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古建奇迹至今都在使用能看懂的
从北京到成都的雪铁龙试驾活动原定是7天,后来突然改为6天,于是在阆中就成了活动的最后一天。好在阆中到成都不过二百多公里,一天的行程不在话下,况且路况很好。于是中间就加了都江堰一个景点,都江堰距成都不过70多公里,行车没有压力。
从阆中出来一路上中雨不断,很担心到了景区咋办,好在临近都江堰时雨虽然没停,但是逐渐小了下来,打着雨伞已经问题不大了,或许这是上天安排此行的一段小雨中的浪漫吧。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前),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都江堰在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一进大门很像一个公园,小湖、幽廊、喷泉、锦鲤一路伴你。湖中的锦鲤很大,大的足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无声的游在水中,偶尔翻起一个浪花,让你从发呆中醒来。
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对于整个成都平原是条地上悬江。岷江是长江最大的一个支流。岷江从崇山峻岭、沟壑峡谷中一路奔流、冲击而下,虽然许多狭窄的地方都不能称之为江,但是那个流水量确是非常惊人的。
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岷江水患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川人,渴望中国尽快统一。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的综合水利工程。在我看简单说来就是人工修建的几级分水口,用于分流缓解江水的冲击。使得成都平原水流通畅、旱涝无忧。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万亩良田的灌溉(后来也有说一千万亩的),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自古至今一直都在发挥作用,所以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连续性很强的古建古迹。因此都江堰是一个值得仔细品味的景点。
至此,跑马观花般的把都江堰浏览了一遍。
从都江堰到成都交车的4S店算的上是一路顺风。提车时我是打马便走,没想到交车时却是细细勘验,好在一路平安、毫发无伤,这次试驾圆满结束。成都的游览却是刚刚开始——
小提示:1都江堰的功效恐怕不是人人都能看懂,建议提前做做功课。2里面的古建非常好看,值得细细品味。3高德带路比较可靠,但是要提前选好停车场,不然可能连大门都看不到。
作者简介:
王喜庆微博:庄上九爷。军人出身却喜欢听着音乐、开着车、浪迹于山水之间。多平台原创专栏作家。自得的是不喜欢文学的他居然写了百万文字于网上,而且图片比文字更专业;不足之处是尚有两个省份没有走到。
如若喜欢,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