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看图悦读

图文/舟歌

魅力彭州,古蜀源流!

龙门湔江,牡丹独秀!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偏,何处不宜春。”公元年的春天,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的唐代著名诗人王勃,这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登城春望》一诗,盛赞这里的美景。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有三年的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他对这里真是“独有情钟”“偏爱至极”;“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公元年的夏天,被誉为“边塞诗人”的高适,满怀官场失落的愁绪,一路惬意地来到了这里。他要在这里为官“刺史”,造福一方;“常记此地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香。”

公元年的春天,72岁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他的家乡浙江绍兴,声情并茂地写下了这首题为《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的诗作,表达了他对他曾经在这里生活了两年的“异乡”的怀念。

此外,卢照邻、杜甫、白居易、苏轼、范成大、杨慎等大名鼎鼎的诗人都曾抵达并写诗赞美过这里,他们浪漫的身影都曾从这里的天空上划过,留下阵阵经世的歌吟。国画大师陈子庄、张大千等把这里看成是第二故乡,看成是家园,长期生活创作在这里,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在古代,这里诞生了著名的星相学家严君平、三国奇才张松、清代大学者吕调阳等。在近现代,这里走出了“辛亥先驱”尹昌衡、抗日名将李宗昉、朱德的参谋长杨达、川剧大师阳友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一氓等。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走出了物理化学家朱清时、地理地貌学家李吉均、小麦玉米专家任正隆、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等中科院院士。

是的,这里“春望”极好!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是古蜀文化的摇篮,这里是三星堆文明的故乡,这里是天府之国的母地,这里是牡丹的王国。这里就是被誉为“天地会昌之国”“英灵秀出之乡”“蜀中膏腴之地”“西蜀名区美隅”的彭州市。

在我们彭州,民间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彭州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十位国师七高僧,

四个翰林四院士。

一龙外加三只凤,

蜀源彭州出人杰。

科学家们认为,北纬30°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人类发生、发展以及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质因素。北纬30°,正是地球上人类创造远古文明的地方,它的神秘性,地球人至今还无法言说。

彭州市位于天府之国腹地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地跨东经°54’至°10’,地处北纬30°54’至31°26’。从北向南,这块“金蚕形状”的人杰物灵之地,面积仅有一千四百二十七点四八(.48)平方千米,人口84万。

然而,在巴蜀文化史乃至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彭州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厚重之责。

牧誓彭国,寿天堂。要说彭州得名,还真是与“彭祖”“彭国”和“彭门”有关。“彭”字字形最早见于甲骨文,一边如鼓形,鼓的上面是鼓饰象形,另一边是鼓声传播会意之状,意为三人敲鼓之形,彭彭有声。“彭的初义必与鼓相类”,不仅是大鼓的声音,而且是古代发明大鼓的彭祖氏族的图腾和族称。

彭州,是四川最早置县的地区。自“秦置繁县”以来,已有多年的历史。神州西南古八族,其中彭、蜀两族均立国在彭州。

“周初”立国于此的彭人,就是《尚书·牧誓》所载参与武王伐纣的庸、蜀、羌、髳、微、庐、彭、濮等西南八族之一。

彭祖是中国道家的先驱和重要奠基者。又称篯铿、彭铿、彭篯,彭祖氏族本系我国古老的祝融氏之后,为黄帝的七世后裔。作为“彭人始祖”的彭祖,其后人在彭州立国三百余年,因曾经参加过“武王伐纣”,被称为“牧誓彭国”。

彭州市的寿阳山是彭祖养生乞寿的唯一场所,山上现存的明代石碑《蜀府重修丹景山殿宇暨补造功德碑记》即为明证。碑文说:“吾蜀丹景名山,在彭县治北三十里,接岷峨连井络,为西南巨镇,灵秀所钟,莫胜于此。最上有盘陀石,曰望乡台,左接天池,右环三昧,面为屏峰寿阳山,乃彭篯乞寿处。”

寿阳山是彭祖养生术的发源地,彭祖在这里向天帝讨得长寿之地,建立养生场所,达到了长寿的目的和最高境界。在此建立彭国,同时也创立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彭祖文化”即“养生文化”。

古蜀源流,牡丹独秀。我们完全有十分充足的底气来说,彭州是中国西部农业之源,是“天府之国”的重要发祥地,是因为彭州是“古蜀文化”之源。

“蚕丛及鱼,开国何茫然”。湔江是彭州的母亲河。一条铸就了“古蜀文明”的辉煌。“鱼凫田于湔山……”这一时期的文化发现,近年来被史学家们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到了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蜀国在江流域的繁衍发展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及杜宇时代,其中以鱼和杜宇王朝时期最为强盛。在这里,处处都潜藏着丰富的古蜀文化的历史元素。特别是“鱼凫文化”独具特色,十分悠久。因此,地处彭州的湔江河谷也被史学家们誉为中华民族长江上游文明的“子宫”。

