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故乡情之三香宋吟诗长山桥
长山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大诗人赵熙多次途经、夜宿长山桥,留下了多篇诗词,吟诵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小镇,展现了小镇当时的生动记忆。
长山桥位于铁山山脉西部边沿,横跨于长山河上,长山河又名清流河,《太平寰宇记》谓拥斯茫水。长山桥东靠长山,长山又名啸天龙,地踞众山之巅,山势较长,如天龙盘踞。啸天龙为古代荣邑西部关阨,有塘房、烟燉、望楼、塘兵等,明代王书文题曰“三荣形胜”于山岩。相传宋朝时,沿拥斯茫水两岸,麻柳树茂密成荫,名麻柳场。
清乾隆时,县令过此,见风景优雅如画,一桥锁溪于山下,改为长山桥,场名长山桥场。
铁山山脉是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山脉,以产盐、铁著称。《汉书·地理志》记载:“蜀郡。南安,有盐官、铁官。”南安为今乐山市(辖今乐山、自贡大部地区)。汉代南安县为今四川的4个冶铁主产地之一。南安县的冶铁主要在荣县、威远、井研、犍为的铁山山脉。《太平寰宇记》记载资官县:铁山“在州西北一百里,从资州月山县西来,其山出铁。”三国时期,南安属蜀国(-年),诸葛亮在铁山山脉冶炼兵器。《嘉定府志》载:“铁山,从仁寿来,桓亘井、犍、荣、威间数百里,产铁。诸葛武侯取铸兵器。”《周地图记》亦有记载:“铁山,诸葛武侯取为刀剑。”年,金井墓群附近的罗成铁工厂挖出两块石碑,分别有“昔诸葛武侯炼铁于兹”和“诸葛武侯岩前取铁”的碑文。今长山镇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原料基地,盐卤蕴藏量极为丰富,为自贡重要盐卤基地,有“盐都之源”美誉。
古代荣邑西部关阨啸天龙山下的长山桥,曾经设有过铺递和集市,经济和文化都较为繁荣。长山桥既附近先后建有东岳庙、文昌宫、川主庙、南华宫、禹王宫、天后宫、万寿宫、真武庙、姚家寺、莲花寺、杨家寺、盂兰庵、龙窠寺等宗教文化场所。长山桥是古代荣州到嘉州(今乐山)的官道。南宋时陆游到荣州为官时,便是从成都沿岷江而下到乐山,再从乐山陆路到荣县。清代,荣县一直隶属于嘉定府,这条路更是成为荣县的要道之一。在光绪十年(),赵熙参加府试时便踏上了这条道路。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赵熙与他主讲凤鸣书院的学生丁南士同游峨眉山,经过长山桥,写下了他的第一首《长山桥》诗:“峥嵘六十里,及此出崖关。野色还争树,秋风欲下山。人因寒愈健,鸟亦倦知还。一笑风吹面,藤花落轿间。”
光绪三十四年()秋,赵熙再游峨眉山,回荣县途中,夜宿长山桥,写下了他的第二首《长山桥》诗:“古驿以桥著,乱山当店门。秋痕凝白露,诗趣妙黄昏。明日还家早,孤衾藉史温。荒鸡传喔喔,无意蹴刘琨。”
民国8年(),赵熙游成都后,秋天经乐山返荣,再次夜宿于长山桥,写下了他的第三首《长山桥》诗:“小驿以桥著,思家今夜情。疏松碧崖口,明日旭阳城。蚤势仇宵梦,鸡声管客程。秋风一行雁,天远务南征。”同时,还有《旅行》一诗:“客子黄昏数暮鸦,明朝无雨认红霞。高林绛叶空如画,都是寻常百姓家。”
民国5年(),县士张玺方建议编修县志,次年荣县成立修志局,赵熙任总纂,虞兆清,曹靖任分纂,县知事廖世英任提调,各乡保为采访。建议之初,赵熙就寻访县内名胜古迹,创作了多首有关诗词,其中就有关于长山桥石笋的一首词。长山镇的石笋村有清代荣中十二景之“石笋排空”,有无数巨石排连,三石品立突起冲天,酷似剥壳竹笋。石笋以东,有一天然洞窟,上刻“龙窠”二字,字径1米有余。窟内原有寺庙,叫龙窠寺或银窠寺,“龙窠”二字尚可辨认。赵熙《清平乐石笋》一词写道:“原注:城西七十里。掀穿地殻,此石何年斵,莫是娲皇亲手握,放出箨龙头角。冶官苍翠无边,古来驿路嘉犍,认取苏仙风骨,空山支拄青天。”[释义]斵:zhuó,砍、削。箨龙:tuòlóng,竹笋的异名。
自光绪十年(),赵熙参加府试初次踏上长山桥这个古老的小镇后,三年后又赴嘉定府入九峰书院读书,后来多次旅游峨眉山,途经长山桥至少十余次。从他的诗词里看出,至少有两次夜宿长山桥,他的诗词留下了与长山桥的深深情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展现了长山桥的美丽而古老的记忆,唤醒了他美好的乡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