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箭板古镇人民网
四川乐山沐川县箭板古镇背山面河,山叫鱼箭山,河叫龙溪河。古镇不大,主街在两里左右,像长龙蜿蜒河边;街道不宽,只有两三米的样子,全用青石板铺成。古镇的房屋多是明清时期的,干栏穿斗式小青瓦建筑,铺面店店相接,朴实而低调,有的已经歪斜。
我们从大桥头的一条小巷进入古街。虽是下午,四下却是静悄悄的,古朴幽深。街上只有一家店铺的门开着,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编篾货。他面带微笑,长而细的篾条在他手中飞舞,墙壁上和屋角里,到处是竹篮、竹筛、筲箕、刷把、撮箕、箩筐、竹扁担、竹扫帚和竹背篓等各式成品,编得都很精致。
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宜宾、沐川和犍为三县的交界之地,很是繁华,曾有“三宫十一庙”。我们来到“万寿宫”,这宫只有大门和围墙还在,院内只剩下了三大殿的屋基,两边有配殿好几间,大青砖上阴雕刻有“万寿宫”字样,但都只是断垣残壁,墙上爬满了青藤。往前不远是“禹王宫”。这宫虽然只能叫做遗址,但正殿两边墙上巨大的壁画却很是神秘。当地人说,原来这画一直没人发现,十年前的一场大雨,冲掉了墙体表面的涂层,这巨型壁画才露出真容。壁画模糊不清,经仔细辨认加想象,可见画中有街道、宫庙和河流,河上还停泊有许多木船,桅杆林立,画面表现的就是箭板古镇。
河边的古码头上,石梯斑斑驳驳,暗红色的滩石一边陡然跌宕河中,使河面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水湾,正好泊船;另一边的石滩伸向河心横亘河上,将龙溪水位抬高了一两米,形成了一个偌大的陡滩。河岸边,吊脚楼紧紧挨挨,参差错落,根根木柱斜撑着,将吊脚楼楼椠顶住,虽零乱,无意间却造就了一种别样的美,成了画家们写生的好地方。河坎上,几棵榕树异常高大。这树根如蟠龙,干似虬缠,皮若裂岩,树身长满寄生物,如一位百岁老人,捋着长须,斜向河中,构成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图画。想来,早年这古码头一带应该非常繁华,日用百货,栈房客栈,酒肆饭庄;估计还有票号、镖局和当铺等生民之需,人间烟火,一应俱全。
我徘徊在古码头上,环视着这山、这水、这老屋,似乎对箭板当年之所以繁华的原因,理出了一点头绪来:龙溪河从老君山奔流而来,经这里再往前流淌八九公里,就汇入了滔滔岷江。商船只要从岷江拐进龙溪,就可以直达古镇码头,这里就成了通往彝区那条古道的起点,成了远近商品的集散地,远近百姓的油盐场。于是,民间就有了“挑不完的商州,填不满的箭板”的说法。
箭板古镇不但是一个商贸重镇,还是一个古战场,村民口中的“中营盘”“平乱碑”等地名,就是证明。
中营盘就在古镇下场口的不远处。我们穿过一片树林,果然一个相对开阔的田坝展现眼前,田坝的一端是一块凸起的小高地,龙溪河的一条支流从山后静静流过。我不懂兵法,但从地形看,这里确实是一个驻军的好地方。村民介绍说,这儿的人偶尔还能挖出一些锈迹斑驳的刀剑之类来。说着话,他带我们走到河边的一个石桥遗址前,讲起了早年的故事:清末李永和、蓝大顺的农民起义军活动在川南一带,曾在此和清军对峙,两边的军队就驻扎在河的两岸,多次激烈拼杀。
后来,这个曾以“填不满的箭板”为傲的繁华水陆码头,渐渐衰落。好在几年前,当地政府得到一笔专项资金支持,对古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葺,藏在历史深处的箭板因此荣获了第三批“四川省最美古镇”称号,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抹记忆,一片乡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