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特产品万州胭脂鱼
万县胭脂鱼,万州区特产,是集食用与观赏于一体的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曾获得国际观赏鱼评比第二名。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胭脂鱼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原分布于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后来闽江生态环境变化,原有的胭脂鱼已绝迹。现仅长江水系还有胭脂鱼,万州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胭脂鱼繁殖基地。
产品特点
长江上游万州区江段的胭脂鱼体型奇特,色彩鲜明,游动文静,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肉鲜美等优点,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39和67.02。
胭脂鱼体型偏扁,俗称紫扁鱼、玉环鱼、黄排、木叶盘、火烧鳊、红鱼。胭脂鱼的体色随其发育生长而变化。仔鱼阶段体呈灰白色,幼鱼阶段体呈褐色,体侧各有3条褐黑色横条纹,鳍呈淡红色,并杂有黑斑点。成熟个体在体侧中轴有一条绛红色的纵宽带一直延伸至尾部,色似胭脂,艳丽非常,由此得名“胭脂鱼”。
长江边的居民有句谚语叫“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长得不像样”,这里的黄排就是胭脂鱼,意思是说胭脂鱼体型独特。胭脂鱼的背鳍起点处特别隆起,腹部平直,头短,体侧扁,吻钝圆;背鳍基底极长,无硬刺,鳍条50根以上。胭脂鱼在长江的产卵场位于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亲鱼产卵后仍在产卵场附近逗留,直到秋后退水时期,才回归到干流深水处越冬。
历史渊源
长江万州区江段历来是胭脂鱼的主产区。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胭脂鱼的自然资源日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增殖胭脂鱼资源,20世纪70年代初,四川省万县地区水产研究所(现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成立了“万县胭脂鱼”课题组,于年开展胭脂鱼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科研人员从胭脂鱼的生物学、营养学和食谱研究着手,经过艰苦的科学实验,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于年首次获得胭脂鱼池塘人工繁殖成功。紧接着对胭脂鱼子一代进行人工强化精心培育,于年子一代亲鱼人工催产又获得成功。
到年,终于突破了胭脂鱼人工繁育全部关键技术,为中国珍稀鱼类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万州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胭脂鱼繁殖基地和全国胭脂鱼最适宜生态区域。
产地环境
胭脂鱼的野生个体曾经遍布于长江各个水域。幼鱼经常群集于水流比较静止的乱石之间,亚成体则栖息在长江中下游湖泊、江河中,成鱼多见于上游。在长江上游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立春前后胭脂鱼开始洄游到长江上游,陆续进入岷江等支流。繁殖季节之初,进入产卵场的鱼不多,以雄鱼为主,随着水温上升,鱼群逐步集中,到3月中下旬,大多数亲鱼已溯江到上游,雌鱼增多。
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下游的鱼不能上溯至上游,一些产卵场的环境也遭到破坏,自然存在的野生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胭脂鱼的游泳能力强,代谢较高,饲养它们需要较宽阔的水体,同时保证较高溶解氧。胭脂鱼属于底栖性鱼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底质中的有机碎屑,经驯化也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作者/来源:重庆地方志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