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群山环绕,为
众所周知,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个封闭式(四周临山)盆地,总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周边缘山地约10万平方公里,中间盆底(狭义的四川盆地)约16万平方公里;根据目前比较准确的数据,四川盆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
那么,四川盆地深居内陆,群山环绕,还与海洋隔绝,为什么如此湿润?
其一,青藏高原的存在。小本认为,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没有这个亚洲水塔,没有青藏高原针对海洋的“巨型抽风机效应”,吸引来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形成丰富的降水,不要说四川盆地,就是整个长江流流域,正好贯穿北纬30℃,所谓的亚热带副高压将猖獗到底,下沉气流为主,各类季风也将正常化,西风带盛行,这一区域,只能像是西亚的沙漠,甚至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哪会有什么降水,哪会湿润,小本所在的四川盆地,多半是沙漠的命运,当然,长江与长江流域更是不会存在的。
其二,四川盆地虽然深居内陆,群山环绕,还与海洋隔绝,但这些都是相对的;比起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而言,四川盆地离海洋还不太远,还处于季风区内;而且四周的群山,有三个方向并不太高,不影响暖湿气流的进入。
其三,四川盆地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不但雨水多,而且雨季偏长。
其四,由于四川盆地群山环绕,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进入后,继续前进时,都会遇到盆地周边的高大山脉,在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又全流向盆地内;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都恰好在四川盆地收脚脚(没能力迈过这些山脉、高原);尤其是东南季风到达盆地西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形成明显的迎风坡,地形雨明显。
其五,虽然秦岭挡住了大部分来自北方的寒流,但锋面雨还是在四川盆地内形成,且持续较长;尤其是暖湿的西南季风不能翻越秦岭而滞留在四川盆地内,与冷干的冬季风相遇,形成锋面,产生锋面雨,使得四川盆地内秋雨绵绵。。。
其六,西南(低)涡也作精作怪。西南低涡一般指形成于四川西部地区百帕或百帕上的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直径一般在~千米。其形成过程是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影响和一定的环流形势下形成的。首先,是四川盆地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有利于降压而形成动力性漩涡;其次,由于高原的阻挡,西风气流从高原的南北两侧绕过,从南侧绕过的西风气流由于受高原侧向边界的摩擦作用而产生气旋性漩涡,终于形成低涡。
西南涡在原地时,可产生阴雨天气,四川盆地秋冬季节连绵阴雨基本是西南涡滞留不移动导致的;低涡移出时,无论低涡是否发展或是否有地面封面配合,绝大部分都有降水,雨区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
其七,由于四川盆地群山环绕,无论是从青藏高原流下的金沙江水,云贵高原的赤水与乌江,南北走向的岷江、沱江、嘉陵江,还是盆地内的降水,都会在盆地内大量蒸发,但水汽很难流出四川盆地,只能一面在四川盆地内造就一个大蒸笼,十分闷热(湿热),一面又形成新的降水,最终造成四川人皮肤白净,女子更是水灵灵的(高空云层厚紫外线少,降水也多)。
其八,四川盆地本来就有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纵贯全境,水域宽广,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金沙江、雅砻江、乌江及其他长江支流的梯级开发,在四川盆地周边和盆地内形成大量超级巨型水库,水汽蒸发加大,降水也在增多,形成良性的水气循环。。。
其九,四川盆地多丘陵地形,农田水利建设比较重视,除了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水库,农村多水田、池塘、小水库,这些也会形成局部的水气循环。
总的来讲,四川盆地气候湿润,不缺水,但还是要珍惜水资源,一方面,这儿将是南水北调的大本营,淡水多多益善;另一方面,丘陵地区也要加强水利建设,大渡河的水,向家坝水库的水,还是要有计划向自贡、内江方向输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