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赵公山传奇丨大面峰顶六月寒巴蜀夜

木易(四川都江堰)

顺着赵公山王家沟往上走是庆云台,

庆云台相传是大巫师、烁罗鬼国鬼王赵公明悟道精修之地。

顺着青苔沟往上走是王坟岭。

王坟岭相传是大巫师、烁罗鬼国鬼王赵公明的墓地,也有传说是古蜀王开明的归宿之处。

两条山梁与主峰金顶相连。

沿王坟岭、庆云台山岗,可攀上赵公山金顶了。

如果说卧牛山是赵公山的风水照壁,而赵公山则是阿坝高原的风水照壁。如果说卧牛山照壁是赵公山的砥柱,那么,赵公山照壁则是阿坝高原的砥柱。

王坟岭和庆云台是赵公山气候和植被的分界线,从这里开始,山上的植被从针叶杉树林逐步到稀苏的箭竹和低矮的灌木丛,再上就是耐寒的蕨类植物了,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奇形怪状弯曲低矮的灌木,披着厚厚的苔藓,顽强地与高山的冰雪风霜抗争着。

山脊上有一块平坦的大石块,叫“棋盘石”。

棋盘石旁边有两株奇特的千年共生树,粗大的树干由春台、马桑、女贞野樱桃等不同的树种扭结而成,苍劲突出,凹凸不平,就像一根根捆扎在一起的柴梱子,树干上有老藤盘绕,树冠茂密状如大伞,因为树种不同,所以枝叶发芽和枯黄的时间不同,开花结果的时间不同,树枝上开的花和结的果颜色和形状也不一样,岁月沧桑,千百年来,这两棵奇异的古树就像一把大伞,一直默默地插在赵公山顶上。

当地人称这几株千年共生树为“一捆柴”。

说起赵公山上这“一捆柴”,还有一段故事呢。

传说,这年的六月初六这天,天高气爽,艳阳高照。赵公明在山中砍柴,顶着夏日回家。路过山顶垭口坪,看见坪中大石块上坐了两个老人家,一位白胡子、白头发,一位黑胡子、黑头发,两位老人正在下棋。旁边一头青牛和一头白驴正悠然自得地啃着坪上的小草。

那白胡子的老人边下棋边说:“这大面山虽有灵气,可惜灵气顺山势奔泻而下。道兄可有永存此山灵气之妙法?”黑胡子老人看看山脚奔腾而过的岷江,瞟瞟向东倾斜的山梁,轻摇手中长拂,笑了笑,道:“这有何难。”于是顺手唤过身后的青牛,口中咕哝几句,手中一指,青牛便跳下山去,横卧在了山脚。为了使卧牛不动,那黑胡子老人又将长拂挥了几下,卧倒在地的青牛从口中吐出了一颗跳动的心。一会儿,卧牛变成了山,牛心也变成了一座尖尖的山峰。黑胡子老人又随手将长拂上的丝线取了一根,迎风一晃变成了一把宝剑,插往那牛心似的山岗。黑胡子老人指着青牛卧倒的山梁,笑道:“此乃照壁山(即现在的卧牛山),前照川西大坝,后关大面风水,牛心似柱插宝剑,能镇岷江无水患,能保大面金银堆成山。”

黑胡子老人问那白胡子老人:“如今此山风水已定,福地已成,尚缺这护山的神灵,你可有办法?”白胡子老人摸摸胡须,指向正在凑过来看棋的杂谷明,笑道:“这孩子宅心仁厚,相貌奇异,可作护山财神。”于是把手向杂谷明额头一抚,顿觉神清气爽,空灵开窍,耳能听见山中异响,眼能看见山下远处的田坝子。白胡子老人又扯下一根白胡子,在手心里晃一晃,变成了一根金灿灿的钢鞭。

老人将钢鞭交给杂谷明,对他说:“此乃打神金鞭,上打诸路邪神,下赶人间鬼魔,要持神鞭,须公平、明理,方永保太平、服人镇邪。”

杂谷明知晓遇到了神仙,便跪了下来,朝着两位老人连磕了三个响头。只听到耳边传来一阵呵呵大笑,抬头一看,两位老人家早已没了踪影。又回头望去,原本放在坪中的那捆柴已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人们称为“一捆柴”的大树。

