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宦海沉浮匆匆客,原来与卿才最浓
世上得一知己很难。
如果时间允许,我们都愿意白头偕老。
只是,生活有开头就有结尾,有些人终究会先离开。
屋内,有些微醉的苏轼,嘴中念念念有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数十年前与她的记忆开始在脑海里翻腾……
岁月流淌,人来人往。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与一些人相遇,甚至发生一些故事。
如此,才能给自己走过的岁月留下割舍的记忆。
四川的岷江河畔有一座寺院,名唤“中岩寺”。其最早修建于东晋时期,是一处著名的佛教道场,在风景上与峨眉山齐名,素有“岩壑胜景,不减峨山”的说法。这中岩寺除了风景绝佳,还有一处书院也是佳话。也正是这座书院,成就苏轼与第一任妻子王弗的相遇良缘。
中岩寺彼时,青神乡贡进士王方在此地教书,他的好友苏洵便把儿子苏轼送来读书,因苏轼自小天资聪颖,王方对他很是看重。
一日,王方在书院中邀请文人朋友为院中的绿潭题名,因潭中鱼儿往往能听人掌声而跃水而出,所以有人起名“观鱼塘”等过俗过雅之名。年少的苏轼在场直接写下“唤鱼池”三字,引得众人叫好。刚好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令丫鬟从家中送来题名,打开字卷也是“唤鱼池”。
两个十几岁的少年,此前从未有过相见,而这一次却因“唤鱼池”结缘。
唤鱼池春风拂人,日光温柔,能有一素未谋面的女子与之相合,确是人间乐事。老师王方在家中举办寿宴,作为学生的苏轼,自然和同窗一起前往老师家中贺寿。那日,酒入人心,苏轼喝了个大醉,在老师家中倒下就睡,醒来时天色将晚,日暮已升。醒酒的他在后院,独自漫步,想缓缓神。无意间,看到对窗梳理鬓发的王弗,晚霞映在她的脸色,就像给她化了淡妆一样,美极了。苏轼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少年心中的爱慕诞生了,他便投去了一簇花儿,王弗见状心知苏轼的心意。
苏轼公元年,王方将女儿王弗许配给了苏轼。这一年苏轼19岁,王弗16岁,一对千古佳话便由此促成。
郎才女貌,书香门第……这两个人的婚姻在所有人看来都是绝对的“天赐良缘”。
年少成婚的两人,生活自然惬意,一个写字一个研磨,有时间还会泛舟游湖,那段时间对于两人来说都是美好的记忆。20岁对于苏轼而言,生活已经基本稳定,是时候考虑功名事业了。公元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由西蜀之地一路东下,准备于次年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当时的大宋文坛已有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坐镇,苏轼参加科考时欧阳修正好是主考官,他用洒脱自然的文风直接打动了欧阳修等一众考官。不过在未认识苏轼前,欧阳修以为自己欣赏之文是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在无意间只给了苏轼第二名的成绩。
通过科考,欧阳修成为了苏轼事业道路上重要的举荐人,年纪轻轻的的苏轼能够在京城成名完全得益于欧阳修对他的认可与推荐。正如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日后无论在官场发展如何,在文坛苏轼都没有辜负欧阳修对他的超高赞誉。
进京谋事业的这段时间内,王弗也伴在苏轼左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这两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彼此尊重,情深依依。
王弗苏家人在京城发展的越来越好的时候,老家眉州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苏轼的母亲程氏突然去世,仅仅48岁。亲人的离世,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次打击,苏轼自然也不例外。按照规定,他必须回老家守丧,一尽孝子之心。
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在回京的路上途径荆州时苏轼写了一首《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看着眼前的深秋之景,在离家的路上苏轼想起了故乡,当然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人生在世,总有一些离别要经历,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早。
年,24岁的苏轼被朝廷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一职。家中的贤妻王弗因出身书香门第,也经常在工作上给予苏轼帮助。提醒他哪些人可以深交,哪些人需要时刻警惕,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毕竟官场上有太多的人情世故了。
对于年轻的苏轼而言,能得一贤妻帮他也可谓人生之幸了。
世事沧桑,人生易变。总有一些事情来得突然,让人招架不住。本该是一步一步向上的人生,却又遇到了心爱之人的离去。对于年少的苏轼而言,无奈又伤心。
唤鱼池边的苏轼与王弗
公元年,是苏轼与王弗婚后的第十一个年头了。从老家眉山到京城,两人一路相伴琴瑟相和,怎奈天命无常,王弗于27岁时离开人世。留下6岁的儿子苏迈,陪伴苏轼。爱妻的离世,让苏轼再一次深切地感受了内心的悲痛,在给妻子的墓志铭中,苏轼用四百余字,写两人相识、相伴、相离,字字温情,句句离悲。那个曾经潇洒豁达的少年,也不得不拿起酒杯,一个人浇下内心的愁苦。
从妻子离世到写《江城子·记梦》之间的十年里,苏轼都经历了些什么?
