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最美情书,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我想绝大数的回答众都离不开豪放二字。确实,作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豪放风在他的词作中随处可见。
比如赤壁一游,面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悲怆之景,忆起自己多年坎坷,依然能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豁达。
赋闲黄州,前途渺茫,却依然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洒脱。
不惑之年,官场失意,却依然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那股傲气。
这就是苏轼,一个时刻充满着正能量的人,有着无比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坚忍不拔的刚毅性格。不过,再坚强的人,也有柔软之处!
苏轼的柔软之处便是他的结发之妻——王弗。
苏轼聪慧好学,秀美俊拔,在西蜀岷江江畔中岩书院读书时,颇受老师王方喜爱。恰逢王方有一女,名为王弗。当时王弗约莫十四五岁,苏轼也只稍长两岁,两人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有一次,苏轼去老师王方家拜访,不经意间见到了王弗。在苏轼眼中,眼前这位姑娘双眸如星,闪烁着少女的娇态,粉脸含羞,自有一种淡墨染不出的风情……
而王弗时常听父亲说起眉州少年苏轼如何聪明机智,心中早已是颇有好感。今日一见,果然英气勃勃,风度翩翩,不由得春心萌动。于是,才子佳人,坠入爱河,时常明月夜,短松冈。
王方见二人两情相悦,于是便将女儿许配给了苏轼。
那年,苏轼十九,王弗十六。
王弗父亲王方乃是乡贡进士,所以王弗从小耳濡目染,最终长成一位聪慧谦谨,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说略微知道。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亡妻王氏墓志铭》
就这样,两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十一年。这可惜,天命弄人,王弗身患重疾,突然离世,留下苏轼一个人。
那一年,王弗二十七,苏轼二十九!
十年后,苏轼来到密州做官,虽十年过去,但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份十分简单的情书,全词没有华丽辞藻修饰,读起来就就是在闲话家常。但就是这平白词句,却是字字血泪,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看哭了多少痴男怨女。
遥想当年,少年苏轼在王方家初见爱妻,婷婷少女,轻盈飘逸,小轩窗,正梳妆。而如今,斯人已去,苏轼也已经是不惑之年,其悠长哀思只能是不思量,自难忘。真希望再回到那个时候,回到两人偷偷幽会的地方,明月夜,短松冈。
如此生离死别,叫人痛彻心肺!
这就是苏轼的最美情书,这首情书,我想应该适合所有的人,珍惜眼前人,最爱的人,永远在你身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