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王者繁殖能力的它,也活不下去了吗
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灭绝。
对于许多人来说,第一次认识白鲟,是从它的灭绝消息中。一名网友感叹“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很遗憾,白鲟的全身照都很少。/视觉中国
白鲟,曾和恐龙“同框”,在地球上存活了近1.5亿年。
四川渔民常称“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据上世纪50年代的记录,成年白鲟身长可达7.5米,体重达公斤。
巨型的白鲟站在长江食物链的顶端,张口就能吞吃“四大家鱼”等大型淡水鱼类,堪称“淡水鱼王”。
年大年初一,科研人员在四川宜宾附近,救助并放生了一尾长江白鲟。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人类与白鲟的最后一次谋面。
年1月27日,宜宾主城区附近的长江岸边,专家在救治一条白鲟。/新华社
当年参与救助的危起伟,如今是IUCN鲟鱼专家组唯一的中国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表示,无法繁殖是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
每年清明节前后,成年白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聚集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附近产卵。一尾成年白鲟单次产卵数高达20万枚,繁殖能力也是王者级别的。
金沙江、岷江和长江,三江汇合于宜宾。/视觉中国
鱼卵孵化出的幼鲟,再顺流而下,觅食长大,散入长江各支流和湖泊里。大江大鲟,上下悠游。
到了上世纪末,长江上的一个新鲜事物,大大造福于人类,同时又狠狠杀死白鲟。
年,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坝葛洲坝落成。大坝建成的三年后,危起伟第一次亲眼见到白鲟。那尾白鲟从坝下被捞上岸,头破血流。
横亘长江上的葛洲坝。/视觉中国
根据危起伟的调研,白鲟的洄游路被水坝“堵”住了。带着生儿育女的本能渴望,白鲟一次又一次用脑袋撞向水泥高墙,也许到死都搞不懂为何“此路不通”。
水坝这个庞然大物,将长江干流切割成坝上和坝下,把白鲟的产卵场压缩了一半。水坝两边的白鲟想“通婚”,比登天还难。
后来建造的水坝设计了供鱼类洄游的鱼梯或者鱼道,使洄游鱼儿能利用鱼梯的缓冲和助力,拾级而上逐渐翻过水坝。此外,水坝还设计了可升降的人工水箱,等开闸直接将鱼儿放回上游。
水坝边上的鱼梯,可帮助洄游鱼类爬坡。/网络
只不过,鱼梯宽窄不一,鱼类大规模洄游,就像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而且,鱼类智商不太高,不是都能学会“坐电梯”。因此,每年为了洄游,依然有部分鱼儿被水坝拦了下来。
水坝最基本的蓄水功能,也会对长江水文条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水温、水深和水流速度等的变化,洄游鱼类的新陈代谢也会改变,从而影响性腺发育,抑制产卵。
当白鲟聚集水坝两侧的时候,还有一群贪婪的人类,拿着大小渔网,守株待兔。采砂船挖掉鱼类产卵地,工业废水的偷排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这些都使“鱼生”倍感艰难。
到了20世纪末,长江白鲟的数量不足尾,其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禁止捕捞。
中国邮政在年发行的白鲟纪念邮票。/网络
当时科学家试图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来留存白鲟的种群。只可惜,当时人类对白鲟的认识有限,且硬件设施不齐全,人工养殖的第一尾白鲟只存活了29天。
再后来,人类有能力为白鲟准备大池子,长江里却再也见不到白鲟的身影。在年发表的论文中,危起伟和他的弟子张辉指出,在—年之间,长江白鲟已灭绝。
危起伟和弟子张辉在年所发表的论文中,预言了白鲟的灭绝。/网络
一个旗舰物种的陨落,折射出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危机。
长江是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宝库,仅鱼类生物就有多种,长江特有种。
同为洄游鱼类的中华鲟,已连续5年没有自然繁殖的记录,每年就指望人工繁殖的鱼苗来“续命”。
年11月4日,湖北宜昌,洄游的中华鲟被网钩缠住。/视觉中国
被诗人嫌弃多刺的鲥鱼,多年难觅,疑似灭绝。“四大家鱼”的鱼苗数曾多达亿尾,但如今仅剩约1亿尾,不及原来的1%。
过去几十年的粗放发展中,长江的生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用电鱼、毒鱼和炸鱼等方式进行非法捕捞,结果导致幼鱼被扼杀,大鱼吃不饱,生态遭破坏,渔民越捕越穷。
如果再不采取实际行动,长江将会陷入“无鱼”的绝境里。
自年起,国家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展开为期10年的禁渔,严厉打击非法捕鱼,试图“抢救”长江。
改变的最佳时机,一个是10年前,一个是现在。人类和白鲟也许已永别,但我们还有一整条长江要去守护。
参考资料
[1]四面绝境,难觅生路:白鲟消失前经历了什么?丨果壳网
[2]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上一次发现是在年丨南方日报
[3]三峡大坝那么高,下游的鱼要怎么游回去?丨答案在这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