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农工党四川省委建议深化川渝规
年5月,川渝签署了《深化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从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试点合作、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提供自然资源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
与其他双核城市群不同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广阔经济腹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一是由于经济要素不断被虹吸,有逐渐成为成渝两大极核的交通规划过境地和产业发展资源供给地的不利趋势。二是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比如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亟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水平较高,仍具有发展空间等。三是该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高,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年际降水量差异比较大。
为此,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经济腹地重点城市的发展诉求。根据成渝地区整体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谋划,在产业规划方面,做好双极核与经济腹地间的产业布局、点位布局和生产研发布局,重点推进中心城市除总部、研发和消费中心外的功能梯度向经济腹地转移,优化腹地的发展层次,引导经济要素向腹地后发城市流动,布局优势产业,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在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加快兰渝高铁重庆经遂宁至绵阳段规划建设,在规划层面统筹加强衔接和匹配,将兰渝高铁重庆至遂宁段延伸至绵阳并与绵遂内铁路遂宁至绵阳段共线,统一按时速公里标准规划建设,为成渝中轴从塌陷转为崛起奠定最重要的交通基础,实现成渝资源从“双向流动”转向“多向流动”。
二是深入推进“市县区”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在筑牢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底线的前提下,建立信息联动平台,建立房屋、道路、水系、城市绿地等专题数据库,并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红线图、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等国土空间专题数据。推动川东北地区和毗邻的重庆生态保护区,川南地区与毗邻的重庆都市区沟通对接,建立跨区域规划编制框架,通过调整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管理的“四位一体”措施,最终实现以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多规合一,彻底解决因行政区划分割等原因造成的空间开发失衡问题,达到与成渝双城经济圈总体战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目的。
三是建立有效的流域联合调度机制。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干线、以嘉陵江、渠江、涪江为支线,强化对流域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统一管理,逐步建立起责权清晰、运转协调的梯级水库管理体制和流域联合调度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调度补偿机制,发挥市场激励机制作用,探索研究生态调度的补偿原则、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生态转移支付相关机制。开展水权转让试点建设,探索不同地区间、不同用水户间水权交易模式,建设水权交易平台,培育水权转让市场。按照沱江、岷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要求,实施流域综合开发,统筹航运、环境治理、防洪、发电、灌溉、旅游等开发任务,形成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最大效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