这股文脉,从三星堆、到金沙,在扩充到整个四川盆地。源远流长,铸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著名诗人、学者流沙河先生就曾题词赞美过湔江河谷:“古蜀源流,美丽湔江”。杜鹃湔江鸣,四月牡丹艳。在激情洋溢的初夏,“花都彭州”将以其独有的风姿灼红一双双爱美的眼睛。

现在我就向大家隆重地推介彭州的“丹景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丹景山,去感受那浓郁的人文丹景。天彭牡丹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彭祖在丹景山旁的寿阳山上采药、乞寿,发现了野生牡丹,并以牡丹配制丹药。丹景山是“中国丹药”的发明地。其大规模栽植始于唐宋,南宋花尤盛。

丹景山既是天彭牡丹园艺种植之地,也是我国最早的牡丹原产地和观赏基地之一。宋代,洛阳牡丹传入彭州,大大促进了天彭牡丹的发展,民间种花盛极一时。从山区到平原,彭州到处都是“连畛相望、莫能得其姓氏”的牡丹园,种植之广、品种之多、花之妖娆,可甲天下。

正如陆游在《天彭牡丹谱》里所赞,“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在这时,丹景山就已经奠定了彭州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牡丹种植与观赏基地的历史地位。诗人汪元量有《彭州歌》曰:“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可见当时盛况。

彭州丹景山的牡丹的最大特色在于“野趣”,它的栽植是依山势造型,梯级而上,人工牡丹与野生牡丹在岩土杂存,与山林并肩,自然和谐,天人合一。阳春三月,丹景山的数百万株牡丹开始绽放,从山脚到山顶,随着气温与物候的变化,次第而开,逐一释放其久储阳光的魅力。正如艺术大师陈子庄所云:彭州丹景山“悬崖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夭矫寻丈,倒叶垂花,绚烂山谷。”

道教元都,七佛圣境。“自古蜀国多仙山,神仙都会在。”这是唐代诗人王勃对彭州的赞美。自先秦至汉初,彭州已是蜀中原始宗教祭祀的中心。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陵于顺帝永和六年(公元年)自称“天师”,“作道书”,“创二十四治”,其“首治阳平治”即在今天彭州市新兴镇光辉村的阳平观。加之漓源治、葛璝治,道教“二十四治”,就有三治在彭州。

所以,彭州又被称为“道教元都”。在佛教史上,彭州又被称为“七佛圣境”,在这里,历史上曾先后出过七位高僧(晋/浮图澄国师、梁/志公国师、唐/道因国师、唐/预知国师、唐/悟达国师、宋/圆悟国师、明/智中国师)。九峰山、天台山、三昧水、佛山古寺、法藏寺和龙兴寺,早已名扬佛界。

天彭门锁,中华秘笈。

关内寒风凛冽

关外暖风和煦

关内雪山如玉

关外菜花芳芬

历史在此分野

山水在此抗衡

古隘雄关漫道

物候经络分明

我曾在一首诗里,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天彭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我们说到彭州,不得不提到天彭门。天彭门坐落在彭州今日之丹景山镇关口场北面的出口处。丹景山镇古称“关口”。关口又名“堋口”,宋代曾在这里设“堋口”县建制,后改为九陇县。

年因古名九陇县、九陇郡而改为九陇镇,后改为丹景山镇。它距成都55公里,距彭州市城区13公里,但是随着成彭高速和川西旅游环线的建通,丹景山镇与成都和彭州城区的距离已经锁定在40分钟和20分钟之内的黄金车程。

即将建成的“成都三环绕城高速”,将把这里拥抱于大成都的怀抱之中。天彭门是古蜀文化的地标,由北向南,从关内往关外观望,左边为牛心山,右边为寿阳山,两山对峙,形成天然“门户”,从西北往东南泾流,在此穿门而过,浩浩荡荡,直奔广袤的平原。

有史料显示,李冰在综合治理都江堰之前,最早治理的却是彭州的。可以说,在治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之前,李冰已在来了一场“治水实验”。“壅江,分水别流”,这是李冰在治理湔江堰时总结的经验,这为以后治理都江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代文翁正是在李冰的基础上,采取了“穿湔江口,灌溉繁(县)田”的办法,在这里施行水利,充分发挥天彭门的关键作用,使江成为古代天府之国农业的命脉之一。

我们看到,直到今天,由于“湔江堰”,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沱江的径流江,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灌溉和防洪作用,和岷江一样,都是川西平原的母亲河,它们像一对孪生姊妹,手牵着手,经历着历史的沧桑,共同滋养着川西平原,以血肉之躯,塑造出了“天府之国”。

