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浩观都江堰
?《临朐》微刊征稿启事及稿酬方案
?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临朐》微刊原创文学作品集观都江堰
作者
吕浩
年阳春季节,约潍坊好友一行人去四川游览,先到了九寨沟、熊猫繁育基地等,返回成都路上,四月十日,冒着蒙蒙细雨,观瞻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这也是我向往已久去的地方。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约50公里的都江堰市城西,此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年修建完成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
都江堰工程是由分鱼嘴、离堆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进的都江堰大门,分立于两边的是历代治水的十几位名士的石像,矗立于道路两旁,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的英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经过安澜索桥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玉垒山边部开凿出的离堆,但见滔滔岷江水从玉垒山与离堆中间的宝瓶口滚滚而出,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滋润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继续前行,就到了都江堰工程的关键部位—分鱼嘴。分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水一分为二的分水堤,如一条鱼卧江中,故将它的顶端部分称为鱼嘴。沿鱼嘴向下修筑的分水堤叫鱼嘴分水堤,又称金刚堤。金刚之意,应寓意坚固吧。鱼嘴将岷江水分为内江、外江,靠东边玉垒山的称内江,是一条人工挖掘的河道;靠西边的称外江,是岷江的正流。鱼嘴分水的绝妙之处是四六分水,而且这个四六分水还可以随水的丰枯季节而自动转换,即枯水期内江水占六成,外江水占四成,而到了丰水期,内江水就只占四成,而外江水却占了六成。鱼嘴的这种分水的巧妙功能,是我们的先人利用河流的弯道,枯水期岷江主流流向内江,而丰水期岷江主流又直至外江。鱼嘴的这种“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能,显示了我国先人对水流态势的精确认识和控制能力,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丰富的治水经验智慧的结晶。鱼嘴除了神奇的四六分水,还具有显著的排沙功能,由于洪水期,岷江主流直冲外江,所以每年泄洪流下的70-80%得砂石由外江排走。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灌区日益增加的需水量,年,在鱼嘴旁修建了外江节制闸,鱼嘴分水主要就是由节制闸控制了。
历史上鱼嘴用卵石竹笼(即竹笼中装大卵形石)垒筑,而且位置也多次变动,现鱼嘴系年修建,曾在年用混泥土加固,年以钢筋混泥土强基重建。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震中离都江堰仅10公里左右,而用钢筋混泥土重建的鱼嘴,仅出现了几条裂痕,固若金汤般的屹立于江心,既保证了都江堰的安全,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安全,可见都江堰工程的稳固长久。都江堰工程经受住了历史上多次严峻的多种多样的考验。
飞沙堰,是内江在金刚堤上修筑的一段仅比河床高约2米的泄洪低坝,上距鱼嘴米,在正常情况下,飞沙堰相当于内江堤岸,把洪水栏于宝瓶口。虽有鱼嘴四六分水,但洪水期四成的水,仍常超过宝瓶口的警戒水位,这时,高出飞沙堰堤埂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水位越高,溢出的水也越多,如遇特大洪水,过去用卵石竹笼垒的堤埂便会自动溃决,加大泄洪能力,既保证宝瓶口和离堆的安全,更保证川西平原不受洪水之灾。
飞沙堰的另一巨大作用是“飞沙”,飞沙堰还可利用弯道环流,在洪水期将内江70%的砂石排出,以避免内江渠道的淤塞。一道飞沙堰,看似平常,但它的奇特功能却异乎平常,都江堰千年不废,飞沙堰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都江堰选址科学,三大枢纽工程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联合运行,珠联璧合似的完成分水、泄洪排沙、引水的任务。
离堆旁的人字堤,是一道泄洪道,当洪水期飞沙堰泄洪道通过宝瓶口的水量仍然过量时,多余的水,再次从人字堤泄流入外江,进一步保证了离堆的安全和川西平原不受洪涝之患。
瞻仰雄伟的千秋工程都江堰,虽然冒着沥沥细雨,不顾雨水打湿衣衫,但前往观瞻的人群依然川流不息,兴致盎然。都深为这一千载不朽的世界遗产工程所吸引,所折服,所感叹!
我浏览兴致所致,即兴赋诗一首以记之:
久已向往都江堰,今日终于来观瞻。
李冰率众三十载,造福人类几千年。
为民兴利垂千古,千里迢迢人满满。
受益匪浅不虚行,细雨蒙蒙了心愿。
年4月26日写吕浩,男,临朐县东城街道人,中国人民大学干部专修科毕业,曾在潍坊市直机关工作,自幼爱好文学,已出版《吕浩诗词选集》,近年来多次在《齐鲁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现为潍坊市作协会员,《齐鲁文学》副主编,中国文化进万家潍坊交流中心主任。感谢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