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百年古镇地摊每逢公历逢双赶场,中
公历逢双赶场的时候,地处乐山五通桥的牛华镇要比寻常时间多热闹一些。这一天,从周边其它乡村的老乡,背着竹篓一大早就来到牛华镇。在这座古镇上,你将看到绝大部分城市消失的赶场或赶集画面。
牛华镇位于四川岷江边上,清朝年间因川盐而闻名天下。古时人们凿井制盐,再把珍贵的盐巴通过岷江上的船只运往全国各地。这段发家史虽比乐山其它古镇要晚许多,但背靠岷江的交通优势,使其在清末年间尤为繁荣,被称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古镇之一。
但和许多乐山古镇一样,随着制盐特别是海盐技术的提升,西南地区的盐业逐步转移到沿海各省。再加上河运交通逐步被铁路、公路所代替,牛华镇才繁荣了几百年时间,就便迅速落幕,再无外人记起它曾经有过的繁华岁月。
和那些小桥流水人家或是古朴的山中小镇不同,百年过去的牛华镇,早已失去了其历史古韵的一面。老街巷子里的两排建筑,也大都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泥瓦房,肉眼可见的历史味道,早已失去了踪影。
但古镇的灵魂并没有失去,世代在此依存的乡亲们,为这座曾经赫赫有名的古镇,传承下舌尖上的味道,以及老乐山人充满市井生活的情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这里有数代人经营的烤鱼、卤菜、豆腐干、豆腐脑、蛋烘糕,只要太阳升起,街边无论是小摊,还是门店,都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小吃。到太阳下山后,每个赶场的老乡们,都会打包一些镇上的小吃,给自己来点下酒菜或是哄哄留在家中的孩子们。
从地理位置上,牛华镇也处于乐山市中心。但比起其他城市的现代化,牛华镇无论是从设施面貌还是传统习惯上,都很难有市中心的影子。尽管对游客来说,它看起来一点都没有吸引力,但对于周边的老百姓而言,这座小镇就是安身立命的一切。
就以最近流行的地摊经济的来说,牛华镇仍然保留着公历逢双赶场的传统。每逢节日到来之前,牛华镇以及周边地区乡村的老百姓,都会把存了一段时间的鸡鸭蛋、蔬菜瓜果或是一些山货挑到镇上摆卖。
但与其说是摆摊挣些生活费用,倒不如说是老乡们恪守着古老的生活习惯。每次出来赶场,一是买卖一些东西,二是在镇上可以与熟悉的老街坊们喝壶茶聊聊天。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今天类似赶场这样的存在,也只剩下这最后的一代人。一旦老去的人离开了,街上就再也看不见这古老的“地摊”文化。
摄影师:胡东进,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去驴行专栏摄影师。图片未经本人许可,禁止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733.html