根据仙人的指示,杂谷明将自己的名字改作了赵(照)公明。

古蜀人以这株“赵公柴”为骄傲,赵公山人为这株千年神树而自豪,《赵公山上一捆柴》这首民歌也在民间广为传唱。

赵公山上一捆柴

树干不同根同在

根连青城八百里

枝挽岷江九道拐

赵公留下千年树

一年四季奇花开

洞天福地风光好

金玉满堂仙客来

天府源头栽神树

青山绿水春常在

妹要摘花山上来

汗水浇花花不败

哥要砍柴上山梁

一步一步向前迈

人勤春天来得早

双手捧得幸福来

令人惋惜的是,这两株“一捆柴”,一株在年被无知的樵夫砍掉,另一株在年汶川大地震后,随山体滑落而枯竭。

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在《山海经校注》中就说:“古人质朴,设想神人、仙人、巫师登天,亦必循阶而登,则有所谓‘天梯’者存焉,非如后世之设想,‘翱翔云天’任意也。自然物中可凭借以为天梯者有二,一曰山,二曰树。”古蜀人相信他们的命运是掌握在神的手里,而神住在天上,叫做“天帝”。天人要沟通,就要通过巫师的传达。人的生老病死、庄稼的丰欠、水旱灾害的发生、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一切自然界发生的事象,古蜀人认为都是上天在支配。巫师则是帮助古蜀人上达天神,又下传天意的使者。巫师上天或下地一是通过通天的神树,攀缘而上。古蜀的神树就是《山海经》中记载“都广之野”的“建木”。“都广之野”就是成都平原,赵公山是川西平原上最高的山,赵公山和赵公山顶上这“一捆柴”奇树,就是古蜀人心目中的“建木”,就是古蜀人心目中的登往天庭的梯子。

“一捆柴”,旁边有几间小木房,称金顶赵公庙,为温江陈善人捐建。

山顶上的气温与半山腰的王坟岭和庆云台相差变化很大,夏季大白天也不敢脱掉外衣,早晚还得加上厚厚的外套。

杜光庭《为僖宗作青词及祭山敕文》载,“大面之顶,去平地七十二里,为兹山之主,非常人所到。灵禽异兽,奇花异草,靡不有焉。其上琼楼仙室,金阙玉堂,得道之人造之乃见,非凡俗所窥也。”

“大面峰头六月寒,神灯收罢晓云斑。浮空忽涌三银阙,云是西天雪岭山。”

站在赵公山顶,愰若进入了谅瑶仙宫,看山前,阡陌纵横,成都平原一览无遗,观山后,逶迤起伏,阿坝高原的层层雪山尽在眼前。

高原冷空气,盆地热空气对流,在山顶相拥而簇,缠绕碰撞,在赵公山形成了变幻万千的云象,时而似海浪、时而像高山,时而像万马奔腾、时而像百帆竞发,时而是婀娜多姿的仙女、时而像英姿飒爽的武士,形成了一道道云海奇观。

盆地间、雪山顶,不时有朵朵白云向山顶飘来,哈,给人的感觉,不是云层向山顶聚拢,而恰是自己飘飘逸逸走进云朵里,真真似天上宫阙人间神仙也。

远眺盆地阡陌平川,环视赵公诸峰,青城赵公神山一览无遗,感慨而成《赵公山赋》。

幽幽青城,横亘八百里,大面为主峰,高插入云。右连鹤鸣山,背枕熊耳岭,左临岷江盘绕,前拥平川无垠。峰似翠黛环绕,山如翠浪东倾。卧牛山恰照壁屏障,紧锁聚宝之门。八卦台显金阙玉堂,隐神仙都会。山中怪石披苔藓,岭有枯树挂老藤。溪涧荡珠帘,清泉溅玉盆。过土地岭,涉青苔沟,过龙凤岩,登庆云台,一路好风景。杉林摇曳,古楠苍劲,坡上红叶盏盏,银杏飘黄叶。白熊林中行,山蛙隐石鸣。蹑履攀上清绝顶,回首峨岭秋月,望眼玉垒浮云,童子指山中,正是老人村。

此乃烁罗蛮夷旧地,也为赵公故里。张天师青城创教,烁罗鬼师归道门。威挂玄坛护法神鞭,又驯黑虎守炉鼎,精理财帛秉公正,剪恶扬善判是非。乩丰年,行医理,成就洞天福地。神仙洞玄坛羽化,大面始称赵公山,金顶有庙祀公明。又子牙封神,授金龙如意正一玄坛龙虎真君,领东南西北财神仙,捧四路五方元帅印。琼楼仙室古洞今尤在,“一捆柴”老树留仙痕。赵公仙庙虽隐,仍有五湖香客诚;财神堂香火正盛,度得四海问道人。拜此神山佑尔福禄寿喜;问其仙境保汝有求必应。奇哉,大面之景;灵哉,赵公之神!

供稿:王国平

编辑推荐:岁月都江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