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宜宾茶文化上早茶聚宾客品茗正当时
掬来三江水煮得早茶香·宜宾茶事
茶,灵性之草木是也。一撮茶粒入杯,沸水冲泡之后,枯茶叶渐舒展,如花般渐绽放,其香味渐飘散。
十年前的年春,记者在西郊小较场23号某幢五楼的一间民宅里,聆听省茶叶学会会员、农艺师刘盛龙老先生畅谈宜宾茶文化。茶几上,整齐堆放着一大叠厚厚的复印资料和书籍,正是他撰写或发表了有关宜宾茶文化的相关文章。旁边,一杯香茗正热气腾腾……
问中答,答中问。向刘盛龙老先生讨教茶中文化,犹如茶汤里见到山树之绿,茶气中嗅出山花之香。
早茶聚宾客品茗正当时——钩沉宜宾茶文化(上)
吴涛文/图
宜宾产茶史,悠悠三千年。在岁月的积淀中,宜宾茶文化底蕴被浸润得异常深厚。
茶早·比全国各地早了二三十天
太平洋季风在长江上空东游西荡,像个顽皮的野孩子,放纵着贪玩的耍心沿着长江纵深而来。
水来土掩,风来山挡。连绵不断的大娄山(屏山、凉山一带)山脉坐地而起,沉默着用雄浑的身躯将放肆的太平洋季风挡住,让宜宾的冬天变得暖和,一年中的无霜期长达天左右;再加上宜宾地处云贵高原的北坡下,山多水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因而宜宾每年都能比全国各地提前20至35天采制茶叶。
宜宾是出产茶叶的好地方,如曾有名的川红功夫茶——早白尖,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获取了国际食品节金奖。
早茶,有早、嫩、快、好四大特点。早茶,新绿飘香,水色如玉,是做顶级好茶的绝佳原料。早茶,泡之微毫悬浮,初入口略苦,后呈甘甜。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江浙、河南一带茶商热衷云集宜宾收购早茶,他们竞相购买宜宾县、珙县等地产的宜宾上等早茶,回去后作为龙井茶、信阳毛尖、碧螺春这些极品茶叶的制作原料。后来,因为地方保护主义,要求茶商用自己当地的茶原料进行制作,所以近年来宜宾采购早茶的外省茶商便少了许多,但仍有茶商来宜零星收购。
茶歌·宜宾茶文化善存于民间
茶树漫山遍野,新芽初绽,旧时的采茶女们背着背篼像蜜蜂似的一边在茶园里穿梭忙碌着,一边用清亮的嗓子唱着各种鲜活的采茶歌。她们自编自唱,歌词淳朴,曲调优美,如:手采茶叶口唱歌,一箩茶叶一箩歌;妹儿山上采春芽,阿哥炒茶等妹喝……
茶歌,寄情于茶,喻茶感事;流于口传,行于民间。宜宾现存有多首(个)茶歌、茶谚、茶传说,是宜宾茶文化得以保存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在各区县农村流行,多为即兴演唱。文人载于茶诗,市井见于茶歌、茶谚和茶的传说。
宜宾茶歌有《月亮出来茶籽生》、《采茶采得口儿干》、《采五更茶》、《采姐妹茶》、《采增广茶》等,内容有如宜宾县商州的薅秧歌:“二月采茶茶发芽,哥哟莫想就吃它。等到三月清明后,妹儿上坡来送茶”。又如屏山的儿茶歌:“侧儿根满坡生,我是家婆的亲外孙。我从家婆门前过,家婆喊我屋头坐。倒碗茶,冷冰冰;端盘菜,几根根……”等等。宜宾茶谚、茶对联有:“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等等。
宜宾还有一些与茶相关的传说故事。如筠连县联合苗族乡的《茶小伙与盐姑娘》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向往;珙县孝儿双田村的《玉香茶》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恶徒的憎恨;还江安县《酽茶解毒》的故事以及屏山县《药王的传说》等传说。这些扎根于民间的茶故事,相传甚久,影响深远。
茶俗·灵性草木泡出智慧琼浆
杯杯绿茶益寿延,不可一日无此君。人们以茶待客,人为高洁,茶称上品;宴客品香茗,茶汤生意境,这灵性草木泡出的智慧琼浆已经成为君子之交、文人之交、商贾之交、宾客之交、亲朋之交的有益载体。有道是:茶马古道,山间铃响马帮来;墨客骚人,文思泉涌缘茶香。
因此,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茶与食与礼与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已成为高尚而隆重的礼节、仪式和风俗。从古至今,在宜宾邱场、王场等地农村的茶俗很是耐人寻味。
如过年过节先摆茶,这样的“茶”除了喝茶还有糖果、糕点之类;娘家父母大寿时女儿要回家烧茶;种田栽秧要呷茶;走亲访友要封茶;结亲送礼要送茶;扯皮扯筋(民事纠纷)要请吃茶“改尾绞”;打发客人要送茶钱;闹新房要奉茶;过年耍龙灯要摆茶;赶场遇熟人要坐茶馆;中秋赏月必设茶;七月半祭奠亲人要备茶;敬灶神要祭茶……
茶馆·看茶里乾坤长人生见识
说到宜宾茶文化,茶馆是不得不谈的话题。茶馆是民间的沙龙,朋友相邀于茶馆,品茗听书、饮茶看戏,谈天论地,好不自在。
茶馆,是大众消遣娱乐之地,是人们思想智慧交流的集散地。包括宜宾在内的四川茶馆,都具有信息交流(摆龙门阵)、民间会社联谊(休闲聚玩)、讲理断案(改尾绞)、文化交流(吟诗唱戏)、经济交易(生意买卖)这五大功能。
