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2300年,这里是宝藏武阳
彭山,古称武阳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
是一座传奇的千年历史古城
这里没有惊艳的海拔数字
没有陡峭的横岭侧峰
只有历史冲刷的记忆
和在此繁衍生息的万物生灵
它如一部韵味十足的史书
纸上有写不尽的灯火繁华
笔下是道不完的世事沧桑
翻开彭山,全是武阳无限风光
万古千秋,人文荟萃
彭山藏于历史岁月中
当滚滚岷江水自北向南
蜿蜒迂回、绵延数千公里
冲过松潘、茂县、汶川的崇山峻岭
来到成都平原西南
波澜不惊的江水
如一条玉带
缠绵在彭山大地上
一座富有生命的小城
开始讲述着它的传奇故事
多年间
这座小城在岷江的滋养下
留下了数不尽的
历史遗迹与人文故事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
在楚辞《天问》中的这段
关于养生膳食“雉羹”的描述
铸就了流传千载的彭祖“长寿文化”
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千百年前
当李密写下感人肺腑的《陈情表》时
他一定没想到,千百年后的今天
这座城市仍然流传着
他的“孝道文化”
十里繁华的码头见证着时光变迁
无数沉银文物在这重见天日
多年前
明末,张献忠战败,带领亲下仓惶逃离
多年后
张献忠沉银遗址在江口揭开了神秘面纱
历史的细节愈加走向清晰
经久不息的岷江水
流淌着神秘而灿烂的文化
武阳茶肆文化
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脍鱼炰鳖,烹茶尽具”
王褒的《僮约》为后人道出了
武阳茶肆曾经的繁荣与闹热
“齐山佛显化,为度世间贪”
建于公元年的齐山双佛
见证了彭山一千多个春夏秋冬
小山朗朗,碧水连连
彭山嵌于山水之间
群山连绵,棱角清晰
轻波荡漾,水光盈盈
彭山地处四川西南腹地
成都平原西南部
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宝地
彭山的山与水是互相成全的
有一种诗意的灵透与自由
名人往事虽封存在了历史当中
但如诗画般动人的山水却从未离开彭山
在晨曦中仰观
“中华养生第一山”——彭祖山
映入眼帘
它亲近着蓝天碧水
包容着花草树木
吸引着虫鸟精灵……
让这座城出落得更具秀气和灵气
或许是因为地处山水之间的缘故
这里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江口水镇再现“江南水乡”韵味
武阳的古典与彭山的时尚相互交缠
精心设计的亭台院落、长长的走廊
总给人以故事感
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江口古镇的古老与神秘
仍留存至今
年老的黄桷树、皂角树亭亭如盖
透过古镇斑驳的码头和苍老楼阁
昔日的荣光依稀可见
曲折幽深的小胡同
温馨美丽的刘家大院
始建于乾隆庚寅三十五年
但它从未被岁月所摧残
至今任展现着古代民居院落的风貌
春若诗,夏如画
秋似歌,冬成韵
一年四季美不胜收的湿地公园
是彭山人心中的“小丽江”
风华依旧,代代相传
彭山酿于非遗文化中
彭山有好山好水
满足人们对自然向往之本性
更有非遗的种子在发迹和传承
滋养着武阳大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谢家竹琴便在谢家十分盛行
年
谢家竹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根竹筒、两块竹片
清脆悦耳的声音,配上高亢顿挫的唱腔
上下千年的传奇事便一一浮现
既具北方豆腐乳香味特点
又具南方人
口感细腻润滑、味道悠长的
“长春号南味豆腐乳”
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名声
该制作技艺
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草龙一舞动山川,橘花新开响天地”
草龙是彭山区黄丰镇最具特色的“名片”之一
它历史悠久
保存了不少传统的
插、织、绕、剔、镶、嵌等手工技巧
如今
黄丰草龙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末民初
彭山地区已有众多的私人酿酒小作坊
这些酿酒作坊
沿袭祖传技艺,代代相传
现彭祖八百寿酒传统酿造技艺
已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色味俱佳,唇齿留香
彭山尝于特色美食中
无论什么食材
一到了彭山人手里
立马就能变成一道美味
在彭山从早饭吃到夜宵
从“卤憨憨”吃到葡萄
好吃到一直都吃不腻
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的桂家白糕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血旺滑嫩,肥肠嚼劲十足
还可与鸡丝组合在一起
吃法多样的彭山血旺
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作为彭山本土特色传统美食
漂汤几乎占据了每一个彭山人的记忆
肉片、丸子、油炸小鱼
毛肚,肺片、豆腐、蔬菜等食材
用高汤煮在一起,配上调料碟子
保你味蕾十足,意犹未尽
彭山卤憨憨儿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甜皮鸭)
在彭山美食界的地位绝对是扛把子
鸭肉软润绵密
皮肉又将卤味、甜味、咸味
把握的恰到好处
醇厚不腻味,肉香浓厚
好吃得不行!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基因”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骨髓”
两千多年悠悠岁月
大概也只有武阳这样的历史文化
才能孕育出彭山今天的水秀与山明
—END—
素材来源:微彭山,部分图片来源:彭山区摄影家协会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