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漫笔有一种羌族多声部演唱叫毕曼组合

一般提到多声部组合,都会联想到贵州的侗族大歌。一群美丽的侗家少女如同小鸟儿一样的演唱,欢快活泼如同泉水,这种产生在广西和贵州山区的侗族山寨的多声部组合已经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而在四川省阿坝高原的羌族,也有多声部演唱形式,他们就是当年在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一展风采的毕曼组合。

第一次听到羌族多声部毕曼组合是在年7月1日古羌文化节的萨朗晚会上,他们是艺术节组委会唯一聘请的有名气的演员,因为那时他们已经在青歌赛的团体赛中以原生态唱法第十一名进行了个人单项决赛,很快就会到北京。不过,当时许多人对他们还是不熟悉的,不像容中尔甲,在参加青年歌手大赛之前,他的《神奇的九寨》就已经在阿坝州出名了。

而他们不同,况且他们是羌族,他们演唱的是古老的羌族民歌,这些歌声自然不会引起崇拜周杰伦和超女的现代小青年共鸣。因此,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也没有多少人谈论他们。我当时也没有看过那场团体赛,也对他们没有印象了。

当他们出场时,主持人也只是简单对他们做了介绍,连他们演唱的歌名都没有听清楚。他们出场了,身着阴丹蓝的羌族服装,就像山里的羌族汉子,坐在篝火边放开了他们的嗓音唱了起来。听不懂他们唱的词,不知道他们唱的内容,然而那古朴的却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一下抓住了我们的心,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远古时期,游牧的羌民们骑马打猎的情景,又让我们回想起羌民们为了躲避战乱,艰难的从西北草原迁徙的历程。

一个古老的大族就这样来到岷江峡谷,在高寒的岷山上有了自己新的家园,用黄泥和石块磊成高耸的碉楼,依着大山磊成连绵不断的民居。他们的歌声很苍凉,透露出抹不去的忧郁,让人感到一种沉重,给那天的萨朗晚会也增添如此凝重。在那远离都市的山寨夜晚,在那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他们的歌声传过空阔的夜空传得很远。

于是,我很快记住了他们,一直期待着他们在青歌赛中出现。当时,在原生态组个人单项决赛的第一场,三十进二十的比赛,前四组演唱完毕,他们走上了舞台,只见他们一身羌族盛装打扮,月白的衣衫,那衣衫的质地给人感觉是用麻织成的,白羊皮褂,头上的帽子上还插有野鸡羽毛。腰挎钢刀,手持钢枪,抱着一大坛咂酒上了舞台。

那坛咂酒很有一段历史了,是他们从家里搬来的,想想他们将那坛咂酒从松潘大山深处的家里搬到成都,又坐飞机到北京直到搬到中央电视台也真不容易。此时的他们就像猎人准备上山打猎一样,精神抖擞地准备演出,他们从容不迫地用插在酒坛里的竹竿吸了一口洒,就开始演唱起来,唱得那样自然,就像在自己家的火塘边,边喝酒边唱歌一样。那声音似乎从遥远的天边传来,从羌族那部已经失传的古老的羊皮天书中传来,那声音依然苍凉,具有强烈地穿透力和强烈的震撼。

兄弟俩交替着演唱歌曲的高志部和低音部,忽高忽低,悠远绵长,把听者从华丽的舞台拉到了古羌时代,带到了大山深处的羌寨,那里的男子都那么膘悍,喝着咂酒,扛着钢枪,带着弓孥,逐鹿于大山之中,那里的女人都那么灵秀动人,就像山顶的白云缠绵着山一般壮实的男人。在唱的过程中,他们又拿出随身携带的青稞面洒在酒坛边缘,这也是羌人在喝酒时的仪式,表现什么,我们不太清楚,但他们的虔诚却让人有些感动。

他们演唱完毕,自然也有进行综合素质测试,那些题不太难,他们回答起了,只是模唱有些难了,他们好像唱得不那么理想,评委赵易山问他们枪里有子弹吗?他们实在的回答,“没有,有火药。”

他们实在的回答透出一种幽默,逗笑了评委,看到他们得了96分多,知道他们能够进入二十进十二的第二轮比赛,心里为他们高兴,了不起,羌族多声部毕曼组合,了不起,羌族好男儿。

当年他们在青年歌手大赛夺得铜奖,还是很不错,虽然他们的歌声因为听不懂,也被人们遗忘,12年过去,他们已经人到中年,不知他们还在唱歌没有,但他们的歌声却带给我很多感动。

分享:

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6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