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名的古老水利工程
四川都江堰是世界有名的古老水利工程,它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直到今天,它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后世历代的人们为了李冰父子,在都江堰附近修建了很多建筑,今天的都江堰景区包含了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等景点,是国家5A景区。我们游览完成都,慕名来到这座距离成都市区约50公里的著名景点。
景区入口,虽然已是下午,但是依然有游人检票进入。
我们一眼看到一棵很大的银杏树,估计有千年的历史,旁边的石碑上镌刻着“张松银杏”。我百度了下,才知道这株银杏树据说是多年前汉未蜀初的张松栽植的,年代真够久远了,属于活化石啊。
我们先来到位于景区入口右侧的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祠、李公庙等。伏龙观因为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
我在这里看到宝瓶口,感觉水流很湍急。
从这张照片不知道你是否能感受水流的湍急。都江堰水利工程,驯服了桀骜不驯的“龙王”。
这个是观澜亭,这里可以远眺观澜桥及鱼嘴等地。
我们离开伏龙观,往安澜桥走去。回头望见离堆,这里依然能感受到岷江水的汹涌。
往前,我看见安澜铁桥上熙熙攘攘的游人,它稳稳地跨越过岷江。
我们先不着急过安澜铁桥,继续往前走几步,看看分水鱼嘴。分水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这些展品展示了古人是如何修建堤坝的。他们在缺乏现代化工具的时代,就地取材,让人赞叹。
这是安澜桥的入口,虽然它是铁索桥,但我们走在上面感觉还是很稳当的,很安全。
过了安澜桥,我登到高处望向鱼嘴,它巧妙的将岷江一分为二,既杜绝了水患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
这座纪念李冰父子的建筑,两侧的楹联内容都是歌颂他们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
二王庙,百度内容显示其坐落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
离开玉垒山麓的二王庙,我继续往玉垒山公园方向走去。
在途中,我看见一块巨石横亘在路旁,上面镌刻着地震遗迹几个字,原来这是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地震也给都江堰景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这是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年)的“敬修之治水德政坊”。坊主敬禧,字修之,为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清光绪年间任成都水利同知,百姓感戴其任上的恩德,捐钱为他修建立了这座“德政坊”。
松茂古道有一段落在玉垒山公园中,这是保留的两座关隘中的一座,玉垒关。
出了玉垒关,我继续前行不久,就来到了城隍庙。从这边也可以出都江堰景区,避免了游人们又越过安澜桥走回头路。
这是城隍庙构思独特的十殿建筑院落。殿廊布置在一条长约30米的上行梯道两侧,相互对称,错落有致,二层三层相间的飞檐,在人行梯道上宛如群雁展翅。建筑强调了飞檐和由飞檐围合的正负、阴阳对比,以夸张的手法用众多高低错落的飞檐翘角围合出一种神秘的气势,显示出十殿的威严,是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创造。这处建筑在国内外都是很有名气的。
我们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景区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个景区自然风光秀丽,古建筑精美,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设计精巧绝伦。古代人在设备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将岷江水患转为水利,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真让后人佩服。期待你来都江堰亲身感受下,也欢迎您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