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创举,都江堰水利工程
关于李冰父子治水,修建都江堰的故事,还是在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时知道的,可是当我陪老爸来到伏龙观,亲眼看着眼前这浩荡工程时,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远处奔涌而来的岷江水,在经过鱼嘴、飞沙堰、人字堤一次次分流后,轰然从身边的宝瓶口流过,并经过身后一而二,二而四的分流进入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和江安河,最后流入成都平原为民造福去了。这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真是伟大的创举啊!
来参观都江堰前,特意上网恶补了一下,做为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岷江,自出岷山后,便在川西向南流去,到都江堰的玉垒山向东南倾斜,且坡度很大,而此地据成都平原仅五十公里,但落差却近三百米,所以说岷江成了条悬江,川西雨量又比较集中,一到汛期成都平原便成了一片汪洋,至使本来是鱼米乡的成都平原颗粒无收,人民苦不堪言。
战国后期的秦国出了好多明君良相,自然对有“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成都平原水患非常重视,便委派知晓地理、水文,隐居在岷峨地区的李冰为蜀郡太守,而李冰上任后,便下决心彻底根治岷江水患,变洪流为灌溉以发展农业,来造福成都平原的人民。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分流,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用以灌溉农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另一条经过除沙石处理后走川南旧河道汇入长江。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但凿穿山体何其难,李冰便砍伐山上的林木架火烧石,导致岩石的爆裂,最后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豁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就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出的石堆叫做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便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内江窄且深,外江宽而浅,这样冬春季节水位较低时,则大多数的江水流入河床深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大部分江水就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江水量的做法据说叫“四六分水”。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为了保证流入宝瓶口水量的稳定,李冰父子又带领大家在鱼嘴分水堰和离堆之间修了一条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堰身全部用竹篓和石头子儿堆筑,堰顶比堤岸低,这样内江水太大的时候就会自动从堰顶上漫过,流到外江里去,不会造成灾害,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会产生游涡,由于离心作用,上游的泥沙、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望着那远处山上的二王庙,我对李冰父子为我们留下这丰厚的遗产而心生感激,看着这恢宏壮观的伟大工程,又不禁深深的为古人凿山修堰的壮举而折服。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