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万世基业,浅论都江堰的修建与对秦国崛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65152/

众所周知,秦国最终能够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固然是居功至伟的。但是,除此之外,秦国之所以能够兼并天下,离不开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历代国君的励精图治。从战国中期秦孝公变法强国以来,秦国历经六代贤明国君的统治,这些国君都以秦国东出天下为己任,在执政期间都作出了卓越的政绩。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在秦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江堰水利工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秦国灭亡巴、蜀古国

巴、蜀古国位于今天的四川省等地,由于四川盆地地形闭塞,且多高山峻岭,巴蜀之地一直与中原地区鲜有来往。在这里诞生了两个古文明——巴国和蜀国。巴蜀之地文明起源较早而且相对独立,属于典型的内陆农耕文明。

在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古国与邻国之间有一些来往,巴国由于在东南部与楚国接壤,它与楚国还有过和亲联姻的和平历史。在战国时期,巴蜀古国的统治者比较昏聩,楚国乘机攻打巴国,在那里设置了郡县,然而巴地的动乱始终不曾停息,巴人不愿意接受楚国的统治,却又无法对抗楚国。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渐强盛。然而,雄心壮志的秦孝公英年早逝,商鞅也被秦国贵族车裂。在这之后,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继位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继承孝公遗志,继续坚持商鞅变法的诸项举措,他重用公子华、张仪、公孙衍等名士,使秦国的内政外交焕然一新。

在秦惠文王的治理下,秦国东出函谷,蚕食鲸吞列国的国土,向西则营建自己的大后方,攻打义渠,驱逐戎狄,秦国的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秦惠文王在执政期间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灭亡了蜀国,并从楚国的手中抢来巴地,使巴蜀之地成为了秦国最稳定的后盾和经济支撑。

公元前年,巴蜀两国交恶,巴蜀之地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巴国在与蜀国的战斗中处于下风,因此巴国国王派人向秦国求救。秦国以为这是收复巴蜀之地的绝佳机会,便以大将司马错为主帅进入蜀地平乱。司马错先是借道巴国,出奇兵攻入蜀国国都,生擒蜀国国王,灭亡了古蜀国。

蜀国灭亡之后,司马错率军掉过头来攻打巴国,并最终灭亡了巴国。秦国在巴蜀两国的旧址上分别设置了治理机构,秦惠文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蜀地,称蜀侯,蜀侯在那里拥有说一不二的地位。

从此以后,巴蜀之地就成为了秦国重要的经济支柱。

都江堰的修建

秦惠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嬴稷继位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继位之初,蜀地内乱频发,后来,秦国在派军平息蜀地内乱之后,在那里设置郡县,取消了蜀侯的分封地位,派郡守治理巴蜀之地,这样一来,巴蜀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秦昭襄王执政期间,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治理蜀地。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他在治理蜀地期间,修建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造福了巴蜀两地的百姓。李冰最引以为傲的政绩,莫过于修建了都江堰这项福泽万世的水利工程。

巴蜀之地地势低洼,气候多变,多条大河流经巴蜀之地,这导致了巴蜀之地的民众频频遭受着水患。巴蜀之地一旦发生水灾,大量的良田都会被洪水淹没,百姓一年到头的辛劳都会付诸东流。而如果不幸遭遇旱灾,巴蜀千里平原又会成为人间炼狱,饿殍遍野。巴蜀之地的人民一直希望着能够安居乐业,然而巴蜀之地却一直没有能力,去建造一个使百姓旱涝保收的水利工程。

李冰在担任蜀郡郡守之后,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为巴蜀的农业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李冰吸取前人治水的宝贵经验,带领当地百姓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长江的支流岷江从山地流向平原的出口上。李冰在深入考查岷江水情之后,规划了都江堰修建的整体安排。李冰计划将都江堰的水流分成两部分,并将其中的一条支流引流到巴蜀平原。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减轻洪水的袭扰,又能够使大片良田得到有效的灌溉,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宝瓶口、鱼嘴堤和飞沙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个部分是宝瓶口,这也是修建都江堰最为关键、最为困难的工程。宝瓶口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起到了分流岷江的重要作用。而修建宝瓶口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需要开凿大山,在岩石间开凿出一条河道,使岷江能够顺利分流。

