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航拍都江堰迎今年最大洪峰千年水利
汛期来临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
也正发挥着它
治水护一方的作用
戳视频感受一下
↓↓↓
00:32▲视频来源:都江堰航协·孙建摄于年08月12日下午2点
两千多年来,它送出涓涓细流,灌溉沃野良田;它化身泄洪斗士,守护成都平原。世人赞叹它的经久不衰、水旱从人的时候,你懂它的原理吗?
今天就带你近距离感受这座
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
↓↓↓
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前),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01
鱼嘴
▲泄洪中的鱼嘴
第一道工程是鱼嘴工程,它修建在岷江的弯道处,汹涌的水流到了这里会被这道“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四六分水:李冰治水时让内江河床低于外江,在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
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又因外江修建的比较宽,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
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二八分沙:所谓“二八分沙”,实际上从鱼嘴开始,泯江水80%的沙石流入外江,只有20%的沙石进入内江。
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澄澈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浑浊的底层水流流向凸岸,所以,很大一部分的沙石都会被外江带走。
02
飞沙堰
▲泄洪中的飞沙堰
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已经不再那么汹涌,但依旧携带大量沙石,这时就需要飞沙堰的作用了。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
水中剩余的沙石大量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回水区凤栖窝沉淀,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泥沙淤积导致的河流溃堤。
在飞沙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米的溢洪道。在水量较大时,溢洪道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
03
宝瓶口
▲图源:何勃
▲泄洪中的宝瓶口
宝瓶口这里本来是玉垒山的一段石壁,李冰治水时,花了8年时间将石壁凿开,形成了如今千年不变的宽度,因为它的形状像瓶口,故命名为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形状如石堆,后人称之为离堆。
修建宝瓶口的目的是分流和灌溉,约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果遇到洪水时期,大量的水被宝瓶口阻拦,水面就会上升,当水面超过旁边的飞沙堰时,就会被飞沙堰后面的排洪渠排往外江,达到二次排洪。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不仅有效控制了洪涝的发生
也满足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要
这处千年水利工程凝聚着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如今
成都正传承着天府文化
继续探索着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
大美公园城市
你去过这里吗?
来评论里说说感受吧
来源
青城山都江堰
成都发布编辑
雪发
点赞谢谢李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