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之诗词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初衣胜雪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毛润之《念奴娇.昆仑》
初衣解词:长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坐标,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人类如何实现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年10月17号到年10月19号,经过了整整一年,毛润之所在的军队经过了11个省,形成长达25,余里,到达了陕西的吴起镇。在即将走完最后一段行程之时,毛润之登上了岷山的山峰,遥望着苍茫的昆仑山脉。
岷山是中国甘肃省南部的一座巨大的山脉。海拔4~米。而主峰的雪山雪宝顶,海拔则在米,上面四季冰川覆盖,白雪皑皑。在古代,岷山也叫做昆仑山。但是此时站在岷山风头,可以遥望甘肃的巨大的昆仑山。
在中国古代,我们通常把发源于岷山的岷江作为长江的正源头。了解了这些古代的典籍和地理知识,就能够帮助我们来理解这样一首诗。
那亘在眼前横空出世的是茫茫苍苍的昆仑山。
他阅尽了人间的春秋寒暑。
他扬起了几百万的飞龙一样的玉雪,搅得天地间一片寒冷彻骨。
夏天的时候,从雪山融化的雪水,让江河泛滥,有的时候会导致人像鱼虾一样葬身河水的灾难。他的功与过有哪个人能够评说清楚,有哪个人曾经评说?
但是我现在想说,昆仑山哪,你不要这么高,也不要这么多雪。我若有倚天的宝剑,就将你裁为三段。一段送给欧洲,一段送给美国,一段还是留在这里。
让太平的世界,都能够享受共同的冷暖。
这首诗的背景大家已经清楚,爬雪山,过草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有围追有堵截,这支队伍是在生死炮火之下,血肉之躯,抵抗天灾人祸,用最低廉的装备,用最坚韧的斗志,完成了人类史上长征的壮举。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改造世界,这首诗里充满了磨砺出来的达观自信。
毛润之以及他的部队,不只是征服了雪山,是征服了一切的困难,绽发了生命和精神的华彩。
他站在岷山之山,最艰苦的岁月已经抛在了身后,就算是最艰苦的时候,他们都是有着信仰有着目标的,虽死而不舍,此时他的灵魂化作了巨龙,是从天上俯瞰着昆仑雪山和岷山,他们是在条件最恶劣的时候,征服了莽莽苍苍,横在中国西方的巨大山峦。
从昆仑山和岷山飘起的万千的雪花,让天地一片寒冷。在这种极寒之中,看得见冰雪的功过,当夏日消融时,冰山融雪,化作了河水,滋润着下游两岸,但是在泛滥的时候,也引发了洪水灾难。千秋功罪,谁曾评说?
而润之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理想照进现实。长征成功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他现在如同一柄利剑站在了岷山之巅。他发出了爽朗而自信的笑声。
那么他的理想是什么?昆仑山你不要这么高,这么多雪,我要是有一把宝剑,就把你分为三段,这真是神仙大气之笔,将这制造寒冷,制造流水的山峦,一截送到欧洲,一截送到美洲,一节留在这里,让全世界都冷暖和宜,不再有极寒与灾难!
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这是一种超出了小我,在刚刚摆脱了生死困境,就马上联想到全世界的大同思想。这大同还不是道家的大同,因为那仅仅只是虚幻的精神上的,唱了几千年也没有所以然。他想到的是全世界,是整个地球,都应该处在同等的冷暖和平之中。而且正是由于他征服了岷山,而这种愿望,并非是遥不可及,并非是痴人说梦。这是一种理想加浪漫,而不是幻想和虚无。
诗最美丽的就是因为它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意象,他是诗人的精神瑰宝。
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在年10月,而且是历尽了艰辛,却斗志不倒的润之站在了雪山上。气势磅礴英雄气概,在笑傲中有那么的仁爱宽厚。这首是最有魅力的,不仅是里面的长征精神乐观心性,还带着深刻的理想和预言。
这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现实环境,而的确是一个思想家的气魄胸襟,尤其是下阙举重若轻。
那我们来看一看实现了的预言。
年,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诞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年,三峡水利工程全面竣工,高峡出平湖。
年中国已成为利用清洁能源的第一大国,也是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世界第一大国,森林积蓄量到达13亿立方米,倡导着绿色的一带一路,实践者绿水青山,用实际行动来拯救着全球气候,愿意全球,同此凉热。
当然我这是从自然气候和环境保护上来谈这首词。实际这首词的寓言远不止这些。
在当代全球发展的格局里,这首诗仍然具有超预言的意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润之诗词。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