红嘴鸥不远万里飞至宜宾,食用着热心市民提供的面包等食物。它们或展翅翱翔、或歇脚休憩,成了宜宾深秋时节一道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摄影爱好者易树琴介绍,她和红嘴鸥是“老朋友”了,每年她都会来三江口拍摄红嘴鸥的照片,也会和家人一起带着面包等食物前来喂食红嘴鸥。
“这些年,我一边拍、一边回看过去的照片,我发现到访宜宾的红嘴鸥越来越多了,我们三江口一带也愈发水清岸绿,看到我们宜宾现在越来越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觉得很自豪!”易树琴高兴地说。
在这三江奔腾交汇之地,不仅有人来人往、鸥鸟翔集,也有着水清鱼跃的生动画面。
沿着岸边漫步,不时可在浅滩处看见鱼群追逐嬉戏的场景。附近的市民纷纷表示,这几年他们时常看见成群结队的江鱼在靠近岸边的水域自由自在地游弋嬉戏,而这在以前是非常少见的。
据翠屏区农业农村局水产渔业站站长刘晓欢介绍,长江渔业资源持续向好的变化,得益于国家实施的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年5月,翠屏区渔政安阜街道巡护工作站揭牌成立,这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的首个“护渔之家”。“退捕上岸”的老渔民被吸纳进入“巡护队”,变身护渔人,每天在江岸线开展常态化巡逻。
同时,江岸还有许多身着蓝马甲的青春身影。翠屏区青年志愿者团队“河小青”定期组织开展巡河护河活动,志愿者们拾捡河道上的垃圾、向市民宣传防汛减灾的知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用实际行动为翠屏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不仅有‘人防’,我们还多方位开展‘技防’,让渔政执法在时间上、空间上不留死角。”刘晓欢介绍,翠屏区渔政通过无人机、远程视频监控等巡查方式,强化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监管,建立起“人防+技防”水陆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如今,江边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可对岷江、金沙江、长江流域以及大小支流等12条河流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近年来,翠屏区坚持把长江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切实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朱思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