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探索创新这位乡村英语老师将民族文化
卿丽
封面新闻记者张峥
从专升本到研究生进修班,从基本不懂电脑到引领本地信息化教学思潮,从理论小白到教研中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摸索和大胆创新,卿丽终于成长为一名年轻的高级教师和阿坝州骨干教师。年,她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斩获三等奖;年,她所管理班级荣获“汶川县优秀班集体”称号;年,她的学生自信地在汶川水磨镇用英语当小导游,给游客介绍自己的民族文化;年,她所执教的藏汉双语九年级英语学科考出了全州第一的好成绩……
作为一名羌族教师,卿丽连续担任一线英语教学工作近20年。工作的前几年,她为高半山和岷江大峡谷的羌族孩子谋划未来;汶川大地震以后,她又开始为游牧民的子女教育探索新路。她和她的团队运用自创的“乡土文化优越感效应”理论,帮助当地孩子们摆脱文化上的困扰,并在阿坝州试点推广。
作为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她和她的丈夫成立了“岷江慈善教育基金”。18年来,他们用家庭积蓄帮助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他们建立的小红帽服务站让上万人直接受益……1月20日,她成为“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
卿丽和他的学生
祖籍地山脚下当起乡村英语教师
卿丽出生在羌族聚居地四川汶川。羌族人口不多,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文字,随着羌语的退化,羌族文化也在消退中。在这种情况下,羌族老师卿丽一直想为自己的民族做些事情。
“从事教育,探索符合本地民族特色的教育之路,为孩子谋求教育出路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卿丽高考选择了“师范英语”,毕业后也如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并在祖籍地山脚下当起了一名乡村英语教师。
踏上工作岗位第一天她就特别兴奋,特别认真和执着。尽管没有任何经验,但她依然在一年内让初一年级考出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当时,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她所在的汶川七盘沟中学的历史之最。尽管如此,她依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带领学生勇往直前,直到把学生送上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的舞台,拿下全县优秀班集体……
“最好的自己”是从自信开始
“最好的自己”是从自信开始的。从年起,卿丽与阿坝师专(现阿坝师范学院)相关专家一起展开科研攻关,探索如何提升少数民族乡村学生的文化自信、学习自信和学习成效。长期的摸索让科研团队确立了一个全新的原创概念:乡土文化优越感效应。“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切身体会到乡土文化的精髓和优越性,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幅度提高,他们对老师个人和学科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幅增加,学习成效自然也会大幅提高。”
“在汶川县七盘沟村从教期间,我们专注于羌族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学习自信”,在英语阅读材料和课堂教学中融入一定比例的羌族文化与汶川本地历史文化,通过文化解读、比较,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近自我成长环境,亲近心灵深处的归属渴望。所以,七盘沟中学这个往日不起眼的学校,英语成绩却能保持在全县前三名。调入水磨中学后,她又开创性地将藏族学生的社会和生活导入课堂,“比如把牧区学生不熟悉的hamburger(汉堡包)替换为耳熟能详的zanba(糌粑)、butteredtea(酥油茶),增加他们的课堂亲近感。”一旦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自信就得到了确认,他们对老师个人的亲近感就会增强,整个学习兴趣和成效也就得到了提高。
水磨中学学生给游客当英语导游
学生自信走上水磨街头给游客当英语小导游
年-年,在汶川县教育局、水磨中学和阿坝师专的共同支持下,卿丽主持汶川县级课题《藏族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荣获汶川县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研究报告《藏族乡土文化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荣获四川省第十七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为了让学生将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学习自信,卿丽主持的课题组团队还组织水磨中学的学生走上水磨街头,为游客当起了英语小导游。“刚开始,他们还比较羞涩,后来越来越大方自如。”
小红帽服务站
人生应该是精彩而有诗意的
教育行业有一句话:教书的年代久了,小学教师就只有小学的水平,初中教师就只有初中的水平。这是对一些教师安于现状写照。对卿丽来说,这是一个警钟,也是一面镜子,“这不应该是我的人生。我希望的人生应该是精彩而有诗意的。”
在教学之余,卿丽始终保持着文学情怀,在散文、诗、词等方面勤于创作,在《阿坝师范学院报》、《羌族文学》、《女刊》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20余篇。“文学创作不仅能帮助我保持文学情怀,提高英语语言文学的修养,也能让乡村生活充满诗意。”
为了给学生更好的语音示范,她连续两年参加语音提升培训,每天坚持学习2小时以上,通过反复听老师讲、模仿老师发音、发布语音作业、老师一对一纠音,让自己语音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我依然计划继续坚持下去,我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尽量更标准的示范,在他们的起跑线上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在近20年的乡村教育生涯中,除了教学,卿丽还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她先后主持、参与课题7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教育教学成果和教学技能大赛等荣获县州、全省、全国官方赛事一、二、三等奖三十余项。
帮助空巢老人修房屋
夫妻成立爱心基金十八年做公益惠及上万人
卿丽与丈夫相识于微。丈夫叶小军从大学开始就坚持做志愿者工作,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到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教。年,两人用微薄的工资运营起了岷江慈善教育基金:每年少则一千,多则三五千,用工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后来,基金会又开展起了“高半山村小援助行动”、“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和“小红帽服务站”等项目,夫妻两人周末组织基金会志愿者一起到孤寡老人家中,帮老人砍柴、翻地、修房屋,陪老人聊天、吃饭。他们建立的“小红帽服务站”长期提供失物招领、电脑维修、物品寄存等免费服务,以及小到钉子、铁丝,大到电钻、梯子的一应工具免费出借。“大学生毕业不用的水瓶、塑料盆等生活用品,我们就把它收集起来,清洗消毒,送给有需要的人再循环利用。领取人只要在本子上做个登记,就可以免费借用或领用。”现在,服务本子已经累积到了20多本,直接受益者上万人。“我们从来没有算过在慈善上花了多少钱,觉得这些是我们愿意做、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卿丽语调平和地说。
守得一身清贫,换得桃李芬芳。作为一名乡村英语教师,卿丽的心愿很朴素:希望孩子们能像雪山哈达一样纯洁,像格桑花一样烂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