据史载,在唐代,宜宾只有茶水摊,路人渴即饮之,多出自士人义工的善举。宋代“茶马互市”在宜宾兴起后,有了专门售茶冲饮的“幺师”和迎送的“堂倌”,茶厅里有鲜花和名人字画作装饰。清代曲艺进入茶馆,柜台上方挂有艺人曲目牌,供茶客在雅间点唱。
应该说,宜宾茶馆兴于清代而盛于民国,流行于当代。三次移民入川后,小小的宜宾城里有茶馆二三百家,其中有名气的大茶馆也达数十家,如火神楼、杨泗楼、望江茶园、乐宾茶园、德园、留园、三江茶社、锁江亭等,有帮会茶馆和行业茶馆之分,也有高级茶馆和市井茶馆之别。
茶馆里,老虎灶和盖碗茶具必不可少。所谓老虎灶,即是一个大灶台上有多个灶眼,许多烧水壶便坐其上面。各灶眼内之火大小不同,壶中水沸也就时段不同。那时,高级茶馆,装饰考究,设有八仙桌、太师椅等;而一般茶馆,即为大众茶室,有竹木方桌和长案,以及长短木凳子、竹靠椅。
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起,宜宾男女共进茶馆已很平常。在中山公园内的公共茶园,夏天来此饮茶乘凉者络绎不绝。茶棚内和室外树荫下,长案横列,方桌任意挪动,花生、瓜子等干果之类茶碟,任你选用。
那时,民间艺人在茶馆卖艺,叫做“漂叶子”、“钻阁子”。如曾在宜宾红极一时的曲艺名角曾剑秋、何东秀、何玉风等,就是从茶馆里走出来的。宜宾是四川清音“中河腔”的发祥地,其代表艺人就是曾剑秋、何东秀。金钱极大师杨林,于年底在宜宾中山公园茶园表演《芦沟桥事变》,轰动了西南抗日大后方。
而现在的宜宾茶馆,尤其是大型的茶楼、茶坊,早已从单一的喝茶、打牌之地过渡为请客聚会、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日趋变得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宜宾各类茶楼、茶坊、茶苑已是中西合璧,富丽堂皇,雅俗共赏。
茶事·早茶节到国际茶业年会
茶,源于中国,始于巴蜀。
宜宾有着年建城史、0多年种茶史、多年酿酒史,是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的“万里长江第一城”,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年初春,宜宾举行了首届早茶节;年初春,宜宾举行了首届国际茶业年会。
就在前几天,年3月18日,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在宜宾临港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参会的嘉宾有来自摩洛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土耳其、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肯尼亚、印度等国的茶界代表;国内专家学者以及知名茶企负责人;浙江、安徽、福建、四川、湖南、湖北等产茶省和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消费市场代表等。宜宾还邀请了中外著名企业嘉宾、养生专家、文艺界等在内的众多国内国际名人,同期举办以“茶与文化”“茶与健康养生”“茶与未来生活方式”等主题的演讲,对“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和引领潮流风尚”等话题进行探讨。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以“汇聚世界精英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协议签署仪式”上,共签约项目个,签约总金额86.55亿元,主要涉及友好城市、投资、贸易、科研技术及校校合作等多个领域。
目前,“宜宾早茶”、“川红工夫”等成为了四川省大区域品牌“天府龙芽”旗下的区域品牌,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入列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宜宾早茶”绿茶、“川红工夫”红茶在国际茶叶中的地位以及优良的品质,对茶叶的出口以及内销都有促进作用。
据介绍,宜宾市拥有最全的茶叶种类,除了省级公共大区域品牌“天府龙芽”生产基地在宜宾并生产中国六大茶类,还有宜宾早茶、屏山炒青等为代表的绿茶,以川红工夫为代表的红茶,有大批量的砖茶、边销茶等黑茶,有以叙府香茗为代表的茉莉花茶、玫瑰花茶为代表的再加工茶。
此外,宜宾筠连县还是全国最大的小叶苦丁茶基地。以屏山白茶代表的特异品种的引种成功,也进一步优化了宜宾茶叶产品产业结构。
十一年间,从首届宜宾早茶节到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全市已经形成了“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筠连红茶”“筠连苦丁茶”5个茶叶公共区域品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