斯人已逝,留孤者依旧在人世前行。年少有为的苏轼,本想着能在朝堂之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可终究事与愿违,仕途不顺也成为了他的形容词。年苏轼的老父亲苏洵去世了,其兄弟二人又不得不回乡守孝三年。至亲之人的一再离去,毫无疑问成为了他人生路上的一次次打击。
回朝后,同时代深受皇帝器重的王安石开始在朝廷计划实行变法,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变法总会形成支持派与反对派。这一次,苏轼的诸多好友与欧阳修都站在反对新法的阵营里,只可惜最终的结果就是被迫离京。
现代汴京朝堂上的风云,说变就变,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外。作为有想法的人,公元年,苏轼毫不犹豫的就上书给皇帝论述王安石新法的弊病。结果不想而知,苏轼也跟他的老师一样,要出京任职了,前三年在杭州做通判,后面几年又辗转多地。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他在各地的任职口碑都很不错,深得老百姓的喜欢。
人们常说,时间是治愈所有伤痛的良药,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苏轼还有在想她吗?这一年苏轼已经北上来到了山东密州,北方的冬天来得很快也很容易让人感到孤独。日暮落后,苏轼便回了寝室歇息,试图早日习惯北方别样的天气。温暖的床榻,让他很快的进入了梦乡,而在梦里她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候,看到了自己与结发妻子王弗的一路过往,虽然已是十年之久,但梦里的她依旧是那么的清晰,真实。
梦醒,提笔在雪白的纸上写下梦中的故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中苏轼对着王弗说到:你我青春夫妻十年,而今你又离去了十年,我很少想你是因为从未忘记过。孤坟还在千里之外,我内心的悲凉也无从与你倾诉。看看我现在的样子,鬓白如霜即使相见了,或许也不认识了吧。
昨夜我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到了你十六岁时在窗边梳妆的样子。你我两个人相视,泪水忍不住的流。料想得到,在凄冷的明月夜下,短松冈上,是你我之间柔肠寸断的思念。
《江城子·记梦》从相识的那一天算起已经二十年有余了,现在身在密州的苏轼想起自己在宦海的起起伏伏,又在梦中忆到温柔淑雅的结发妻子王弗,两行热泪难以忍住。曾经说好的白头偕老,如今早已天人永隔,这样的现实让人情何以堪啊?在这首《江城子·记梦》中苏轼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向爱妻表达了自己内心极致的情感。每每读来,都能把人的回忆拉人那个遥远的年代里,亲自看一看苏轼与王弗的感人爱情。
只可惜这一切都有些天不遂人愿的无奈。写完这首词,苏轼38岁时的第一滴眼泪,滴在了宣纸上,刚刚的墨色在泪水的沾染下,开始流淌的像人的回忆。
二十年恍如一梦,她已走了十年,密州的夜月里,只留得一身薄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