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发现了千年
流存到现在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在中国并不少见,光是耳熟能详的就有四个,分别是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它山堰。不过要说其中最伟大的,都江堰绝对是排在首位。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公元前年左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由于其久远的建设时间,所以又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
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其中鱼嘴位于岷江的江心处,将岷江一分为二,形成了内、外二江。并且因为内江比外江略低,当到了枯水期,水就会往低处流向内江。而到了汛期,又由于外江比内江宽,大部分水流向外江,同时弯道环流,又使得的带有泥沙的底层水流向外江,而内江因为弯道比外江长,水流相对较慢,流进来的都是泥沙含量少的表层水
宝瓶口作为内江水进入罐区的命门,因其面山而凿,加上精确计算的宽度以及深度,所以当汛期时内江水流量增大后,洪水就通不过狭窄的宝瓶口,多余的水只能回流外江。飞沙堰就是鱼嘴分水堤的尾部,处在内江进入宝瓶口的急转弯,靠着宝瓶口的地方,高度稍低,一旦内江水位过高时,水流就会通过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向外江。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漩涡,可以有效的减少宝瓶口附近的泥沙。
但这些只是平时游客表面上看的到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都江堰真正千古不坏的原因是在每年的淘滩。据计算,每年岷江水流会携带多万立方的泥沙,而经过鱼嘴、内江、飞沙堰的排沙之后,还剩下约15%的沙石进入宝瓶口,遗留在河道里。如果不出意外,泥沙迟早会成为破坏整个水利工程的罪魁祸首。
可是李冰早在多年的就想到了解决方案,并建立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制度,建都江堰时就在内河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成了图中的卧铁。其实不提古代的水利工程,就说当今世界各国修建的的一些大型水库,也都是在几十年以后就无法使用,只有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都江堰,能历经多年依然如故,确实不得不佩服他的深谋远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