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汉阳影入平羌江水流
蜿蜒的岷江。
《青神县志》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蜀中写了21首诗。这21首诗里,《峨眉山月歌》极为有名:“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大诗人的步履,给岷江尤其是平羌三峡踩踏出穿越千古的人文地理足迹。
壹
李白出蜀写下《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这是李白年轻时的瑰丽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是他缅怀故园之月的诗意寄托。
这首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代开元十三年()以前。
当时李白才25岁,他入川游历峨眉山,隐居青城之后仗剑远游,出蜀道时经嘉州途中所作。是时,李白从青城来到成都,取道岷江水路,买船东下直达渝州(重庆)。他看到,青神县汉阳镇附近的平羌三峡,十里长峡,蜿蜒曲折,江流碧波似玉,宛如罗带,两岸山峦连绵起伏,苍翠欲滴。诗人诗情喷涌,提笔写就这首千古绝唱。
四川大学彭邦本教授认为,李白写《峨眉山月歌》的地方,就是今天青神与乐山接壤的平羌三峡。
王象之《嘉定府龙游县记胜》书中,还引用杨天惠《水石墨记》说“李白之歌平羌,岑参之谣青衣,薛能之集江干,司空曙之赋凌云山,是皆模写物色之形容,以夸诩于世多矣,用李白之歌平羌冠于首”,王象之对李白的诗有极高评价。王象之在他写的《与地记胜》中也云:“成都路府喜府平羌镇有锦江禅寺,重云阁,太白亭,亭与峨眉相直,即太白题诗处。”
岷江流域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春秋时期就是蜀王开明部族故地。秦灭蜀后实行郡县制,辖区分别属犍为郡和蜀郡,到了唐代分别隶属嘉州和眉州,后经历史变迁现位于乐山、眉山境内。
美丽的平羌三峡,成为追忆李白的重要名胜。苏东坡在《送张嘉州》诗中引用李白诗前两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后,感慨地写了“谪仙此词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的诗句。
贰
平羌三峡唐代开始的水上驿站
彭邦本教授考证发现,作为岷江航线的重要港口码头,李白笔下的平羌三峡,从唐代开始就设置了水上驿站,配备船只接送客货。唐代叫清溪驿,宋代改为平羌驿。此地积淀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光又如此绮丽,难怪大诗人对此津津乐道。
平羌三峡,是古代从成都顺岷江而外出四川的水路通道,此地十里长峡间峰峦叠翠,猿声不绝,犹如置身诗画。峡区河道蜿蜒,江面急者如海啸,缓者如明镜,两壁水面下多岩壑。泛舟观景,“一崎处一停桡”,十八块突兀的大石围崖对峙,人称“十八罗汉抢观音”;一座近30米长的巨型“石棺材”顺江平搁,令人惊叹;一尊尚未凿完的“平羌大佛”和彼岸的“鸡公石”,更是峡中引人入胜的奇景……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坐船过此,饱览平羌秀丽的景色,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比如南宋诗人陆游在《离嘉州宿平羌》中写道:“淡烟疏雨平羌路,便恐从今梦入魂”。
清代诗人赵熙在《板桥溪》诗中也写道:“落日载偏舟,平羌碧玉流,小寒山入定,新绿竹呈秋,草园明双莺,桑园式一舟,未嫌孤客宿,彼美出乌尤”。赵熙诗句描绘了平羌三峡艳丽秀雅、恬静妩媚的风姿。平羌三峡出口,有一著名小镇板桥溪,依山傍水,是个古老村镇,盛唐以来,就是进出三峡的驿口。
民国唐受潘所修《乐山县志》(十二卷)记载,当年李白出川东去乘舟过此曾夜宿清溪。由于峡口风光优美,景色迷人,历代诗人经过三峡时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句。
唐代诗人杜甫在《宿清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有诗曰,“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中夜怀友朋,乾坤此深阻。浩荡前后间,佳期付荆楚。”
杜甫这首诗,更是活灵活现描绘了清溪的美丽自然风光和动物的顽皮出没,以及他跟友人夜晚相聚其乐融融的心情。
李贵平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