“大鸟”从飞来,深爱彭州这片土地。下面,我要向大家说的这只“神秘的大鸟”,是指地质学上所说的“飞来峰”。在地球神秘的北纬30°,中国由西北向东南三个地质阶梯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中界线上,有个十分奇妙而神秘的地带,它恰好囊括了彭州的整个山川。

这里,数十公里连绵起伏的龙门山脉,像腾空的巨龙在此暂处栖息,更像一只神秘的“大鸟”展翅飞翔。你可以用丰富而奇特的从天空俯视她搏击长空的雄姿。当你从平原向西北仰望,横亘于北部的玉垒山脉,北起彭茂(茂汶)交界的太子城,南止龙门山镇连盖坪,其间,太子城、长年峰、天牙峰、九峰山、背光峰诸峰,皆险峻挺拔。晴日从平原远眺,雪峰如玉浮云,像闪烁的精美。

杜甫曾歌吟:“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由白水河、湔江左岸诸山组成的是那光光山脉,像其西翼,横空出世;湔江及其支流右岸诸山汇聚的蓥华山脉,像其东冀。它铺天而来,就像一只倾天而飞的“大鸟”,向东南侧翼而翔。

这使我们不得不想起《山海经·北山经》里的“精卫鸟”,“……女娲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它们就是亿万年前,在强大的地质力量的推覆下,从遥远的青藏高原“飞来的冰川漂砾”。这些大型冰川漂砾,是青藏高原形成初期表面上曾经覆盖着的“大型冰盖”。

因此,彭州境内的龙门山成为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地质公园”,它和彭州境内的“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一起,书写着彭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篇章。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景星当时来到彭州考察时,十分惊叹这里的地质奇观:“这是惊天动地的国宝呀;这相对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真是大巫见小巫啊;我走遍世界各地,还未见过这罕见的地质奇观,花美元看一眼也值得;我们千万不要自己手中端着金饭碗还要去向别人讨饭吃啊!

九峰胜境,心向往之。“不去九峰山,枉自来人间;去了九峰山,天堂转一圈。”很多年前,我就听到这首在平原流传的歌谣。我对九峰山的向往和倾慕更多的是来自于文友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他们于我先期而到,富有张力的语言,刺激着我的想像。

我知道,九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佛教祖庭海汇堂是多么地充满灵气,彰显佛光;九峰山是天地会昌之山,是古蜀灿烂文化的发祥地,称为“蒙谷”,是太阳栖息的地方,是“太阳神鸟”起飞的地方;九峰山优美雄壮的自然风光总是在我的脑海里弥漫和蒸腾,特别是每当农历四五月份九峰山上满山遍野盛开的野生杜鹃花盛开的时候,大自然会在这里跳动和翻滚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向你捧出一场场九峰山独具魅力的日出云海。

青铜文物,独领风骚。中华文物惊世界,全国之最有天彭。众所周知,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最精彩的无疑是青铜器的发现。2007年10月,由著名地质学家韩同林、林景星、周自隆和巴蜀历史学家刘少等人组成的科考队专门来到彭州对原白水河铜矿原址进行考察研究后,得出惊人的结论:三星堆灿烂的青铜文化,其铜源就在彭州市的流域。

由于种种原因,彭州地面地下文物极为丰富,名胜众多。在彭州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窖藏及其出土文物是华夏文化的一大奇观。近数十年来,彭州发现的窖藏,其时代上溯商末,下迄清代,纵览华夏多年的历史。其窖藏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出土文物之精美,在全国实属罕见。其中,宋代金银器窖藏被誉为“天下金银第一窖”。现在国家博物馆里就珍藏展览着来自我们彭州的三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原件。

大美湔江,魅力彭州。“六山一水三分坝”,这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彭州的地貌特色,说彭州有“高山、丘陵和平原”,占据了地理优势。宗教之都、牡丹之乡、曲艺之乡、陶瓷之乡、蒜薹之乡、川芎之乡、风筝之乡、休闲之谷、避暑圣地、养生天堂、川西花乡、天然地质博物馆等等,这些比星星还多还亮的彭州美名,使我们不一而足。

面对这些承载着文化内涵与力量的人文至景,作为大成都的西北门户和后花园,今天的彭州,正在推进彭州与大成都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彭州在“西控北改”中的排头兵作用,加快实现“成德绵同城化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兴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彭州的诗意家园,实现和谐共荣发展。

最后,我想用我写的一首小诗,来结束这篇小文:

龙门湔江蜀源流,天彭门开天府秀。

牡丹丛中闻鼓声,魅力中国看彭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