李冰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火药和重型设备,开凿深山河道只能依靠笨重的人力,这使得工程进展不仅缓慢,还危险重重。这时候,李冰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依靠自己的水利和地理知识,命人携带大量西戎火油和易燃材料,用大火焚烧山体,岩石耐不住高温便会分崩离析,这一个办法奏效之后,宝瓶口工程修建的进程大大加快,巨大的山体很快就被凿穿,岷江也被成功分流。

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都江堰附近见到那些被大火焚烧的石头。其实,放火烧山在都江堰并不是历史首创。在秦国与楚国的战争中,秦将白起曾经攻打到楚国的国都郢都。郢都防守严密,秦军一时之间不能破城。秦将白起突发奇想,想要引鄢水水漫郢都。当时郢都位于鄢水的上游,除非鄢水倒流,否则水淹郢都一定不会成功。白起请来水利专家李冰。

李冰在考查鄢水之后,向白起建议在郢都下游放火烧山,山体遇热脱落会淤塞河道,这样一来鄢水就能够倒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鄢郢之战,据史料记载,秦将白起水淹郢都,大水数十日不去,郢都十万无辜百姓也因此葬身水底。李冰兴修水利本来是为了造福百姓,可楚国十几万人却因他而死,据说,李冰还曾经为此自责了很长一段时间。

都江堰的第二个部分是鱼嘴堤。鱼嘴堤是宝瓶口的补充工程。宝瓶口修建完成之后,虽然能够分流岷江的水流,但是其分流的水量很不均匀。为了使岷江的水流能够大量流入宝瓶口,李冰又带领百姓在岷江中修建了鱼嘴堤。

鱼嘴堤是一种先进的自动分流的水利创举。在旱季时,岷江水流通过鱼嘴堤流入宝瓶口,使良田得到有效的灌溉。在雨季时,岷江巨大的水流通过鱼嘴堤的另一侧流出,这避免了洪水淹没大量良田。都江堰的第三个部分是飞沙堰。鱼嘴堤虽然可以在雨季时分流洪水,但是宝瓶口一侧也会有巨大的水流量,这可能会导致宝瓶口不堪重负。于是,李冰又率领蜀地人民修建了飞沙堰。

飞沙堰是一条环形的溢洪道,是宝瓶口的补充工程。当宝瓶口的水流量接近阈值时,飞沙堰可以将多余的水量排向岷江的另一条支流,这样一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泄洪、灌溉的功能就完整地显现了出来。经过长达八年的辛苦工作,李冰带领蜀郡人民完成了修建都江堰的全部工程。

从此以后,巴蜀之地成为了秦国的重要粮仓,巴蜀天府之国的美称也流传于世。李冰在完成修建都江堰的事业后不久,就因为劳累过度病逝在了工作岗位上。由于治水有功,李冰及其后代受到了秦王的封赏,而蜀地人民千百年来也一直歌颂着李冰的功德。

都江堰与秦国东出

秦国在巴蜀之地修建了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巴蜀之地为秦国的东出源源不断地供应着粮食和财力。据史料记载,战国末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秦赵两军对峙于赵国长平长达三年的时间。由于民人都入伍参与了战争,秦赵两国的大片耕地良田无人耕种,两国都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

列国都冷眼旁观,不愿意借粮食给这两个国家,长平前线的军粮供应也变得越来越紧促。在秦军弹尽粮绝之际,秦将白起克服重重困难修建蜀道,从蜀地运回了宝贵的军粮。这对于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来秦国东出天下的过程中,都江堰与郑国渠一起,为秦国一统天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结语

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里程碑式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者李冰深入考查实际,充分利用巴蜀之地的天时地利人和,为巴蜀之地修建了一个功能健全、使用时间长达千年的利民工程,使得巴蜀蛮荒之地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不仅为秦国的东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福泽后代多年,直到今天,都江堰在抗洪、灌溉方面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0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