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融合温江农高园都市现代农业产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围绕“天蓝地绿亲水之城”建设,锚固生态本底,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样板之路。而作为温江农业产业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温江区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简称:温江农高园)正通过进一步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树立精准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塑品牌、强特色,在推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以此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贡献力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和内生变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温江农高园全面落实四川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成都打造都市农业和食品产业生态圈、构建千亿级都市现代农业及食品产业集群,以及温江“五个之城”建设要求,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推进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驱动农创引领助力都市现代农业初具雏形
产业业态聚焦“种业、农药、肥料”与“智慧农业”的“3+1”研发方向;产业功能上重点集成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四位一体”的科创空间;产业形态上重点以绿色建筑和夜间消费场景为区域亮点,遵循引绿缀城、引水润城、引风贯城的自然定律,尊重地域鱼凫文化和历史传承,以农造景……初秋时节,置身于以打造米见绿、米见园的公园科研园区的温江农高园高品质科创空间,农业发展中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们从内心迸发出的与农业文化和高科技交替融合的亲近感越发浓烈。其实,建设温江农高园高品质科创空间,为温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只是温江农高园聚焦“三农”融合发展,书写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秀美答卷的一个小小缩影。
近年来,温江农高园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农创融合高端化发展。通过系统化构建创新体系,主动共担服务带动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干之责,构建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核心、高品质科创空间为支撑、新型研发机构集群为矩阵的创新供给体系。现已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首个生态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专家评审。并瞄准都市现代农业领域尖端技术和产业前沿,突破关键技术37项,研发新兴产品30项,形成发明专利29件,实现成果转移转化80余项,建成全国首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行业公链、在建全市唯一花木进出口园区。
品牌塑造旅养融合推动花木种植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同时,温江农高园始终坚持串珠成链,推动农旅融合高水平发展。按照“串珠成链、组团集群、点状布局”思路,统筹推进融合模式创新、特色项目植入和多元场景营造。依托65公里绿道环线,推动资源要素聚集,建成以依田桃源、岷江书院、龙腾梵谷等为代表的网红消费场景21个。并以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为抓手,推行“院落优改、产居共生”模式和“利益共沾、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建成百花盆景园等“前店后厂”示范项目17个、紫薇双创公园等“园林变景区”示范项目27个。
在推动花木种植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充分发挥温江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优势的同时,坚持品牌塑造,推动农养融合高品质发展。近年来,园区签约引进产业化项目54个,协议总金额.04亿元;累计实施社会投资重大产业化项目59个,总投资.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
产业聚焦机制赋能助推智慧农业赛道再谱新篇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路,任重道远。未来5年,温江农高园党工委将坚持“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西部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成渝乡村振兴样板区”功能定位,以“做强1个极核、实现2个目标、提升1个效能”为总体思路,切实发挥在都市农业和食品产业生态圈中乡村振兴农业科创平台支撑功能,为全省、全市以及温江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园区力量。
园区将通过做强1个极核——成渝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极核,实现2个目标——创建国家农高区和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以产业链贯穿、创新链驱动、要素链保障、供应链提能、价值链延伸“五链融合”为抓手,全力创建国家农高区和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并实施强功能提能级,全力创建国家农高区;强品牌提价值,全力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以此增强产业聚焦机制赋能,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硅谷,助推智慧农业赛道再谱新篇。(记者戚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